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态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04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生态保护
分类号: X37
页数: 3
页码: 408-410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县政府按时期编制《永昌县环境保护“九五”规划》、《永昌县环境保护“十五”规划》、《永昌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生态保护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生态 保护

内容

1993年,县政府制定《永昌县乡镇环境保护规划(1991~2010)》。县政府按时期编制《永昌县环境保护“九五”规划》、《永昌县环境保护“十五”规划》、《永昌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1998年,开展全国城市生态示范区建设,委托西北矿业研究院编制完成《永昌县城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并通过省、市专家级的评审。
  生态环境基本状况
  永昌县地域范围广,海拔差异大,气候类型多,生物垂直分布明显,野生植物、动物种类繁多。
  天然森林集中分布在祁连山海拔2600米至3000米的森林草原带。人工林主要分布于农业区和荒漠与农田接触地带。因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林木树种资源较少。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树种共24科45属约70多种(包括品种、变种等)。祁连山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串地柏、高山杜鹃、酸刺等15种。北部荒漠区形成群落的树种有梭梭、花棒、沙拐枣、柠条等。其他树种都栽培于中部绿洲。
  西南部草原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山地和大马营滩,属草甸草场类,植物种类丰富,禾本科、沙草科牧草占主要地位。北部草原主要分布在大黄山、龙首山、花草滩一带,有山地荒漠、半荒漠构成,植物种类较少,植被稀疏,草本植物少,旱生、超旱生及半灌木较多,以品质低劣的杂类草为主。
  永昌县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南部草原、大黄山、北部山区和草原荒漠区,以及荒坡、河沟旁、林间、田间地埂。已发现的中草药可分为植被、动物、矿物及其他四类216种,其中植物类155种,品质优良的有大黄、干草、锁阳、麻黄等。
  永昌县境内野菜丰富,农民荒年充饥、丰年调味、调饭和炒吃。主要品种有沙葱、沙绿、羊胡子、野韭菜、苣苣菜、野蒜、野胡萝卜、沙米等。
  永昌县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雪豹、金雕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马鹿、麝、猞猁、石貂、黄羊、鹅喉羚、旱獭和天鹅等。根据《甘肃西部鸟类资源调查报告》推断,永昌鸟类约114种,其中留鸟约45种、旅鸟20种、夏候鸟约40种、冬候鸟6种、过路鸟3种。
  生态环境管护
  1991年后,县环保、林业、草原、地矿、水利等部门互相配合,对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电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开发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三同时”制度,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恢复性发展,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有专门的保护和管理机构即永昌县东大河自然保护站,下设5个护林分站,有管理人员61人,制定保护祁连山自然资源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40余项,保护站与护林站、护林站与护林员层层签订管护责任书,达到规范管理要求,基本实现无森林火灾、无毁林开荒、无乱砍滥伐和无乱捕滥猎的保护区目标。国家、省、市、县加大建设项目资金和管护业务经费的投入,将建设资金、人员经费、公用事业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1996年至2005年,累计下拨项目建设资金1800多万元,完成保护区封山育林22.3万亩,退耕还林还草13.2万亩,花草滩草原围栏面积15.6万亩,改良草场2万亩,草场三化治理20万亩。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005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共18家,其中煤炭开采13家、萤石开采3家、旅游餐厅2家,环评执行率100%,项目“三同时”执行率100%。
  喇叭泉林场栽培0.5万亩枸杞林、0.75万亩沙棘林,全县完成4.4万亩的退耕还林人工林。2001年,实施《甘肃省永昌县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当年造林1.13万亩。2002年至2004年,在新旧国道夹带地段建设长28千米、宽350米的绿色通道基干林带,造林1.04万亩。
  北海子公园逐步修缮和复建了殿、榭、亭、桥等建筑十余座,绿化面积0.381平方千米,种植供观赏的牡丹、芍药等花卉。县城街道向阳面有杨树、榆树;庙宇、会馆门前院内有杨、榆、槐、松、柏、沙枣等树木;居民院内植有灌丛花木。多年来,机关职工、居民长期在街道两旁、北海子公园及校场山、武当山植树造林,使县城内外绿化覆盖率达7.92%。县城规划范围包括县城2.4平方千米、北海子公园2.4平方千米、工业示范区5.2平方千米,总计10平方千米。同时,对城郊部分农田的生态农业建设提出相应规划。1999年至2005年相继实施了武当山、校场山、东山头提水绿化生态工程,北海子、红庙墩泉源湿地围栏保护生态工程,工业示范区给水、排水建设工程。开展工业区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城郊农村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日光节能温棚、城市住宅小区集中连片开发配套和街坊小区道路绿化配套建设,拆除或停止运营一批能耗高、重污染、热效率低的小型锅炉房。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