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农业生产耕播捣粪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170
专题名称: 永昌县农业生产耕播捣粪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035.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拌种,温水浸泡,防止病害。玉米要进行催芽而后播种。播种方式原以大撒大扬为主,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全部实行条播,清河地区为人工溜撒,西河、东河地区以机播为主。播种力求均匀,稀密适度。粮油作物播种后,对土地进行耙耱,东西河地区进行镇压保墒,东河地区对耙开沟(当地叫“对耙沟”),城郊地区在地里打起土坎以利灌溉。瓜果蔬菜,用细沙覆盖地面,以利出苗。 旧时基本采用“大扬种”。人们把擅长撒籽、摞麦垛的人称作“把式”或“老农”。“老农”撒的籽匀,出苗齐,浮籽少。而且撒籽的姿态、步伐亦相当讲究,怀抱籽斗,目朝前平视,步子均匀,踩准“校头”。若撒不匀,叫“跑校”了。有的农村在播种时,主家要给“把式”吃蒸馍或锅盔,意为希望麦苗旺盛,麦子丰厚。1949年以后,“把式”、“老农”之类的农技人员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称呼依旧,不过新增“行家”这种称呼。“行家”也叫“技术员”。播种时,由技术员一手撒籽。

知识出处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

本节记述了永昌的农业生产习俗、传统婚嫁礼俗、丧葬传统礼俗、商业习俗、交通习俗、生活习俗、生辰民俗、家族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