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环境污染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04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环境污染治理
分类号: X83
页数: 2
页码: 407-408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环境污染治理、污染源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污染治理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环境污染 治理

内容

污染源治理
  1996年,全县共下达限期治理污染源单位133个,对12个小造纸厂、2个小水泥厂等治理无望的污染源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政策。对县供热公司烟尘、噪声、县水泥厂粉尘、小造纸厂等重点污染源废水、废气、废渣、噪声进行限期治理。1997年至2000年,按照国家“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城市按功能分区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的“一控双达标”要求,先后分四批在《金昌日报》上公布县政府下达污染源治理企业80个,共投入治理资金536.5万元,修建废水环保设施22台(套),废气治理设施19台(套)。2001年开始,分四批对县域内53家污染源企业进行全面达标整治,进行环保设施维修、更换、补建等治理,共投入污染治理资金70.8万元,完善补建废水环保设施23台,废气治理设施17台。2006年底,全县66家有污染工业企业中,52家完成治理任务。共树立警示性标志牌83块,其中废水警示牌9块、废气警示牌44块、固废警示牌5块。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994年9月至1997年12月,市、县政府投资582万元,完成校场山污水蓄积库建设工程项目,使城市生活、生产污水无组织排放污染城市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1999年至2002年,实施工业示范区给排水工程建设。1999年至2005年分期分批完成县城采暖锅炉改造扩建和烟尘及噪声治理。新建8号小区集中供热锅炉房和南关锅炉房,拆除和停止运营南街锅炉房、东环路乡企锅炉房、县委锅炉房,减轻了城市环境污染。2001年,填埋封闭县城罗罗湾垃圾集中堆放点,在校场山东端深山处开辟新垃圾场1处,整修运输垃圾专用砂石结构道路1.4千米,防止对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县城垃圾定点堆放处置率达到100%。
  重点区域污染治理
  东大河、西大河、金川河是县境内的三大地表河流,是县水源保护的重点,也是金昌市的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1991年后,永昌县加强对县境内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力度。1996年,县环保局先后制定《永昌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金川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界定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严禁在水源保护区范围100米内建设各种有污染工业企业。1997年至2005年,向流域内各类业主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及法律法规。县水利局等部门组织实施金川河流域焦家庄、北海子自然湿地、泉群等围栏保护工程。共计围栏2095亩,31.6千米。处罚未经环境影响审批、不遵守环保规定、距离水体较近的区域内搭帐设蓬,从事餐饮娱乐业等活动的个体经营者。坚持每月有2次以上的监督管理,对金川河流域的北海子区域和金川峡水库大坝下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各餐饮娱乐摊点,按照规范管理的原则,实施严格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增设了垃圾斗、废水桶等污染防治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清运,确保不向水体排污,对流域内虹鳟鱼养殖业实行限产养殖,减轻污染,使流域内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