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刘萨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唯一号:
292030020220000496
人物姓名:
刘萨诃
人物异名:
又名:刘窣和;法名:慧达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068.pdf
出生年:
360年
卒年:
436年
籍贯:
并州离石
传略
刘萨诃,又名刘窣和,法名慧达,并州离石(今山西离石)人,生于东晋穆帝升平四年(360年),逝于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刘萨诃的祖上为稽胡人,到刘萨诃出生时,已完全归化中原。 刘萨诃在河西各地弘教22年,为弘扬佛法身体力行,在敦煌莫高窟的众多故事壁画和藏经洞遗留大量文献资料。他是继公元4世纪乐僔、法良之后,对开凿莫高窟洞窟最有影响力的和尚之一,他在当时已深受老百姓爱戴。到了唐代,他的社会地位空前高涨,甚至被神化为观世音菩萨假形化身,为佛教第22代宗师等。 刘萨诃一生虽不曾著书立说,但据说他能预言未来事,且桩桩应验。传说刘萨诃曾在酒泉七里涧摹刻留言:“吾非大圣,游化为业,文不具矣。” 神游地狱 刘萨诃祖上是胡人,有上马射箭、下马操刀的尚武遗风。少年时期的刘萨诃体长腰宽,膂力过人,喜好骑马打猎,恃武逞强,不喜读书,不守规制。他每日里吆五喝六,带着伙伴、家奴上山,挽弓射鸟,策马逐鹿,身临险隘,如履平地。 青壮年时期的刘萨诃,除喜好射猎外,还嗜酒如命。东 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刘萨诃刚满30岁。一天,他与地方上的显贵阔少、纨绔子弟等一同郊游踏青,狂饮暴食。其间,他与人斗酒,突然仰面跌倒暴毙。 刘萨诃的父亲闻讯赶到,搭手一摸,儿子气若游丝,但身体尚有余温。其父赶快打发家奴请来郎中,郎中号得刘萨诃虽有一丝余脉,但手脚冰凉,身体僵硬。郎中开了一剂追魂药,但刘萨诃已是唇齿不开,灌不进药汤。郎中表示已无力回天。就这样,刘萨诃在停尸板上躺了七天七夜。 第八天早上,刘萨诃竟然活过来了。 刘萨诃活过来后,他说自己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他说刚死过去时,像是从一个黑咕隆咚的深不见底的黑洞跌下去,跌入一个昏黄的荒漠上,那里没有太阳,没有月亮,不见山川,不见草木,景象无比凄凉。 他正在犹豫彷徨之际,听到身后有人叫:“刘萨诃,你随我走!”他回头一看,只见两个身强力壮、蓬头垢面的人手执钢叉、铁链,怒目而视。他正在疑惑时,那两个人拿铁链在他脖子上一套,拉着就走。他被两人拉着踉踉跄跄地一路向西北而行。他闭着眼睛,感到耳旁生风,脚不着地,像飞一样。 一会儿,那两人停下来,他睁开眼睛一看,面前有了街坊,有了树木,却无闹市。面前站一个执弓带剑的人,神色威严。他指示两位力士带刘萨诃继续前行。一会儿,他们来到一家粉墙漆柱的宅门前。刘萨诃感到腹中大饥,急入门乞食。屋内有一女子,穿着华丽,对刘萨诃视而不见。刘萨诃向她乞食,突然,虚空中有人警告那女子不能给刘萨诃食物。接着,屋内走出一大群人,用铁杵将刘萨诃赶出门去。刘萨诃一连走了十余家,每家都是这种情况。 刘萨诃无奈,继续向西北走,路上碰到一位老婆婆,她送给刘萨诃一卷书,他懵懵懂懂地接过书卷,看都没看是什么书,就又往西行。那时,他已渐渐明白自己到了什么地方,见着的人都是什么人了,奇怪的是他并不害怕。 他来到一座庙宇,不由自主地进去,看到大殿里坐一女子,那女子生得丰盈端庄,面目慈祥,微笑着问他:“你看没看那卷书?” 刘萨诃诚惶诚恐地说:“没有。” 那女子把手一伸,刘萨诃会意地把那卷书呈给她。那女子看了一眼书,放在一边,目示刘萨诃出去。 刘萨诃出门后又见到了两个和尚,挡在刘萨诃面前,面色和善,口气温和地问他:“你认识我们两个吗?” 刘萨诃从没见过他俩,就摇了摇头。 其中一个和尚对他说:“你刚才见到的就是释迦女佛,如今,你应皈依佛门。” 刘萨诃不假思索地点头同意。他又随两个和尚继续往西行。走着走着,他远远望见一处城池,规模宏大,类似长安城。城门、城墙全是黑色,阴森恐怖。和尚告诉他此城名叫铁城。进到城里,见到的人全都浑身黢黑,裸身披发,勾腰低首,踽踽而行。他们满身是伤,甚至还有缺胳膊少腿的,一个个战战兢兢的样子。 和尚说:“这些都是下了地狱的小鬼。因为他们在阳世造孽太深,到了这里全都受刑。”刘萨诃听了非常惶恐,他自知罪孽深重,难逃这一关。 铁城里无比寒冷,大雪纷飞,冰雹、冰块从天而降,砸得满街鬼卒无处躲藏,偶有被砸中者哭爹喊娘,狼奔豕突,严重者随时倒地死亡。刘萨诃看得心惊肉跳,所幸冰雹冰块都没落在他身上。 和尚说:“这里是寒冰狱,比这更苦的还有。”他俩带着刘萨诃总共游历了十八层地狱,处处有酷刑,被上刑者呻吟、讨饶,情景惨不忍睹。刘萨诃自此始确信有地狱。 走到地狱尽头,刘萨诃面前忽然金光灿烂,见一巨人高约两丈,通身发着金光。和尚说:“这就是观世音菩萨。” 刘萨诃慌忙行礼。礼罢,观世音菩萨为刘萨诃说法。内容主要是劝解世人要行善积德,早度孽海。菩萨的教诲刘萨诃不能一一懂得。最后,菩萨点化他,说:“你出生以来有些轻过,还要受些轻报。受完报应,你活过来后,一定要信守诺言,即时归佛。归佛后,你可到洛阳、临淄、建业领阳、成都五处,并往阿育王塔、吴中两石像礼拜之。” 菩萨言罢,身形逝去。刘萨诃随两个和尚出铁城南门,向南而行。道上行人穿梭,人皆齐整,不似铁城之鬼。走了一程,刘萨诃看到路旁有一高台,有数十丈高。高台上设座,座上有一老和尚正在执法,左右陪侍许多僧人,气氛庄严。其中一个执笔僧人北面而立,招呼刘萨诃上前来,厉声审问:“当日在襄阳地界,你可曾杀死一只麋鹿?” 刘萨诃跪在地上,辩白说:“那只鹿是别人杀的,我只是削了鹿的一只耳朵,也没有吃过鹿肉,喝过鹿血,为何让我替人遭报应!我是冤枉的。” 刘萨诃刚说完,眼前徐徐变幻出当年他在襄阳山野猎鹿时的情景,山的形状、草木的长势、涧底河水的流向,甚至草丛里、树梢上鸟雀的鸣叫声等都和那时一模一样。更令他惊奇的是,当年他骑过的那匹黑马也在场,黑马竟然开口,向执笔僧详细叙述当年刘萨诃杀鹿时的年月日时,以及杀鹿过程。刘萨诃听了深感恐惧,无言以对,无法抵赖。 坐在高台上的老和尚命左右武僧把刘萨诃叉起来投进一只巨大的油锅。油锅下面燃烧柴火,油滚开了,沸沸扬扬,油烟呛鼻,望一眼都令人心惊胆寒。奇怪的是,刘萨诃被投进油锅后,竟然不觉疼痛,亲眼看见自己的身体被炸得焦烂,一块一块地煺骨脱皮,臭味熏天。他看着僧人拿叉把他的焦黑的骨殖从油锅里捞出来,扔得满地都是。刘萨诃想自己这次一定完了。 沮丧之中的刘萨诃,感到脑后有股清风徐徐吹来,眼见自己的骨殖被吹聚在一起,渐渐有了人形,恢复了肉身,竟然跟下油锅前一模一样。 台上的老僧又唤他前来受审。执笔僧又问他:“你还射死过地上跑的雉鸡,射死过天上飞的大雁,一件一件从实招来!” 刘萨诃这次不敢辩解,只得一件一件说清楚。众武僧一如前法,把他叉起来投进油锅,又炸了一遍。就这样,几次三番,执笔僧把刘萨诃生前所犯的杀生罪孽一一审实,件件记清,全部受了报应,才告结束。 高台上的老僧主持审完刘萨诃,与众僧突然隐去。先前引导刘萨诃来这里的两个和尚也不见了。刘萨诃独自前行,却不知去哪里。 最后,刘萨诃来到一座大城,进城拐入一座大宅院,虽然他并不感到饿,可想讨点吃食。宅院里走出一位老者,须发全白,眉目慈祥。他抚慰刘萨诃,说:“年轻人呵!你罪过尚轻,还能生还,你是仰仗了菩萨的法力。从今往后,你还杀生吗?” 刘萨诃诺诺而答:“小的再不敢了。” “你还欺男霸女做恶事吗?” “我发誓再不做恶。” 那位老者点点头,拉住刘萨诃的手,说:“好吧!我送你回阳界。” 刘萨诃随那位老者走啊走,走了很久,才见到一丝阳光,见到了他所熟悉所眷恋的故地。回头一看,那位老者已经不见了。刘萨诃感叹良久,一步步往家挪。 来到自家,刘萨诃看到仍躺在停尸板上自己的肉身,魂魄徘徊许久,不愿入窍。在神灵的催动下,刘萨诃的魂魄归身附体,往日的刘萨诃终于活过来了。 刘萨诃活过来后信守诺言,毅然出家当了和尚。 江东巡礼 刘萨诃出家后,起先在本籍安民寺剃度为僧。安民寺方丈是位佛学精深的高僧,他对刘萨诃在俗世所造的业孽了如指掌,他也料得刘萨诃大难不死而突然出家,其中必有佛祖点化之功,还料得刘萨诃将来必能修成正果。因此,他欣然为刘萨诃取法名慧达,并竭尽平日佛学心得,帮助刘萨诃修炼心性,汲取佛学根本精华。 刘萨诃在安民寺中修炼了几年,于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来到江东吴县,投拜名寺。他先到建业县的长干寺,了解到长干寺里供奉着阿育王所造佛塔。菩萨曾点化他要亲眼见证。 刘萨诃见过了寺内住持,报了自己的法名,请求入寺见证佛塔和金佛像。住持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领他拜谒了佛祖,观瞻寺内最高、最大的一座佛塔。刘萨诃说这座塔并非一般的塔,它是天竺国阿育王第四女所造。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大造佛塔,共造了84000座,每座塔下面都瘗藏佛祖指甲、头发、骨殖等真身舍利子。 长干寺僧人后来真的在塔下挖出了佛齿。刘萨诃看到塔基四周发出金光,说这座塔下面就有佛祖遗物。而住持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塔基四周的佛光,也从未听到过,因而对刘萨诃高深莫测的佛法、渊博精通的佛学造诣佩服得五体投地。 住持在金身佛像前向刘萨诃讲述了这尊佛像神奇异灵的故事。他说这尊金佛像现在看起来通身完整,相合无隙,而在当初是由佛身、圆光和莲花宝座三部分组成,而且这三部分还是在三个不同地方先后发现的。佛身是在长干寺附近有座名叫张侯桥的桥下发现的。一次,丹阳尹高悝夜过张侯桥,偶然看到桥下金光四射,他带人在桥下河水里捞摸,结果,摸到了佛身。高悝知道这是圣物,不敢在家私存,原想把佛身请回他的原籍寺院供奉,谁想拉车的老牛不愿把佛身拉出建业县地界,拉着佛身径直去了长干寺。在长干寺山门前,任高悝怎样驱使,老牛就是原地不动,再也不肯前走一步。长干寺的僧人和街上行人纷纷围过来看个究竟。高悝无奈,只好讲了实情,把佛身留在了长干寺。 又过了几年,长干寺附近有个渔夫,名叫张系世。一日,他在海上捕鱼,一网下去,他觉得网住了一条大鱼,很沉很沉。他千方百计把网收回来,却发现网到的不是什么鱼,而是一个金光闪闪的莲花座。张系世也不敢私藏,主动报官,把莲花座送交衙门。衙门中人认出这是佛祖的铜莲花宝座,就让长干寺的僧人请去安在了金佛像下。 佛身和铜莲花宝座找到后,寺里来了五名天竺国游僧,他们礼拜金佛像后,说这尊金佛像还差一样宝物,就是佛首后面的圆光,有朝一日,定会出世。 又过了一年,远在千里之外的广西合浦县传出消息,当地一个名叫董宗之的采珠人在海底采珠时采到了圆光。当时,他潜在海底远远看到有块闪着金光的宝物,把海底方圆数十丈的地方照得通亮,他以为是枚罕见的特大珍珠。他一头扎到海底,把它捞出来,却不识此物。后来,圆光几经周折,才转来长干寺。 至此,金佛像的佛身、铜莲花座和圆光才合为一体,完整地供奉在了长干寺。刘萨诃听完这个传说,指出佛身背后应该刻有梵文,记述这尊金佛像是阿育王所造,果然如此。 石佛浮江 刘萨诃在建业县长干寺亲眼目睹了阿育王所造佛塔,又拜谒了金佛像,离开建业县,来到吴郡(今苏州市)通玄寺,拜谒从江中浮出的两尊石佛像。 相传,西晋建兴元年(313年)一日,在吴淞江沪渎口,远处江心现出两尊石像,像两座小山,又像两个巨人,浮于江面。 江边立刻聚来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大家都看到了江中石像,但不知道是石佛像,尽皆唏嘘。石像在江中浮波,不靠过来。众人急切地想看清石像的真面目,有人想摇舟前去探看,却被年长者拦住,说那是神,凡人万不可贸然靠近,否则,神会迁怒于岸上所有的人。 有一伙渔夫,他们平日在江中打鱼,从未见过江中有石像,他们认为那是海神,他们立刻请来巫祝,在江边支案,备了三牲,焚香化表,迎请海神。不料,他们不但没有请来海神,反而使刚刚还是风和日丽、水波不惊的江面突然风起云涌、波浪滔天,巨浪差些把渔船抛上岸来。渔夫们大惊失色,他们晓得可能是拜错了神灵。 他们正束手无策时,又有人请来了一位老道,认为江中二神是道家的祖师,在江边设醮恭迎。谁料刚刚平静下来的天气又乱云飞滚,江面再次波涛汹涌。 渔夫和道徒们纷纷后退,双股战栗。有个名叫吴膺的佛教徒斋节沐浴,就近请来东林寺僧人,在江沪渎口设台诵经。天上红日复出,江上风平浪静,两尊石佛向岸边缓缓浮游而来。两尊石佛浮到江边,人们从石佛背上分别看到“惟卫”、“迦叶”的刻文。石佛被安置在了附近最著名的通玄寺。请佛的时候,众僧俗料定石佛必定沉重,可是,众人还未使力,石佛就飘然而起。众人肩上轻若鸿羽,令人称奇。 刘萨诃在通玄寺敬奉石佛,前后达三年之久。在他的影响下,吴中一带百姓信佛之人很多。 西行佛国 刘萨诃从江东观佛遗迹后,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北返山西原籍。 北返途中,在今陕西地界,他被后秦羌胡所掳。所幸羌人中多有信佛之人,对刘萨诃倒也恭敬。他们将刘萨诃押往长安。在去长安途中,刘萨诃寻机逃脱。他再未东去,而是折转向西,由此踏上西游佛国之路。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刘萨诃西行至河西,途经凉州、甘州、沙州,暂留敦煌。在这里,他见到了敦煌莫高窟凿窟创始人乐僔、法良禅师开凿的早期窟龛。 早在东晋太和元年、前秦建元二年(366年),沙门乐僔在今敦煌三危山下莫高窟干河床上杖锡游历,忽见西岸砂崖发出连片金光,状若千佛壁立。乐僔遂在砂崖上首开一窟,塑佛画像,早晚膜拜,首开莫高窟开窟先河。随后,法良禅师在旁凿开多处洞窟。 刘萨诃在敦煌观摩稍事休整后,继续西行,出阳关,途经今于阗、莎车、疏勒而至佛国印度。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刘萨诃来到楼沙国(今白沙瓦地),预感佛钵出现,于是他寻访到了该国佛钵寺。一年后,他终于见到了佛钵。佛钵,顾名思义,就是佛祖曾用过的饭钵。 在去乌震国的途中,刘萨诃曾遇到了先于他西行至此的高僧法显法师。他与法显法师结伴来到乌震国。法显法师决定在此坐禅,不再前行。 刘萨诃只好独自向西。行至那竭国(阿富汗属地高布尔),在该国的醯罗城(今阿富汗杰来拉拜西)佛影窟,刘萨诃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佛陀遗迹和遗物,包括佛影、佛齿、佛顶骨等。 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刘萨诃开始东返。他从那竭国返回到楼沙国,又遇到了东返至此的法显法师。两人又结伴东返。途中,他俩遇到了另一个高僧宝云法师。三人在东返途中,一路上拜谒佛迹,交流佛学。刘萨诃获益匪浅。 这次西行、东返,刘萨诃盘桓日久,直到东晋义熙四年(408年),他才得以顺利东返原籍山西。 东晋义熙五年(409年),刘萨诃在山西老家安民寺坐禅,弘扬佛法。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刘萨诃的足迹遍布家乡以及整个秦州地区,以他丰富曲折的游化经历,以他预言兴佛的感知法力,赢得了家乡僧俗的爱戴和敬仰。在他的影响感化下,秦州民众多崇佛,多行佛事,教化地方。 预言瑞像 东晋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萨诃从秦州出发,再度西行佛国求法。这年,他已55岁。这次西行,他不再是只身独往,而是师徒数人。一路上,他们投寺拜佛,过陕西,入甘肃,沿河西走廊西行。 行至凉州番禾县(今永昌县)东云庄山,刘萨诃决定暂留云庄山,度化这片地方。 刘萨诃和徒弟几个在山崖上开凿大的洞窟用于供佛,开凿小的洞窟用于栖身。近二十年中,刘萨诃师徒在今云庄寺石佛崖一带共开凿大小洞窟20余个。相传,刘萨诃善心慈悲,他和徒弟每新开一洞,旋被外来无处安身的游方和尚占了。刘萨诃直到再也凿不动洞窟了,才打算继续西行。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刘萨诃以75岁的高龄,从番禾县动身再次西去佛国天竺国。刚出番禾县城(故遗址在今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西门,刘萨诃蓦然回首,凝视县城东北御谷山方向,合掌行礼。 弟子奇怪地问师傅为何行礼。 刘萨诃平静地告诉弟子:“我望御谷山佛光普照,是佛陀出世之地。将来有一天,那里一定有佛陀宝像现身。世平,宝像身首相合;世乱,宝像身首分离。” 刘萨诃言罢向西而去。 刘萨诃的预言在他坐化数十年后的一天得到了印证。 一日,当地有个名叫李师仁的猎人在山中打猎,当他追一只麋鹿经过御谷山一块高台地上时,眼前忽现一寺,规模宏大。李师仁惶恐而拜。而当他起身再看时,却不见了寺院,也不见了僧人。李师仁感念佛祖灵验,就在显现寺院的地方垒石为记。 此后一连十几天,李师仁每天都过来验看,却再也没见到寺院出现。 北魏正光元年(520年),某日夜里,御谷山一带上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雷电过后,御谷山北坡石壁轰然迸裂,从石壁上挺出一尊石佛像,高一丈八尺,遍身金光。佛陀宝像果然现世,却无首。 当初,刘萨诃的这个预言已在河西各州广为流传,当地僧俗官绅唯恐佛陀宝像身首分离导致天下生变,急忙请工匠打制了一颗石质佛首安在佛陀项上。可是,像首白天安上,夜晚自落。僧俗们先后制作了木质的、泥塑的瑞像佛首,都安不了。一时间,番禾县及凉州等地人心惶惶。 不久,北魏朝纲倾颓,战火迭起,生灵涂炭。刘萨诃的预言应验了。 北魏的战火延至北周元年(557年)才彻底平息下来。当年,凉州城东的七里涧,夜里涧中发光,像是有人拿火把照亮深涧。附近百姓跑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了一颗石佛首。 此事惊动了官府。根据当年刘萨诃的预言,人们认定这颗佛首正是御谷山佛陀宝像残缺的那颗。于是,凉州官绅、僧俗用“八抬大轿”把佛首请到御谷山。离佛身还有几丈远,突然佛首从轿中飞出,飞落佛项上,丝毫不差。 佛陀宝像身首归一,兆示天下太平。番禾县衙组织官民同乐,请来了胡戏乐班,载歌载舞,分享太平。僧人举行了盛大的佛事庆典活动,酝酿在佛陀出世的地方建寺,供奉佛陀。 北周皇帝闻报,也非常欣喜,下御旨在御谷山造寺。 保定元年(561年),周武帝敕凉州、甘州、肃州三地力役三千人到番禾县御谷山造寺。三千工匠干了整整三年,才完工。寺建成后,依据佛陀出世缘由,取名瑞像寺。 始建瑞像寺规模很大,有三处禅院组成,常住僧人70人,置僧田数十亩。每天前来拜谒佛陀宝像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一天天兴旺起来。 然而,寺建成十年后,佛像首自行跌落,昼续夜落。一时间,民间谣言四起,人心惶惶。 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开始废三教,毁寺灭佛,所有寺院都遭厄运。刚刚建成的瑞像寺也在焚毁之列。 奇怪的是,烧毁瑞像寺时,万里晴空突然变得阴云密布,瞬间降下鹅毛大雪,大雪浇灭火头,一股神奇的祥风吹散浓烟。见此情景,奉命放火的使者失魂落魄,不敢造次。另一拨人砸毁石佛像时,石佛像突发金光,刺得人头晕目眩,不敢近前。所以,当时全国寺院焚烧殆尽,唯瑞像寺得以幸免,没被焚毁。 至隋初,文帝信佛,瑞像寺才得以完整修复。直到唐初,人们仍能从瑞像寺殿堂的梁栋檩椽上看出当年火烧时留下的痕迹。 隋朝时,炀帝在焉支山会晤西域二十七国的国王,其间,感念番禾御山瑞像寺祥异,欣然移驾瑞像寺,改名感通寺,并令天下僧众画录石佛瑞像,刻印流传。 功德圆满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刘萨诃从凉州番禾县行至肃州酒泉县,入住城西七里涧山洞。 当地盛传这样一则故事:有条大河被一座山阻滞,夏天山洪暴发造成河水泛滥,淹没上游两岸许多村舍,百姓为避水患,扶老携幼,逃难他乡。刘萨诃看到后,设台诵经,运用法力,以手推山,山包被推离河道,河水顺畅流过。从此,河两岸百姓再也不为洪水所困,百姓返家,安居乐业。为纪念刘萨诃的功德,当地百姓为他造祠塑像,虔诚膜拜。 临近归期,刘萨诃在七里涧中打坐,看到眼前徐徐盛开一朵硕大的莲花,他仿佛置身于极乐世界。刘萨诃自知归期已到,唤徒儿捡来干柴,堆一柴垛,他在上面盘腿打坐,在徒儿们的诵经声中,安然坐化。 相传,刘萨诃坐化后,他的骨殖碎为葵花粒大小的舍利子,粒粒圆润、透明,白似玉珠。这是刘萨诃潜心事佛苦心修炼而达到的最高境界。 刘萨诃少年时期放荡不羁,青年时期嗜酒杀生,中年后幡然醒悟,皈依佛门。他曾到江东、江南等地巡礼谒佛,回家乡弘佛,两次西行佛国观佛遗迹,第二次中道坐化于肃州七里涧。河西各州地曾留下过他的足迹,今永昌县的云庄山中遗有刘萨诃所凿石窟。据说,他所预言过的御山佛陀宝像出世、像首续落与天下兴衰的因果故事都一一应验了。 刘萨诃一生游化弘佛,大部分时间在本籍、河西诸州与西域一带,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刘萨诃的动人传说。 敦煌莫高窟的许多洞窟里都有刘萨诃画像以及预言故事题材的壁画,宣扬他弘法教化之功。 特别珍贵的是,莫高窟第231窟刘萨诃画像的左侧有行题榜,为圣者刘萨诃。早年被英国人斯坦因盗走的《千佛图录》第13图《刘萨诃与凉州瑞像编》,是极其珍贵的画本资料。此外,有关刘萨诃的文字资料仍有一部分至今滞存于英、法等国博物馆。
知识出处
《永昌圣容寺》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圣容寺的历史渊源,文物古迹,自然人文景观,传说故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