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永昌县中共永昌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事件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唯一号: 292032020220000173
事件名称: 2011年9月20日永昌县中共永昌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1/001
起始页: 0171.pdf
事件类型: 政治事件
起始时间: 2011年9月20日
结束时间: 2011年9月22日
发生地点: 永昌县

事件描述

2011年9月20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永昌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33名。代表中,各级领导干部(含村级干部)187名,占56.2%;各条战线的先进模范人物70名,占21%;各方面生产和工作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76名,占22.8%;妇女代表58名,占17.4%;少数民族代表4名,占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1名,占72.4%;50岁以下(含50岁)的代表285名,占85.6%。大会主席团由35人组成,蒲有文任大会秘书长、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孟有柱代表中共永昌县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抢抓新机遇,开启新征程,为实现永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永昌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永昌县第十三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永昌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永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的决议》等有关决议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出由35名委员、7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共永昌县第十四届委员会;选举出由15名委员组成的新一届中共永昌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和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永昌县出席中共金昌市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大会全面总结了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五年来,永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建设显著加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创新实干,超额完成各项任务,谱写了永昌科学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0.8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1.9倍、1.5倍、1.7倍、2.9倍。今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8.15亿元,同比增长17.1%;大口径财政收入2.64亿元,增长64%;一般预算收入9923万元,增长60.9%;固定资产投资11.28亿元,增长68.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高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连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级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会议提出后五年县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工作措施。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特色富民、全民创业、和谐共享”的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努力把永昌建成全省经济强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末,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四个翻一番”,并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翻两番,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普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取得成效,文化旅游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建成全省文明县标兵。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深化,法治永昌、平安永昌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大局持久稳定,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城乡水、电、路、信、暖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三镇”面貌大为改善,现代化格局基本形成。“七村”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协调推进,人居环境和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32%、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平方米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万元和1万元以上,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民群众享有较高水平教育、健康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产品,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高。

知识出处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永昌年鉴 2006-2013卷》

本年鉴记述了永昌县2006-2013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自然等建设方面的情况。全书共设24个类目,依次为特载、大事记、县情概况、中共永昌县委员会、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永昌县人民政府、政协永昌县委员会、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经济管理、财税、农林水电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