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城关镇婚姻习俗订婚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4020220000082
专题名称: 永昌县城关镇婚姻习俗订婚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40.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提亲后,男女双方选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男方要给女方买好衣物、布料、首饰等物,并携带礼钱、礼物,由介绍人陪同前去女方家。所带礼物必须要有猪肉两条(称肉方子),“合卺”12个或24个(“合卺”是本地特殊的订婚专用大馍馍。“合卺”本为古代婚礼之一,《孔颖达疏》云:“以一弧分为两弧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醮,故云合卺而醮”)。在订婚仪式上,男方送的肉、馍和礼钱,在仪式后由女方家均返还一半,这里取“以一弧分为两弧,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之意,故将订婚馍馍称为“合卺”,永昌人将“卺”误读为[jiu]。礼金数额根据经济条件或女方要求而定,但返还部分大多就成了象征性的,不会返还一半。返还的肉方子要煮一下,意为生米已成熟饭。订婚时,男女双方都在家设宴招待亲友及介绍人,造成喜庆气氛,宣告已订婚。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