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南坝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18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南坝乡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4
页码: 747-7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1年~2005甘肃省永昌县境内南坝乡发展情况,包括地理位置、产业发展、文教卫生、村镇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南坝乡 村镇经济 永昌县

内容

概况
  南坝乡位于县城东南,乡人民政府驻永安村,距县城29千米。东接武威金山乡,南依祁连山与肃南县皇城区泱翔乡毗邻,西接东大河渠首,北与东寨镇、六坝乡相连,境内东西长为17.5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总面积127.5平方千米。全乡共辖5个行政村,2005年总人口4580人。
  南坝乡地处祁连山北麓,祁连山洪由南向北冲割形成的沙沟与东西引水的大坝、南坝、沿沟干渠纵横交错,构成全乡高低不平、沟壑密布的复杂地形,坡度为二十五分之一。地貌有高原山地、冲积扇上部坡地、沟谷残丘坡地三种。农业区祁庄海拔最高,达2126米,何家湾严家河最低,1863米,高低相差263米。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风沙大,降水稀少,自然灾害多山洪、泥石流。
  南坝乡属石羊河水系东大河灌区,全乡交通通讯畅达便利。农副产品主要有小麦、啤酒大麦、胡麻、蚕豆、洋芋、糜谷等。工业产品主要有手工地毯。
  南坝乡境内有名胜古迹3处,即云庄寺石窟、石佛崖石窟和毛忠祖墓,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庄寺石窟位于距乡政府7千米的祁连山中,有大小石窟21个,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境内环境优美,永昌八景之一的“云庄铺翠”即指此处;石佛崖石窟位于云庄石窟东南2.5千米的石佛崖上,开凿于晋代,现存大小石窟9个;明代伏羌侯毛忠祖墓位于南坝乡永丰村六社北0.5千米处,共九代墓葬。
  第一产业
  南坝乡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1990年以前,部分村社种植部分杂粮,如糜、谷等,面积很少。经济作物主要是胡麻、大麦、玉米、洋芋等,有少量种植。1991年,南坝乡政府开始引进农作物品种、进行中低产田改造。从1993起,全面推广种植啤酒大麦。2003年起,开始发展日光温室。到2005年,全乡以啤酒大麦为主导产业,建立优质啤酒大麦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舍饲养殖基地以及小麦种植、洋芋种植、商品牧草种植等多元化种植格局。小麦、大麦机耕、机播、收获三个主要环节的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100%。1991年至2005年,全乡在公路、渠道、学校、村旁和空地累计造林4961.4亩。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累计还林(草)894.7亩。1999年后,建设小石门子滩生态林,造林面积560亩。
  第二产业
  2005年底,全乡共有企业24家,其中工业企业10家、农业企业5家、建筑企业1家、交通运输仓储企业1家、批发零售企业2家、村以下服务业5家。按所有制性质分:个体独资企业13家,有限责任公司2家,私营企业9家。从业人数1853人,完成乡企总产值4780万元,实现经营总收入4040万元,实现乡企增加值1000万元,上缴税金35万元。主要产品有煤炭、萤石精矿粉、砖、石膏板等。
  第三产业
  商贸流通①南坝粮站。南坝粮站是永昌县六坝粮管所的下设单位,有职工4人,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承担全乡粮油的购销和储存任务。2005年收购711吨,销售3吨,库存1515吨。②南坝供销社。1992年前,供销社实行批发与零售、收购与供应、经营与服务保证满足农村生活必需品供应。1993年起供销社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从2001年开始,“动产权、变身份、转机制、增效益”经营机制全面转换,企业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05年,供销社的商品销售收入由1986年的84万元增加154万元,化肥供应由1986年的500吨增加到800多吨,生活日用品由1986年的37万元增加到50多万元,收购农副产品、畜产品由1986年的20万元增加到60多万元。③个体商业。1991年后,南坝乡个体经济发展较快,从业领域也不断扩大,从日用小百货、饮食、修理服务发展到包括农资、农机购销的全部商贸流通领域,服务业也发展到包括电信、医药、文化服务的各类行业。2005年,南坝乡个体经济80多家,包括医药店、小卖部、饭馆、小客运、货运、理发店、蔬菜大肉店、饲料加工、摩托车维修、农机配件、电气焊等。
  交通运输1991年后,南坝交通发展较快。祁何(祁庄至何家湾)公路全长16千米,横贯全乡5个村,为乡一级柏油路;六南(六坝至南坝)公路全长9千米,连通312国道和祁何公路。到肃南县干石门的山路,穿越祁连山脉,连通南坝乡和肃南县;通往云庄寺的山路全长8千米。客运工具主要是公共汽车、小型面包车,小型面的、夏利轿车、摩托车和自行车。1990年,以大客车为主,有南坝至永昌、南坝至金昌、南坝至武威的大型轿车和中巴车,班次一般为一天2~3趟。1998年后,陆续开通南坝至永昌、南坝至金昌的小型面包车,一般为每天5~6趟。1995年后,摩托车发展逐步取代自行车成为农村群众的主要出行工具。一般货物拉运主要是农用车,大宗长途运输工具主要有“三代东风”、“康明斯”。
  邮政通讯南坝乡邮政业务由六坝邮政所负责办理。1999年,全乡共有移动电话15部,2000年至2003年,移动电话迅速发展,通话信号主要靠六坝接收塔传输,信号弱通话质量差。2004年,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分别在南坝乡架设接收设备,增强发送信号,提高通话质量。2005年底,全乡共架设电话620部,电话户普及率达63%。
  文教卫生
  1991年至2005年9月,全乡共有全日制完全小学5所,每个行政村1所。1993年12月,南坝学区、中学合并,同时,各小学六年级合并到南坝中学。1995年8月,学区、中学分离。1999年8月,南坝中学小学六年级下放到各小学。2005年8月,南坝中学并入六坝中学。2005年10月,永安小学、永丰小学、西校小学、河家湾小学并入原南坝中学校内,取名南坝中心小学。2005年全乡共有全日制完全小学2所、学前班教学点4个、在校学生455人、教学班17个、教职工47人。
  南坝乡宣传文化站始建于1984年,2004年11月投资32.5万元建成高标准文化站一所,占地面积432平方米,站内有多功能教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展览室及阅览室等,配套彩电、VCD播放机等设施。2005年通过省、市、县文明办的考核验收,符合一类文化站的标准。文化站每年利用“三八”、“五一”、“七一”、“十一”、元旦和春节等重大节日,会同各单位各社群众共同组织一系列文娱性活动。1998年开通有线电视,覆盖率80%。
  卫生管理防疫工作主要由南坝卫生院负责。担负爱国卫生运动,基本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妇幼保健、卫生防疫、社区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村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工作。2005年,全院职工14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3人、医士1人、药士1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其他5人。南坝乡有村卫生所(室)6个、个体诊所3个、乡村医生11名。
  村镇建设
  1986年开始,南坝乡采取农户自己修建、政府补助水泥的方式,各村开始修建水窖,至2005年底,全乡共修建水窖1148座,农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2002年10月至2003年3月,建成何家湾村自来水工程,投资33万元。工程从小口子沟清泉寺铺管道引水,开挖引水渠道7.5千米,使该村7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
  2001年9月,总投资609万元的祁何公路(祁庄村至何家湾村,原乡中心公路)开工建设,修建桥梁197座,建成路基宽7.5米、路面宽6米、全长16千米的沥青油面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2002年,修建通往云庄寺沙石路3千米。
  1987年至1996年,建成全村5所小学教学用房,1992年至2004年,祁庄、永安、永丰、西校村村委会相继建成砖木、砖混结构办公室。2004年7月,投资85.2万元,总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的乡政府综合办公楼开工建设,2005年8月22日竣工交付使用。2004年10月,投资37.5万元,总占地面积432平方米的乡文化站建成投入使用。2005年9月27日,总投资45万元,面积654.12平方米的南坝卫生院门诊楼建成。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