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郭元振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唯一号:
292030020220000497
人物姓名:
郭元振
人物异名:
名:震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092.pdf
籍贯:
唐朝魏州贵乡
传略
郭元振,名震,唐朝魏州贵乡人。郭元振天资聪慧,擅长书画,文才雄奇,16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 郭元振初任通泉尉,为人豪爽,扶危济困,为官任侠义气,不拘小节。他在通泉尉任上,曾做出了一件令同僚们目瞪口呆的大事。他私铸钱币,还在他的地盘上掠卖人口,共买卖上百人口。他将非法所得全部用来养活他的门下宾客。通泉百姓苦不堪言,有官员上书武后,弹劾郭元振。武后大发雷霆之怒,拿郭元振进京,要亲自审问他。 谁知郭元振刚一跪拜在武后面前,武后的气便消了一半。原来,那郭元振不仅文才好,而且身高七尺,美髯须,恰是一个翩翩伟男。再看他那气宇轩昂、不卑不亢的不凡气派,武后心里先怜惜上了几分。待武后问他在通泉尉的任上所干的事时,郭元振以他雄辩的口才,又赢得武后的暗暗称赞。武后几乎忘了郭元振是戴罪之人,反而向他索要文章,想看看他的文章到底怎样。郭元振向武后呈上他的《宝剑篇》。武后阅后,对郭元振的文章大加赞赏,还传给大学士李峤看了。武后非但没有追究郭元振盗铸、掠卖的死罪,反而加封郭元振为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 当时,西陲吐蕃屡生事端,武后遣郭元振出使吐蕃,就察详情。后郭元振还朝,向武后上书,陈述了他在那里观察到的情况,并向武后陈述他的治边方略,武后对他更加器重。后来,突厥、吐蕃阴谋联合攻击凉州,边关快马报来边警。当时,武后正在洛阳城门设宴,君臣同乐。武后停止宴乐,当即拜郭元振为凉州都督,急令他上任。 郭元振到任后,立刻加强警戒,积极备战,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突厥、吐蕃侦知凉州已有防备,不敢长攻。凉州避免了一场兵祸。在郭元振励精图治下,凉州州境由当初周边四百里拓展到了一千四百里。在南面祁连山峡口置和戎城,北面置白亭军,凡州境内各交通要道派兵把守。 从此,凉州地面丰衣足食,夜不闭户,成了比中原还富庶的地区。 神龙元年(705年),郭元振以他杰出的文才武备,加上凉州驻屯的不凡业绩和经验,升为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郭元振在去安西都护任的途中,慕名来到番禾县(今永昌县)北的御山峡感通寺。早在凉州都督任上,郭元振就曾专程拜谒过感通寺瑞像石佛,并听寺内方丈讲述了刘萨诃预言佛陀出世以及猎人李师仁逐鹿见寺的故事。这次他重访感通寺,有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画录瑞像石佛,带到任地早晚膜拜。 郭元振把随从亲兵留在寺外驻扎,自己脱去戎装,独自入寺。他拜过瑞像石佛,虔诚地画录佛像。寺内众僧见识了他的画功。方丈告诉郭元振,曾有许多僧俗画师来寺内画录石佛,但谁都很难画准确。石佛会变化,今天画得一丝不差,待到明天一看,又不像了。郭元振听后啧啧称奇,对瑞像石佛更加毕恭毕敬。 郭元振的画功十分精良,他画录的佛像待到第二天看,仍和石佛一模一样,方丈称他有佛心。郭元振在感通寺盘桓了数日,离开时,特地请了一幅瑞像石佛画像,带在身上。 郭元振到了安西都护任上,各方面还未料理妥当,西突厥头领乌质勒肆扰北庭,截留丝绸之路上的过往商贾,抢夺财货,阻塞交通,对唐王朝大不敬。郭元振权衡利弊,决定不与乌质勒硬拼,自己亲往北庭,对乌质勒晓以利害,和议边事。郭元振只带了副使解琬和一队护卫,深入大漠。在赴乌质勒牙帐途中,郭元振下马请出御山瑞像石佛画像,虔诚而拜,心里祈求石佛保佑他出使北庭成功。 郭元振入乌质勒牙帐,与乌质勒对拜。时值漠北天寒地冻,天上下起了大雪,寒风刺骨。郭元振站着与乌质勒说话,纹丝不动,而乌质勒由于年老体弱,明显抵不住寒冷。两人就这么站着说话,几个时辰过去了,直到了夜幕降临。中间两人数次拜伏。最后一拜,乌质勒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当晚,乌质勒因染了风寒,体力不济,竟一病不起,一时三刻就死了。 乌质勒死后,郭元振怀着复杂的心情回到客帐里。他清楚乌质勒一死,自己肯定脱不了干系。他非常了解乌质勒那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的性情。然而,事情已经这样了,郭元振只有硬着头皮强撑,视形势发展而随机应变了。 郭元振又请出御山石佛画像,倒头就拜,求佛陀保佑他和他的部下安然渡过眼下这一难关。拜过石佛画像,郭元振无可奈何地处在万分焦虑之中。副使解琬既是他的部下又是他的挚友,与他私交甚好。解琬分析眼下情势,劝郭元振只身潜逃出去,他留下来收拾局面。郭元振坚决不肯。况且,他认为客帐外面布满了突厥兵,只要他们一动,立刻会招来杀身之祸。解琬想想也是,遂打消了出逃的念头。解琬亲自布置好带来的护卫,向他们下死命令保护好都护的安危。 解琬出金贿赂一个突厥巡哨,让他去牙帐前打探乌质勒的儿子娑葛以及乌质勒部下的动静。须臾,突厥巡哨传回消息,娑葛果然认为郭元振故意设计整死了他的父亲,正与众部将谋划提兵来捉拿郭元振,置郭元振于死地。 解琬进帐劝郭元振马上趁夜色出逃,或许还有一线生机。郭元振还是不接受解琬的苦劝,反而脱衣睡下了。当夜平安无事。 第二日一早,郭元振起床后洗手净面,请出瑞像石佛画像,虔诚拜过,换穿素装,置办祭品,前往乌质勒牙帐吊唁。一行人走到半道,不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急,迎面驰来一队突厥兵。来者正是娑葛派出前来扣压郭元振一行的兵将。郭元振勒马站定,脸上没有丝毫惊慌。娑葛的兵马把郭元振他们团团围住,他们对郭元振的装束很感意外,满脸诧异地打量郭元振,不敢贸然下手。双方暂时处于僵持之中。 郭元振为了打消娑葛部将的疑虑,令自己的护卫自解武装,徒手跟随自己,前去吊唁乌质勒。娑葛部将遂换出一副笑脸,向郭元振禀报他正是娑葛派来迎请郭将军的,请郭将军见谅他的鲁莽。郭元振一到牙帐前,就翻身下马,趋步进了牙帐,双膝跪在乌质勒灵前,放声大哭。郭元振哭得很悲痛,很感人,就连娑葛都很感动,反劝郭元振节哀,保重身体。 郭元振留在娑葛营中十多天,帮助娑葛料理治丧,丧事办得隆重、排场,为娑葛挣回不少面子。娑葛被郭元振的精诚之心、大义之举深深折服了。郭元振顺势向娑葛提议双方重新修好,重开西域通道,愿西域各民族和睦友好,互助互谅,共享太平。娑葛点头称是,表示一定不辜负大唐朝廷对他的恩德和期望。 郭元振出使北庭的目的已经达到,要回驻地。娑葛和郭元振执手洒泪,婉言惜别。其后,娑葛通过郭元振向大唐朝廷献马五千匹、骆驼二百峰、牛羊万头。从此,大唐的西域通道重开,商旅放行,使者不绝。这一大好局面,首推郭元振的北庭和议之功。为此,朝廷下诏加封郭元振为金山道行军大总管。为了长期稳定北庭,郭元振将御山瑞像石佛画像又抄录一幅,赠与娑葛,劝服他也敬拜佛陀,祈求佛陀教化漠北广大百姓。娑葛欣然接受了郭元振的一片美意。 景云元年(710年),睿宗新立,召赐郭元振为太仆卿。郭元振奉旨返京时,安西百姓苦苦挽留,他所屯驻过的玉门关到凉州城八百里路上,城中百姓呼朋唤友,箪食壶浆,为郭元振送行。由此可见,郭元振在安西苦心经营,深得人心。 景云二年(711年),郭元振升为吏部尚书。次年,又升为兵部尚书。开元元年(713年),玄宗任命郭元振为饶州司马。郭元振接旨后,在赴饶州的路上病逝,享年58岁,追赠为太子少保。 郭元振至死仍把那幅御山石佛画像珍藏在身上。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