永昌县传统婚嫁纳征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179
专题名称: 永昌县传统婚嫁纳征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4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纳征即男女双方缔婚之后,男家送聘礼给女家,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下彩礼、过礼。只有此项仪式完成后男家才可娶女方。 纳征是婚姻习俗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环。因此,传统的婚姻被称作“买卖婚姻”。 旧时的纳征相当于现在的聘礼。送礼时间,一般定于新婚过门前一个月。当男家去女家送聘礼时,必须选择偶数的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家亲戚等,携带聘礼去相亲。把“生庚”二字用金线缝在红布上,所带礼物包括簪、镯、戒指、猪羊肉、酒、绸子、布、蜡烛、礼香、耳饰、合久(馍)、钱等。聘礼都陈列在由两个人抬的大食盒里,然后送到女家。有的人家还要雇用吹鼓手,沿街吹吹打打。 聘礼的目录表,是用红纸摺成十二折,如果是男家送给女家的,上面就写“端肃”二字,内容是摘《礼记》中吉祥的句子。 所谓“婚书”,就等于今天的结婚证书,男家送女家的叫“乾书”,女家送男家的叫“坤书”。 接过聘礼的女家,取出其中一部分聘礼,送还男方作为答礼,也叫回礼。然后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 这时男家和女家已经结成秦晋之好。男家要把婚书供在神佛与祖先神位之前,报告已经和×家结成亲戚。 假若女家预计将来结婚时要陪巨额的嫁妆,那女家就可不必客气地收下男方的全部聘礼,只取出一小部分作为男方的回礼;反之,如果预计以后不能陪送丰盛嫁妆时,就很客气的收下男方的小部分礼物,绝大部分都以谢礼的名义璧还男方。所以比较有经验的人,从女方所收聘礼的多少,就可推知将来嫁妆的多少。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