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6月10日永昌县特大洪灾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唯一号: 292032020220001241
事件名称: 1987年6月10日永昌县特大洪灾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21/001
起始页: 0256.pdf
事件类型: 环境事件
起始时间: 1987年6月10日
发生地点: 永昌县

事件描述

1987年6月10日傍晚,久旱不雨的金昌大地上空飘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滴,在这千古旱原上的人们多少年来一直对雨水有着深厚的感情,人们在希冀、在憧憬。这雨将给万物带来生机,将给耕耘者带来收获的喜悦。盼雨心切的人们终于盼来了一场“及时雨”,然而,有谁可曾想到,这场雨带给人们的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不一会肆虐的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在广袤的大地上吼叫者奔泻而来。倾刻间,大片良田被洪水吞噬,茂密的树林被冲得东倒西歪,一座座庄园被冲得面目全非,上万间房屋倒塌,上万头牲畜溺水而死,数百万斤陈粮被淹没冲走,几万件家具毁坏飘流,近千户群众一贫如洗,无家可归。 晚8时许,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沉闷的天气马上凉了下来,随即大雨飘波。两小时后,平地起水,山洪瀑发,境内各大山沟和河道汹涌奔泻的洪水肆虐地涌向农田田野、村庄、工厂、机关、学校。滂沱大雨持续近5小时,于11日凌晨转向间歇小到中雨,13日晚8时左右逐渐停止,全程降雨累计40多个小时,金昌市区降水量为161.4毫米,永昌县降水量为92.8毫米(正常年份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73.3毫米)。这次长时间大面积降雨,酿成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给全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全市十二个乡镇、135个村普遍受灾,7人遇难、65人受伤、9万多亩农田被淹(其中粮食作物7万多亩)2万多亩农作物绝收、4万多间农舍房屋倒塌、1000多户灾民无家可归。 297眼机井被淹、,250条干、支渠冲毁、79公里农电线路冲断;2500头大牲畜、1800头猪、48900只羊溺水死亡;17所农村中、小学被迫停课,166个乡镇企业遭受停产,通往灾区的道路、通讯线路中断。市区及河西堡地区的多数企业厂房进水,部分生产设备遭受破坏,经济损失近亿元,其中永昌县达2662万元。永昌县北海子、焦家庄、红山窑、水源等乡镇有3000多户、8000多人受灾,2人死亡,近2000间房屋倒塌,1300多头大牲畜溺水死亡,3.28万只羊被淹泼死亡,4万多亩农田被淹没,其中受灾粮食作物面积36855亩,冲毁胡麻、瓜类等经济作物4533亩,冲毁渠道40.22公里,毁坏农电线路11.05公里,淹没机井107眼。 焦家庄乡梅家寺村有117户655人受灾,倒塌房屋236间,危房198间,损失粮食2.4万斤;北海子乡中庄子村四、五队有17户95人受灾,91间房屋进水,倒塌住房7间,畜棚6间,冲毁农田1964亩;红山窑乡水泉子村冲毁农田500多亩,泼死羊3000多只;南坝乡冲毁农田60多亩,死亡羊600多只;全县损毁水利建筑物12座,各灌区冲毁干渠4条,长4.1公里,冲垮支、斗渠20条,长19公里,渠道淤积6.3公里,冲毁防洪堤4.1公里,损毁渡槽及过水涵洞410米,冲毁过水路面及通往水库道路18公里。清河两乡镇高、低压农电线路10公里,泥沙淹没机井58眼,受损变压器3台,电机12台。全县乡镇企业也受到很大损失,矿山企业的道路大部分冲毁,矿井进水被迫停产。焦家庄萤石矿、夹道的小煤窑,南坝通往干石门煤矿道路,东大山铁矿坑道都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冲走矿石近千吨。全县生产红砖的13座砖窑全部受灾,造成倒塌裂缝现象一千多万块砖坯成为泥浆。朱王堡镇亚麻厂被洪水冲毁库房12间,冲走成品亚麻纸板6吨。水源造纸厂被洪水冲毁新建职工宿舍6间、锅炉房3间、围墙180米,冲走麦草50吨。东寨亚麻厂被洪水冲倒围墙50米,冲走亚麻杆750吨,报废沤制亚麻杆5吨。 8月11日凌晨,永昌县老人头水库告急,蓄水来水超过汛期限制水位的一倍以上,县长曹长庚等人迅速赶到现场,根据汛情指挥开闸泄洪,保住了水库,使水库下游人民群众免遭灾难。 无情的洪灾造成惨重地损失,面对大雨持续,洪水蔓延,道路冲垮,通讯中断,金昌市区、双湾、宁远及民勤昌宁一片汪洋,情况不明的窘地,市县领导心急如焚,紧急派员先期涉水深入灾区,了解灾情。他们手拄棍,一步一滑地冒雨涉水分头进村,探询灾情,营救群众,鼓励乡村干部群众亲帮亲,邻帮邻,开展互救自救,振作精神,坚定信心,团结起来同灾害作斗争。随着降雨和洪水的逐渐减小,市县紧急部署抗洪救灾工作,立即对水毁渠道、机井、农电线路等水电设施布署了抢修工作,并组织了水利工程、机井灌溉和农电线路抢修三个工作组,组织动员全系统水电职工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帮助乡村修渠、通电、通水,解决灾区人民人畜饮水和夏灌之急。截止13日下午,道路、农电供电、电话通讯恢复正常。 金昌特大洪水灾害信息传到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金昌灾情极为关心。6月12、13日《甘肃日报》、《人民日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相继报道了金昌市受灾的情况。6月13日15时20分,中央防汛指挥部赵崇林从北京打来电话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对这次河西遭受的水灾很关心,两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让中央防汛指挥部直接与省长贾志杰通话,转达他对灾区人民和参加抢险救灾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挥(战)员的慰问,李鹏副总理殷切希望灾区人民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奋力救灾,恢复生产。与金昌人民有着特殊感情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也打来电话,询问灾情,勉励金昌人民克服困难,渡过难关。省委、省政府、兰州军区于12日上午派出直升机,两次向围困于洪水之中的双湾乡天生坑、小井子农场和民勤县昌宁乡受灾群众空投物资。13日上午,由省委副书记、省长贾志杰,副省长张吾乐率领省委、省政府慰问组一行19人,乘直升机在灾区上空视察灾情后,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灾情及救灾工作的简短汇报,接着驱车深入灾区,分别到灾情比较严重的双湾,永昌县老人头水库进行了察看。之后,把梅家寺列为重灾区,新城子、北海子、河西堡、红山窑、焦家庄五乡镇为重灾乡镇。新城子镇塔儿湾村,北海子乡金川西村、中庄子村,河西堡镇下洼子村、西庄子村,红山窑乡水泉子村、毛卜喇村,焦家庄乡南沿村、红庙墩村为重灾村,水源乡永宁村四社、西沟村五队、北地村三队为重灾队,其余乡镇、村虽不同程度地遭受暴雨洪水袭击,但相对而言灾情较轻。 在洪灾发生的最初阶段,由市委叶绍裘书记主持召开市委、市政府首次抗洪救灾紧急会议,会议决定:一是成立由市委书记为总指挥、副市长为副总指挥的金昌市抗洪救灾指挥部;二是由市政府副市长、纪委书记、政研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副书记、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等带领机关干部,分四路工作组赴双湾、宁远、永昌县和市区各单位了解情况,组织抢险;三是紧急动员、组织市直机关干部参加抢险救灾;四是通知全市各单位成立抢险机构,组织抢险队伍,投入抢险战斗;五是通过电报、电话员及时向省市汇报灾情。自8月11日起全市从城市到农村,广大干部、工人、农民及各界群众,紧急行动起来,一场战洪水、保家园、护良田、救财产的战斗打响了。 永昌县委、县政府在灾情发生之前的几小时,还在召开防汛抗旱安排部署会议,会后用电话向各乡镇紧急通报了天气预报和可能发生的灾情,要求各乡镇密切注视雨情,做好抗洪救灾准备。灾情出现后,县委、县政府领导分头奔向受灾乡镇和水库要害部位,指挥排洪抢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行各业伸出援助之手,捐钱捐物,支援油毡、麻袋、草袋等防汛物资,糕点、饼干、罐头等食品络绎不绝送往灾区。工矿企业出动吊车、汽车、装载机、钻井机械。省上有关部门拨款600多万元,全市人民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友爱关系和互帮互助的高尚品德,处处闪耀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火花。大雨祸殃千家,浓情走进万家。 要在洪水冲毁的废墟上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困难重重。从6月14日起,市县进一步调整工作部署,明确了“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发动群众、互帮互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抗洪救灾工作指导思想,决定将工作的中心由全力抢险转入全面救灾。永昌县在恢复生产工作中,提出了“大旱大涝之年夺丰收”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工作计划,组织10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抓紧时机动员群众抢,种小秋作物,恢复乡镇企业生产、抢修渠道及建筑物,空压机冲洗机井,加筑机井防护堤,烘烤电机,检修农电线路。动员全县人民振作精神,挺直腰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一手抓防洪救灾,一手抓恢复生产,发动群众检拾漂浮青苗上面的浪柴、挖淤泥、加地埂,用喷雾器喷洗经济作物上的泥沙。当时;正值东、西河二轮苗灌之时,因此,加大了管理力度,争取在灾年不减产。灾区群众在极度困难的时刻,体谅国家的困难,识大体,顾大局,不等国家支援,不靠国家救济,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物。通过各方努力,全县人民同心协力,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取得这一胜利,得益于一是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二是靠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三是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是靠人民子弟兵和公安干警武警官兵的“卫士”作用。 一场罕见的暴雨洪灾淹没了大片农田,吞噬了人民财产,也使多年来人们头脑中只有旱象的干部群众为之猛醒,痛定思痛更痛,一亿元的重大代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和血的教训。其一在立足抗旱的同时必须重视和加强防汛抗洪工作,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防汛,一手抓抗旱,不能顾此失彼,不能因为抗旱持续长就忽视防汛。这次洪灾,就是在防旱的同时忽视和放松了防汛抗洪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当洪水灾害袭来时,便失去了抵御防控能力;其二必须重视村庄建设,加强规划和建房标准,合理选址和科学设计、施工、村庄上游没有必要的排防洪堤坝设施,下游没有必要的排洪设施,有些农民盲目将房屋建在低洼,甚至有的挤占河道和排洪沟;其三要改善农村通讯设施,恢复有线广播;其四加强天气预报工作,提高预防准确率。

知识出处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永昌文史资料选辑 第十二辑》

本书记述了永昌县农牧、林业、水利、电力、史料等情况。

阅读

重要人物

赵崇林
相关
李鹏
相关
贾志杰
相关
张吾乐
相关
方毅
相关
曹长庚
相关

相关地名

永昌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