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城关镇丧葬礼俗成服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101
专题名称: 永昌县城关镇丧葬礼俗成服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47.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成服即戴孝。戴孝必须严格遵守有关礼制,不许有任何差错,所以叫“遵礼成服”。成服之“礼”,即传统的五服制度,是我国周秦时代就基本定型的丧服制度。这种制度就丧葬而言,它规定了何种关系应属哪一服,这一服应该戴什么样的孝,服孝多长时间。所以孝服也就成了亲族关系远近亲疏的标志,这种标志与礼仪规制或实际的权利、义务多有联系。人们见到所着孝服,就能知道服丧者与死者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并且大致推知服丧人相互间的关系。 永昌城关镇习俗,成服一般不穿孝衫,但还是严格地“遵礼成服”。儿子、媳妇、女儿都要戴长孝,即三角形的白布孝帽从背后披下着地,腰缠肩搭的麻辫也从背后拖到地上,即所谓“披麻戴孝”。若为父亲戴孝,左肩搭麻辫,为母亲戴孝右肩搭麻辫,若双亲都已没世,双肩搭麻辫。长孙成年者也戴长孝如子女,却要挂红以区别。女婿戴孝帽、腰系“腰白”,其余不论血亲、姻亲的侄子、外甥、侄婿、侄孙都头戴白帽,腰系麻辫。侄、甥、孙媳都头戴白布一块,腰系麻辫。重孙带花孝,在孝帽上缀一红头绳剪的红穗子。孝鞋多用白布糊在各自布鞋上,带长孝者糊全鞋,其余糊前半面。如今把白色胶鞋、力士鞋或白色旅游鞋作孝鞋穿。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