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城关镇婚姻习俗娶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084
专题名称: 永昌县城关镇婚姻习俗娶亲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4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娶亲迎娶前一天,由介绍人与男方亲友共2—4人到女方家协商娶亲时的具体事宜,如迎娶时间、所需车辆、来回途径什么路线,女方去男方家宾客有多少等等,好使男方做好准备,以免临时礼数不周,使女方家“摘礼”(刁难)。旧时将这一程式叫作“催妆”意为催促新娘梳妆打扮。娶亲时所用车轿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各有不同,20世纪,60年代,大多使用生产队的马车;到70—80年代,用拖拉机、大轿车或吉普车;到90年代以后,普遍用小轿车,且日趋豪华。娶亲车由专业店彩妆,娶亲队伍除新郎外,最主要的是“娶亲奶奶”(一般要由已婚有子女的女性,多由新郎的长辈或嫂子担任),要带上新娘典礼时穿的服饰、四色贺礼等。娶亲车队到女方家,由女方亲友将娶亲人一行迎进设宴招待,待新娘更衣打扮完备,按所定时间上轿(车)。娘家同样有“送亲奶奶”带上吃饭碗筷一对,碗内装满米面,用红布包扎,并同样回敬四色贺礼给婆家。新人的轿车要有人压轿,一般由新娘弟弟或选父母双全的童子。娶亲车一般不走原路,要绕一段路程,意为“不走回头路”。如果遇到另一家娶亲的,新郎双方要交换一件礼物或胸花,如果遇见出殡的,娶送亲人员都要说:“今天吉祥,遇上财宝啦!”等吉祥语。迎亲车队到达后,婆家亲友及东家请娘家人下车洗手,请入房中,新娘由新郎抱入新房,嫁妆亦抬入新房。婆家人要给压轿的、送亲的及司机等人发红包,以示祝贺,皆大欢喜。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