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图书馆
永昌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永昌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林则徐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唯一号:
292030020220000189
人物姓名:
林则徐
人物异名:
字:少穆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7/001
起始页:
0110.pdf
出生年:
1792年
卒年:
1850年
籍贯:
福建侯官
传略
林则徐,生于清高宗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仁宗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清末政治家。 1838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至25日,他将缴获的二百三十七万六千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鸦片战争爆发后,身为两广总督的林则徐严密设防,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后因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1841年,林则徐被派赴浙江,筹划海防。不久,这位在禁烟抗英斗争中为中国人民开辟了一百多年反帝斗争道路的民族英雄,由于道光皇帝和权臣的庸愚投降,功罪颠倒,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处理:“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这场壮烈的反侵略战争,也以丧权辱国、害地香港、赔偿军费而告终。于是,林则徐离开浙江军营,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充军旅途。 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林则徐到了西安。随后病了两个多月。病情刚愈,他就作好了西行的准备。 林则徐一行经陕西永寿县、林乡县,涉经水、过长武,入甘肃境,经泾州、平凉州、翻六盘山,又经静宁州、齐家大山、会宁县、定西县、皋兰甘草店、榆中县,到兰州。进入甘肃后,途经的州府有平凉州、兰州、凉州(今武威)、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等。他在平凉住一宿,兰州住八宿,凉州住七宿,甘州住一宿,肃州住一宿,并经过了河西沿途各县。 林则徐于七月二十九日到达兰州。在兰州时,遇到了友人安定县(今定西县)主簿陈德培,两人相见十分高兴,叙谈了多年离别的感慨陈德培准备专程送他去凉州。林则徐在兰州的七天时间,游览了古城,答拜了陕甘总督富海颿,兰州道云麟、司道程玉樵、唐子方等地方官员和好友,并为很多人书写联、扇。 八月初七,林则徐过黄河浮桥,经庄浪城、平番县城、中铺、武胜驿、岔口驿、打柴沟、镇羌驿、乌鞘岭、安阳、黑松驿、古浪县城、靖边驿、大河驿,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住甘凉道署中。 林则徐到达凉州,甘凉道尹郭远堂(柏荫,福州人)早就盼望着同乡好友的到来,已为他准备好了住处,办妥了所嘱咐的事。因为林则徐从西安起程时,疾病初愈,身体虚弱,他给郭柏荫写了一封信,嘱咐他为他制做一付牛筋床,以备西去乘坐。郭柏荫对林则徐的到来非常高兴,把他请到甘凉道署住下,一面给林则徐补养调理,整行装;一面邀集地方名流“酬唱应和,挥毫留赠”。经过几天的调理,林则徐精神大有好转,兴致也高,在与地方名流的叙谈中,抒发了很多忧国忧民的哲理名言,使大家对这位“为民除害”的爱民抗英大人无比崇敬。林则徐在武威的几天中,留下了不少赠诗和墨宝,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了。现存武威的手迹有一幅是这样的:“万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纯固独着,旷然无优患,泊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这充分表达了他光明磊落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林则徐在凉州共住了七天,这是他从西安到新疆途中停留时间除兰州外待的最长的地方。他在凉州买了大车七辆,于八月二十二日,离凉西行。郭柏荫等为了表达对林则徐的一片诚心,请求远送一程,但被林大人谢绝了,只有从兰州专程送他来的陈德培又把他送到四十里铺,“在四十里铺,洪令具膳,子茂送至此,与之共饭而别”。林则徐与陈德培告别时,写了一首《次韵答陈子茂德培》的诗相赠: 送我凉州浃日程,自躯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拟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林则徐在诗里表达了对挚友十日相送的情感。他虽在大西北古凉州遣戍途中,但还时时关注着江东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战争,就连作梦也好像听到东南沿海传来的战鼓声。 八月二十三日,天阴。林则徐从丰乐起行,经沙河堡(柔远驿),至九坝永昌县界,又至八坝。“自九坝至头坝,皆民间所筑,以御山水者。”沿途水沟甚多。永昌县令涂文光迎至头坝。“自此至县城东门十里,绿杨夹路,清泉泠泠,颇似南中风景。”“在城内行馆宿。是日路九十里,实不及八十里,而大车至更余始到。”据地方耆老传云:当年林大人被贬新疆的不公正处理,激起了河西人民的极大愤慨。因此,林则徐登上赴新征程后,河西的州、县官员都天天盼望林大人早日到来,哪怕见上一面,代表百姓说几句心里话也觉得痛快。为此,永昌县令涂文光与地方贤老,自林则徐到达武威后,就商量起接待林大人的事情。大家决定:由于天气渐寒,估计林大人两个月后才能到达新疆,那时候西北的气候可是滴水成冰。为了不让林大人及随程人员受罪,给他们每人准备一件绵羊皮皮袄。穿上这样的皮袄,再冷的天气也不会被冻坏的。但是,由于时间紧迫,要新做是来不及的,只能购置现成的才行。当时,一些地方耆老、贤达和商号的掌柜,听说这是为林大人准备的,都纷纷慷慨捐银。只两三天就买到了20件绵羊皮衣,只等林大人到来。同时,大家商议,林大人这次路过,要准备些什么饭菜呢?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能够代表永昌百姓的一片心意。大家最后议定,就准备一顿地方名吃——羊羔肉颠卷子,好让林大人和随行人员尝尝河西的民间小吃。这天,涂县令前往30里外的头坝迎接林大人,行至永昌县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但八月晚上的十点并不显得晚。涂县令早就了解了林大人的性格,每到州、县,一般都不到州、县衙门居住,而要住行馆(即旅店、旅馆)。所以,涂县令为林大人准备了两个住处,他首先请林大人去县衙歇息,被礼拒之后,就按原先准备好的办法,一边请林大人洗脸休息、喝茶,一边把做好的羊羔肉颠卷子端到行馆。涂文光县令请林大人等就餐,一股扑鼻的香味飘满了整个行馆。林大人招乎随行人员慢慢品尝,自己则与涂县令谈起了永昌县的农事风情。林大人一边品尝,一边对随行人员说,永昌的羊羔肉颠卷子真是西地之美食,而西地的美食在江南是无法找到的。随行人员越吃越觉味道独特、鲜美,都说,这种吃法太美妙了。饭罢,涂县令代表永昌的耆老、贤达和商号掌柜众百姓,送上了20件绵羊皮皮衣,并说明这是受百姓的委托,一定请林大人接受,在路上御寒、抵雪。林大人先是不收,后又坚持给付银两,涂县令无奈,只得跪下说:“林大人,你此次西行本来就够我们百姓感慨的了,别的什么都不说,你不收下我就跪着不起来。”这时,又进来十多位地方耆老、贤达和商号掌柜,都跪请林大人收下皮袄。林则徐无奈,只好令随行人员收下,并一次次道谢。晚上,下了一阵大雨,“江苏解缎委员胡(泰胜)回南。夜作第七号家信,托其代交陕寓。” 八月二十四日,天阴。黎明行,县令涂文光送于行馆。出西门,沿路大石很多,行走困难。经十里墩、水磨关、红庙墩、重冈塘、桥儿洞、三条沟、空心墩(道旁有张将军战胜处碑)、王信堡,到水泉驿宿。“仍永昌辖,有堡城,驻一守备,行馆狭小。”驿丁具膳。“是日虽名六十里,实有八十三里。山石涧水,处处难行。下午微雨数阵。”“夜有郭远堂官封接到第三号、四号家书,又接富海颿、唐子方、江翊云诸信。”林则徐从富海颿(陕甘总督)、唐子方、江翊云(同乡好友)的来信中,得知清政府议和的消息,心情无比悲愤,深叹国家安危。 八月二十五日,“早起雨一阵,西风大,卯刻风雨俱息,因勉行,甫数里,则大风甚,雨又至矣,须臾雨变为雪,寒冷异常。沿途皆山坡,每五里仅一墩台,并无居民,一望旷然,殆与塞外无异。竟无可避雨雪之处。余坐肩舆,舆夫屡蹶。三十里交山丹县界,始有小村,居民二十余户,有庙曰定羌庙,祀关圣,而附以王将军进宝,盖为熙间名将,戡定羌于此。”“其时关圣在此显灵,故建此庙,余与两儿俱在庙中薰衣为食。”定羌庙是永昌县与山丹县的交界处。晚秋的河西,逐渐寒冷了,白雪过早地降落在了河西古道,林则徐触景生情,写了一首《途中大雪》的诗:“积素迷天路渺漫,蹒跚败履独禁寒,埋余马耳尖仍在,洒到鸟头白恐难。” 八月二十六日起,林则徐途经山丹、抚彝厅(今临泽)、高台、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安西、星星峡,进入了新疆。据有关资料说:他在河西期间,写下了不少诗作,这里选其部分,以飨读者。 河西道中 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 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 竹枝词 不解芸锄不粪田,一经撒种便由天。 幸多旷土凭人择,歇两年来种一年。 咏胭脂山和玉门 脂山无片脂,玉门不生玉, 荒戍几人家,如棋剩残局。 林则徐在河西行程期间,已是深秋时节,气候凉寒。他在路过永昌与山丹县界定羌庙时,初遇风雪天气(这里地势较高)。农历九月十九日进入新疆后,气候逐渐寒冷,节令由深秋进入初冬,刚走过星星峡的第二天,就在小柳园遇上了强劲的西北风,大雪积厚四五寸。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往西走,气候越寒冷。在戈壁滩上,有时赶不到宿站,就在野外打炊露宿。又经过近两个月的更为艰辛的行程,于农历十一月初九日,终于到达了充边目的地——伊犁城。 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则徐奉召回京候补,途中奉命署理陕甘总督,次年接任陕西巡抚,擢云贵总督,旋告病回籍。 道光三十年(1850年),起任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途中病殁于潮州。
知识出处
《永昌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本书通过千年沧桑、往事如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物华天宝、现代风韵等几个方面内容的叙述,对永昌县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
相关专题
钦差大臣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