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张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唯一号:
292030020220000190
人物姓名:
张杰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50.pdf
籍贯:
张掖
传略
张杰,张掖人,明太祖洪武年间(1390年前后)任永昌卫指挥佥事。张杰是一位很有学问、很有才能的人,做事果断坚毅。他在永昌卫任职、治理永昌期间,做了很多让百姓称颂的事情,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件大事。一是重建增拓县城,二是安置移民。《凉镇志》《五凉志·永昌县志》和乾隆本《永昌县志》记:“永昌县治在金山之阳,原有土城,初筑在宋末元初。”到明朝初期,已经破败不堪。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杰担任了永昌卫指挥佥事,他首先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增修城池。明朝初期,由于元朝贵族势力不断侵犯边境地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时常受到侵扰和破坏。为了边境安宁,张杰用了约三至五年时间,拓宽增修了永昌县城。修就的永昌县城,周围七里二百三十步,高三丈六尺,厚二丈九尺,基宽三丈,墙顶宽一丈二尺,城墙上有矮墙垛口二千多个。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曰“宣化”、西曰“镇西”、南曰“武胜”各三重,北曰“安定”各两重。门各建楼,瓮城楼六座,月城楼四座,腰楼四座,角楼四座。成为一座比较坚固和完整的土城。后来又经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指挥高升增筑南廓城和神宗万历二年(1574年)参将王廷政增修以及清朝几次维修,永昌县城成为河西地区较为有规模的土城之一。明洪武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392年—1394年),按照明太祖朱元璋提出的“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的主张,不仅在全国大力发展军队电田,而且较大规模地开展移民屯田活动。所以,这一时期从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把“无地贫民迁移至人少地广的地方屯种”。因此,永昌卫迁移来了不少移民。为了妥善安置各地移民,张杰组织卫所官吏和地方耆老,按照朝廷规定,为移民规划筹建住房,规划耕垦区域,规划开渠造坝以及吃饭穿衣事宜。经过他周到而妥善的一系列安置,永昌卫的移民事宜、屯田事宜取得了显著成效。所以,永昌旧志称其“经始之功,于是为大”。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永昌卫指挥佥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