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李先念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唯一号:
292030020220000746
人物姓名:
李先念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8/001
起始页:
0307.pdf
卒年:
1992年6月21日
籍贯:
湖北黄安(今红安)
传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李先念同志,因长期患病,于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李先念生于1909年6月23日,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秋,他率游击队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五大队,任副班长,参加了反三次”会剿”的战斗。1929年底任中共高桥区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黄)坡(黄)安南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1931年10月率领300余名青年加入红军,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率部参加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战役。1932年7月任第十一师政治委员,指挥部队在反四次“围剿”的冯寿二、七里坪、胡山寨恶战中,重创敌军。同年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7月任第三十军政治委员。他与副总指挥王树声负责指挥西线部队抗击四路敌军。当反围攻作战转人反攻时,他坚决支持徐向前大纵深迂回的正确决断,率部在黄猫垭地区围歼国民党军1.4万余人。1934年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1935年5月率方面军一部由岷民江地区西进,策应红一方面军的行动和迎接中共中央。6月指挥先头部队攻占懋功后,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他向毛泽东等详细汇报了川西北的形势和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为党中央确定北上战略方针提供了依据。8月与代军长程世才指挥包座战斗,全歼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期间,他坚决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进行斗争,率先遣军与红二方面军一道北上。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他指挥三十军在靖远县虎豹口突破黄河天险,又在兄弟部队协同下占领战略要地一条山、五佛寺。11月11日党中央和军委决定,渡河部队组成西路军,执行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远方的任务。他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委员,指挥三十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凉州和永昌之间同敌军恶战,歼敌4000余人。后又在倪家营子与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40天,予敌以重大杀伤。这对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任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统一军事指挥。他率余部翻越祁连山分水岭,在冰峰雪岭中行军20多天,随后又穿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于4月底到达甘肃、新疆交界处星星峡,在陈云、滕代远的接应下,转至迪化(今乌鲁木齐),为党和红军保存了一批骨干力量。1937年底返回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11月任中共豫鄂边区省委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军事部长。1939年初率领160余人的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进入豫鄂边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6月中旬组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任司令员。他指挥部队同日伪军进行了新街等多次战斗,使支队迅速发展到9000余人。1939年11月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挺进纵队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独立战略单位。在错综复杂的敌、顽、我”三角斗争”中,他紧紧抓住民族矛盾,正确处理抗日、反顽斗争与统一战线的关系。1940年5月,当日军对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发动进攻,襄樊、宜昌相继失陷时,他率纵队主力从鄂东返回平汉路西作战略展开,进军白兆山,控制战略枢纽平坝;继而渡过襄河,开辟襄西根据地,有力地牵制了日军,支援了国民党军。1941年2月任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全师共1.5万余人。12月,他抓住战机,指挥主力一部发起侏儒山战役,歼灭日伪军5200余人,解放了(汉)川汉(阳)沔(阳)地区,震惊了武汉日军。1942年12月,日伪军万余人围攻五师领导机关所在地大悟山,他率领师部突围,转入外线作战,挫败了日伪军的“铁壁合围”。1943年1月兼任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书记。12月,他从对日军224次作战中,系统地剖析了日伪军战术的新特点和”扫荡”的新规律;从200多次反顽作战中,分析了围攻五师的蒋介石嫡系部队、桂军、川军和土顽的特点;全面论述了反”扫荡”和反顽作战的战略战术。1944年指挥五师及边区地方武装,向南、向北进行攻势作战,分兵组成豫南游击兵团,向河南发展;之后又三次派兵北上,开辟了淮北新根据地,恢复了郭山冲老根据地。10月任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依靠边区和五师党委的集体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创建了拥有5万余人的正规军和30余万人的民兵武装力量,共歼灭日伪军4.3万余人,解放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达1300多万,建立了7个专区和3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从战略上配合了华北、华东解放区战场,同时也支持了国民党抗日部队在中原的正面战场,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时期。1945年10月任中原军区司令员,统帅和指挥作为全国六大作战区域之一的中原军区6万部队,展开了艰苦的斗争。1946年1月为争取国内和平,率部以宣化店为中心集结待命。协助周恩来等就中原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在10个月的战略坚持中,他以无产阶级军事家的大智大勇统帅中原部队牵制国民党军30余万人,有力配合了其他解放区的作战。1947年5月任新的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7月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从晋城出发挥师南下,先后攻克河南通许、扶沟等县城,11月抵达河南光山,同刘邓大军胜利会师,参加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1948年5月任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 1949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面主持党、政、军全面工作。正确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支援大军南下作战、剿匪反霸、稳定物价、统一财政经济管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以及团结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等一系列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湖北的财政经济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1952年2月兼任武汉市委书记和市长,与王任重一起正确处理党内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并进一步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把武汉市的经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3年1月任中南局副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协助周恩来、陈云领导经济建设。10月兼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主任,负责综合管理财政部、粮食部、商业部、对外贸易部、中国人民银行和指导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工作。他主张国家财政必须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提倡增产节约,挖掘资金潜力,提高经济效果,实现财政、信贷的收支平衡,确保包括156项在内的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及时提出建议,在工农业产品货源已为国营经济掌握的情况下,城市要允许私营零售商继续经营,农村要发挥小商小贩在流通领域的作用,恢复农村集市贸易,允许农民出售完成统购任务后的多余农产品,以活跃城乡市场,方便人民生活。他还建议改善财务管理,调整国家和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改变中央管得过多、过细的作法和过分集中的体制,适当扩大地方财政管理权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1956年支持周恩来、陈云反对冒进的意见,坚持1957年的经济计划应实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1957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五中全会上增选为书记处书记。1958年批判反冒进时受到了批评。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他指出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虚假现象和浮夸风,提出了六条具体调整措施,因此被指责为”思想右倾”。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就抑制物价上涨、减少财政赤字等问题,提出6条措施。主持起草了控制货币发行和控制财政管理的两个决定,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起了很好的作用。1962年4月任中央财经小组副组长。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1968年被下放到北京市北郊木材厂劳动。“文革”后期,他积极协助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的邓小平,落实干部政策,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特别是抓紧了对铁路、钢铁、煤炭等战线的整顿,使经济形势日益好转。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中,被迫“休息”。1976年,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他是主要决策人之一,为从危难中挽救党、挽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1977年,在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常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及其以后,他和其他老同志一起协助邓小平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制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积极推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1979年3月任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领导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他完全赞同并一贯支持邓小平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方针。他坚决主张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正确地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1982年9月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4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主席。根据我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基本政治制度,积极推进政协的组织制度建设。倡导和支持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进行调查研究,鼓励他们就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科学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他为加强各党派、各民族和各界人士的团结,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他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的交往,广泛接触海内外有关人士,衷心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他指导全国政协积极开展人民外交活动,增强与各国人民和团体的友好往来。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战斗到最后一息。 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逝世。 李先念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对党、对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坚持斗争。他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才华,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实际相结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创造性地进行革命斗争和领导经济工作。他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一贯顾全大局,坚持原则,维护团结,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他襟怀广阔,光明磊落,谦虚谨慎,爱护干部,善于发现和珍视人才。他廉洁奉公,生活俭朴,严格要求子女。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 1992年7月2日10时15分,一架银鹰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机场腾空而起。李先念同志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在高空中,把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的部分骨灰,撒在了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上,完成了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个遗愿!
知识出处
《西路军鏖战永昌》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永昌是西路军与敌鏖战的主要战场之一,在西路军征战史上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阅读
相关专题
班长
职位
书记
职位
主席
职位
书记
职位
主席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军事部长
职位
司令员
职位
师长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
司令员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委员
职位
司令员
职位
第二副书记
职位
副司令员
职位
第二副司令员
职位
书记
职位
主席
职位
司令员
职位
政治委员
职位
书记
职位
市长
职位
副书记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副总理
职位
财政部长
职位
主任
职位
委员
职位
副组长
职位
常委
职位
副主席
职位
常委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常委
职位
主席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