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仓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02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粮仓建设
分类号: F762.1
页数: 3
页码: 365-368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粮仓建设、仓库建设、仓储机械化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粮仓 建设

内容

仓库建设
  地方粮库1991年至2001年,永昌县粮食企业自筹资金279万元,向银行贷款331万元,共投资610万元,建成钢屋架简易平房仓18座,建筑面积16997平方米,设计容量3950万千克。至2005年底,全县粮食收储企业共有仓库63座,容量8806万千克。其中:新城子粮管所4座,容量550万千克;红山窑粮管所11座,容量975万千克;刘克庄粮管所6座,容量706万千克;城关粮管所5座,容量825万千克;油脂购销站5座,容量590万千克;粮贸公司1座,容量150万千克;北海子粮站3座,容量750万千克;东寨粮管所6座,容量1000万千克;六坝粮管所6座,容量875万千克;水源粮管所8座,容量1090万千克;朱王堡粮管所8座,容量1295万千克。
  国家储备粮库1998年8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储备局批准金昌储备粮库建设项目,1998年11月动工,1999年11月完工,2001年4月竣工验收。工程总投资1257万元,总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工程项目由仓储工程、辅助工程、共用工程、室外工程四部分组成。其中,仓储工程由国家投资755万元,建成24米跨×48米拱形金属屋顶平房仓5座,单栋仓容500万千克,设计容量2500万千克,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粮食储运采用散装、散运、散卸、散存作业方式,拥有各类储粮机械设备60余台(套),可满足汽车、火车的散运需求,具备磷化氢环流熏蒸、计算机检测粮情、机械通风三项储粮新技术的运用条件。
  粮库建成后命名为“甘肃永昌宗家庄粮食储备库”,隶属县粮食局管理。2002年12月更名为“金昌储备粮库”,在册职工45人。中央储备粮业务管理方面,先后受中储粮西安分公司甘肃联络处、中储粮兰州分公司管理,受中央储备粮高台直属库、中央储备粮酒泉直属库监管。2001年8月,取得由中储粮西安分公司颁发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证书。2004年12月取得由国家粮食局颁发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证书,为全市唯一承担中央储备粮储存任务的现代化专门化粮库。
  粮库自2000年3月开始运营,至2005年共收购粮食5.8万吨,价值8611万元,销售粮食3万吨,价值3839万元,累计上交税金38万元,实现利润103万元,支付农民工装卸搬运费50.3万元。粮库在管理好中央储备粮的同时,开展以粮油及农副产品为主的贸易活动。2003年2月,粮库自筹资金,立项修建整体三层、局部四层砖混结构办公楼,建筑面积1252平方米。
  仓储机械化
  1986年,全县粮食系统有皮带输送机11台,后全部淘汰。1990年,县粮食局统一购进较大型皮带输送机4台,中间有槽,体长15米,可将仓外散粮直接送入库内。1994年至1998年,购进单管通风机5套,实现仓内机械通风。2001年,宗家庄储备粮库建成后,陆续购进扒谷灌包机4台,移动式装仓机2台、10至18米输送机5台,风车筛7台,自动包装秤4台,50吨汽车衡1台,具备有散装、散运、散卸、散存等作业条件。2005年,全县粮食收储企业共有通风机52台,输送机9台,清理设备1套,粮油检、化验设备101台(套),电动风车118台,有粮情测控系统10套,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1套。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