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118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旅游
分类号: G269.27
页数: 4
页码: 612-6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永昌县1999年至2005年旅游情况,分别记述了旅游资源、旅游服务、重点景区简介等。
关键词: 永昌县 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内容

旅游资源
  永昌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的“永昌八景”有天山积雪、云庄铺翠、柳池漾月、金水潺声、东岗晚照、西岭晴岚、北山狮伏、南峪龙腾。1991年后,县政府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力度,在自然景观及西大河水库、皇城水库、金川峡水库、北海子公园等人文景观的基础上,先后开发形成以祁连山河沟国家森林自然生态旅游区、皇城草原民族风情旅游区、西大河风景旅游区为主的自然景观旅游区,以御山峡圣容寺文物古迹、骊靬古城遗址、云庄寺石窟、红西路军战斗旧址为主的文物古迹旅游区。开辟4条旅游线路:东线有云庄寺、乱墩子滩汉墓群、沙城古城遗址、汉明长城遗址、清河观光农业区;南线有骊靬古城遗址、皇城草原民族风情、祁连山河沟国家森林自然生态旅游区;西线有西大河水库、鸾鸟古城遗址、山丹军马场、窟窿峡、焉支山;北线有北海子公园、金川峡水库、御山峡圣容寺文物古迹。
  旅游发展
  2000年,县文化旅游局制定《永昌县旅游总体规划》,以骊靬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为后盾,自然景观为烘托,分散的古迹和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为储备。2001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5万人(次),创旅游收入300万元。2002年,开发祁连山河沟国家森林自然生态旅游区,当年接待游人2万多人(次),创旅游收入50万元。至2005年,共接待旅游人数18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和外籍华人20余人,创旅游收入350万元。
  旅游服务
  2005年,全县有宾馆7家,床位700余张,其中二星级酒店有金化宾馆、永昌大酒店。县城内餐厅为十余家,县城周围的家庭羊肉馆300余家,文化娱乐休闲场所30余家。夏、秋季节,北海子、河沟、云庄寺、金川峡、西大河、皇城等旅游区的露天休闲娱乐场,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娱乐。2004年,注册圣容旅行社。2005年,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永昌分社成立。
  重点景区简介
  县城休闲度假旅游区①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县城中心。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清版县志载:“晨夕考钟伐鼓,以振文教,故为声教”。楼内置大鼓巨钟,以“晨钟暮鼓”激励人民。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②北海子公园,位于县城北郊。公园内有明、清建筑北海子塔、五佛寺、药王洞等,仿古建筑洁音殿、湖心亭、一宇观、长廊、马踏泉亭、骊靬亭、显美亭,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场、腾飞塔等。东连革命烈士陵园,西接武当山景区,其间玉桥曲拱,百泉交汇,百亩湿地绿草如茵,山上大成殿、百子洞、三清宫气势壮观;南临鹿鸣苑,园林景观独特;北绕金川河,河水长年不断。公园大门口两棵钻天杨,树龄300余年,树高25.6米,鼓径1.3米,枝繁叶茂,甚为壮丽。③红西路军指挥部旧址,位于县城天绣苑,是1936年10月红西路军在永昌的总指挥部所在地。④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县城北校场山上,坐北向南,依山而造。园内松柏肃立,环境幽静,是金昌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的碑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为徐向前元帅生前亲笔所题(碑文附后)。⑤阁老府,位于县城东大街,内设县博物馆,馆内有历史文物展厅、骊靬文化展厅、近代文物展厅。
  骊靬古城遗址旅游区位于县城以南10千米的焦家庄乡骊靬村(者来寨)。西汉时曾置骊靬县,据史书记载,是“为西域蛮族降者而置”(《汉书集解音义》)。现存有骊靬古城池残垣、营盘、烽燧、古墓葬群等遗迹。
  御山峡圣容寺文物古迹旅游区①汉、明长城及其烽燧。县境内汉、明长城东起于永昌县与民勤县交界的大口子,西接于永昌县与山丹县交界的绣花庙,实存约80千米。城关镇金川西村至红山窑乡毛卜喇村7千米的城垣基本完好。毛卜喇下隘门一带长城筑有内外两道城垣,有撑城、烽燧、女儿墙。②圣容石造像。位于御山峡谷北坡石壁上,佛身高约6米,佛像和山体相连。③圣容寺塔。坐落于御山峡谷像山之顶,建于唐代,塔因寺而名,塔形与西安小雁塔相仿,是全省现存最早的古塔建筑之一。④西夏六体文石刻。地处御山峡谷圣容寺对面的崖壁上,自左向右横刻有西夏文、汉文等六种文字,统称西夏六体文石刻,是佛教六字箴言:唵嘛你钵弥吽。⑤元代花大门石刻,地处城关镇金川西村以北长城豁口处,崖面上刻有一长排塔形佛龛,疑为僧伽藏瘗骨灰之所,有塔形雕刻约60座。⑥高昌王墓。位于圣容寺旁,据清代《永昌县志》记载,高昌王名纽林的斤,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1311)奉旨出河西,留永昌镇吐蕃,仁宗时封高昌王。具体位置有待进一步考证。⑦御山峡谷的山石景观,峡谷两侧山石色泽独特,山崖巨石突兀,迭压有序,形态各异,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征。
  云庄寺宗教民俗旅游景区位于县城东南25千米的云庄山,古代云庄山有多处寺观,现存晋代以来的石窟31座,其中石佛崖石窟有十窟六龛,灵宫殿石窟有一窟二龛。云庄山主峰山势高峻,形似莲花,曲径盘上,盘道有石,斜与寺对,天然一碑,上镌“松云涌翠”。山上被云杉、山杨、松柏以及金露梅等灌木覆盖,荫天蔽日,翠色尽染。山巅流云神逸,瑞气氤氲,文人墨客多有吟赞,为永昌古八景之一“云庄铺翠”。
  祁连山河沟国家森林自然生态旅游区河沟距县城25千米,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沿途有骊靬遗址、蛤蟆泉、炒铁台、照子洼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区内海拔2000米至3900米,气候差异大。林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马鹿、林麝、獐子、岩羊、雪鸡等动物。这里集森林、草原、冰川为一体,怪峰奇绝,流水潺潺,云雾缭绕,是理想的避暑、旅游胜地。
  西大河风景旅游区①西大河,位于县城西南部的祁连山谷,最高峰冷龙岭海拔4442米,常年积雪,为永昌古八景之一的“天山积雪”。“引硫济金”工程穿越冷龙岭,其燧道长8866米。西大河流域上游面积约900平方千米,大乌龙沟、小乌龙沟、鸾鸟沟、脑儿墩等处水流汇入西大河水库。地处西大河中游的大河坝,俗称“上房寨子”,距县城70千米,1974年建成库容6800万平方米的水库。水库西侧有省文物保护单位鸾鸟古城遗址(汉代)。这里山势陡峭,森林茂密,草原辽阔,是河西夏季有名的避暑旅游之地。②大黄山,地处永昌县西,与山丹县交界,南望祁连,北靠龙首,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分水岭。东西长约36千米,南北平均宽21千米,面积约756平方千米。主峰磨磨山顶,海拔3978米。大黄山,因盛产大黄而名,古称焉支山,是国内名山之一。③窟窿峡,地处西大河水库大坝下游,层峦叠嶂,林木葱郁,高峡幽谷,水流湍急,有北方独有的石林景观。景区包括大黄沟、小黄沟,蜿蜒纵横20余千米,由西大河水库和森林峡谷、冷龙岭及其输水工程组成。西大河水库、窟窿峡与大草原相映成趣。是集避暑、休闲、娱乐、度假、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④山丹军马场一场、四场,地处永昌县西南部草原,南依祁连山,北接大黄山,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国内外多家影视单位曾在这里制作过影视节目。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