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宝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唯一号: 292030020220000005
人物姓名: 释宝藏
人物异名: 俗名:高永智
文件路径: 2920/01/object/PDF/2920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274.pdf
出生年: 1920年2月
籍贯: 甘肃省张掖市上秦乡

传略

释宝藏,俗名高永智,甘肃省张掖市上秦乡人,生于1920年2月,从小家贫多病,皈依佛门,在张掖普门寺修行。1942年,普门寺信然长老送高永智去西安卧龙寺朗照法师前受戒,取法名宝藏。之后曾到平凉佛懈学院供职,作大殿香灯二年。1947年,宝藏应永昌县佛教界邀请,到永昌千佛寺做方丈。此时宝藏在佛教界已有了一定的资历,便在千佛寺设佛教净宗道场,研究佛教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般若经》、《椤严经》及大净土各种经论。 1949年永昌县解放,在党的宗教政策感召下,宝藏以宗教界上层人士身份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作为宗教界代表曾出席永昌县第三、四、五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并担任过常务委员。他拥护党的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在抗美援朝等运动中积极捐款并再三要求参加志愿军。由于宝藏的进步表现,1956年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出席了永昌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7月,永昌县人民委员会推荐他去中国北京佛学院学习,同时被甘肃省佛教协会聘为理事。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佛学院里也非“净土”,在院学习的比丘僧、比丘尼也介入运动,解决世界观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与党的宗教政策和入学时初衷完全相悖的结论,即“从事佛教活动是反动的资产阶级思想,是封建迷信,是想过不劳而获的剥削生活,是极大的罪恶”。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宝藏这位童子出家,经历了35年宗教生涯的方丈法师已乱了方寸,他的精神堡垒坍塌了,多年修行的根基崩溃了。这位抱着提高佛学理论修养,进一步钻研经典的愿望到佛学院深造的大方丈,在1959年2月结业离开佛学院时,却戏剧性地退教还俗了。 宝藏回到永昌后,千佛寺的佛像已被打掉,寺院房产归了公社,僧徒被遣散,从此这位省佛教协会理事、千佛寺的方丈和尚释宝藏便成了城关镇人民公社蔬菜大队的一名社员高永智。1960年,高永智娶了妻子,在城关镇蔬菜大队劳动生产,生儿育女。“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永智因有“复辟宗教活动”的所谓罪行,被定为“反革命分子”批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高永智的冤案很快平反昭雪。此时的高永智已年届花甲,儿女成行,尽管许身佛门的初衷未改,但只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作一名居士而已。1983年,这位永昌佛教界的上层人士释宝藏怀着无限的遗憾去世了。

知识出处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永昌县城关镇志(1986—2006)》

本书的时限起于辛亥革命(1912年),止于1985年,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的地理、民族、人口、建置沿革、政治、军事、农牧业、工业、财贸金融、城市建设、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卫生、社会习俗、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阅读

相关专题

常务委员
职位
常务委员
职位
常务委员
职位
理事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