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示范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01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业示范区
分类号: F239.62
页数: 5
页码: 334-338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永昌县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宏观上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微观上招商引资、改革体制、优化组合、多点膨胀,工业示范区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工业 示范区

内容

1991年后,永昌县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宏观上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微观上招商引资、改革体制、优化组合、多点膨胀。通过简政放权、承包经营、兼并联合、破产拍卖、租赁经营、股份制改革等措施,实现企业优胜劣汰,一批技术新、产品新、机制活、市场大、效益好的企业发展壮大起来。至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991年,全县有工业企业327个,工业总产值10367.9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9个,工业总产值3670.1万元;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28个,工业总产值1444.3万元;农村工业企业290个,工业总产值5149.6万元。
  1996年,全县有工业企业690个,工业总产值68691万元。其中:国有工业企业12个,工业总产值624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619万元;集体工业企业678个,工业总产值62443万元,工业销售产值58885万元。
  2000年,全县有县属工业企业592个,工业总产值8105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70321万元。其中:国有经济工业企业6个,工业总产值650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6425万元;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586个,工业总产值74550万元,工业销售产值63896万元。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中:城镇集体工业企业19个,工业总产值15083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4481万元;农村工业企业567个,工业总产值59467万元,工业销售产值49415万元。
  2005年,全县有县属工业企业663个,工业总产值179082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62335万元(限额以上工业企业29个,工业总产值70672万元,工业销售产值66466万元)。其中:国有经济工业企业8个,工业总产值11056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0949万元;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655个,工业总产值168026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51386万元。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中:城镇集体工业企业5个,工业总产值1561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5419万元;农村工业企业650个,工业总产值15240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135967万元。
  第一节 工业示范区
  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先后建起和发展形成的部、省级工业示范园区有永昌县工业示范区、朱王堡镇乡镇企业绿色工业示范园区和河西堡镇工业企业示范区。本节仅记述永昌县工业示范区。
  永昌县工业示范区始建于1992年,位于县城以东2千米处,国道045线(连霍高速公路)北侧,三步两道桥以西,高家山以南。以国道312线为中轴线,东西延伸,南北拓展,规划面积3平方千米。分为农副产品加工区、有色金属加工区、高新技术项目区、仓储用地区、预留项目发展区。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首批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2年,被省经贸委批准为全省非公有制工业园区。2003年,被省乡企局批准为全省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先后被省、市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十强示范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示范区”。
  机构设置
  1994年10月,县委、县政府成立永昌县工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乡企局、计委、城建局、土管局、税务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乡企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处理日常工作,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支笔审批,一枚公章办事,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1995年10月,成立了永昌县工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乡镇企业的副县长任主任,配备专职副主任,并抽调5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示范区事务。1996年,成立中国共产党永昌工业区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任书记。核定编制6人,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款。2004年,增编为10人,设党委书记、主任、副主任各1名,下设办公室、项目发展部和城建环保部。
  规划建设
  建设初期,县委、县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的模式和“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工业示范区建设目标,采取“分步实施、逐步配套”的措施,建设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工程。1992年至1993年,县水电局、邮电局先后投入资金1700万元,架设4.5千米的高低压输电线路,开通程控自动电话。1996年,县委、县政府发动机关干部、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平整示范区人行道,植树5000余株,形成国道两侧长4.5千米、宽4米的绿化带。8月,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永昌工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从土地、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投资商优惠政策,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带职带薪创办企业。1998年6月,县政府投资260万元,打130米深水机井1眼,新建500立方米清水池1座,架设口径110毫米供水主管道5千米,建成日供水能力2200立方米,年供水量80万立方米的示范区供排水公司,实现统一供水。2000年10月,金昌供电局投资3000万元,在示范区新建110千伏变电所1座,解决示范区新建项目的用电问题。2002年6月,县政府投资350万元,建设示范区排水工程,架设500毫米砼管线2.6千米,400毫米钢焊管1.1千米的排水主管线,并建一级泵站1座,形成日处理污水3000吨,年排污120万吨的能力,工程预计排污年限30年,于2005年2月竣工。2003年5月,投资10万元,修建、铺设示范区内支线道路1千米,并投资7万元,委托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示范区总体规划。
  入驻企业
  1992年,按照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方针,全县重点乡镇企业都集中在示范区内建设。至1995年,先后建成天寿特种面粉厂、花岗岩板材厂、化工建材厂、天富矿泉水公司、金昌建筑陶瓷厂、烟台麦芽厂永昌分厂、陇昌镁业有限公司、永昌喷铸管厂、八一麦芽厂、永昌水泥制品厂、永东预制构件厂、永昌岩棉厂、骊靬水泥厂、昌兴碳化硅公司、永东磷肥有限公司、永昌轧钢股份有限公司、永昌复合塑料编织袋厂、永昌火柴厂、永昌塑料包装材料厂、永昌中大防水材料厂、东水泉造纸厂、振昌饲料公司、金永橡塑制品厂、金昌福海石油树脂有限公司、新城钢铁公司、永昌煤炭工业公司、永昌焦化厂、富康磷肥公司、东升预制构件厂等工业企业。1996年后,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加快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永昌工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若干政策规定》等文件,有多家新、续、改、扩建项目在区内落户。2000年后,入驻工业区的20家国营、集体企业,经过几年的改制、改组,改制企业17家。其中出售企业有乡企轧钢厂、天富矿泉水公司、永昌石油液化气供应站、天寿特种面粉厂、建兴花岗岩板材厂等8家,破产企业有原计委板材厂、振昌饲料公司和永昌火柴厂,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的企业有莫高股份金昌啤酒原料分公司和烟台麦芽厂永昌分厂。化工建材厂、永昌岩棉厂等4家企业营业执照登记为集体企业,实为私营企业。
  2005年底,示范区内建成和建设项目总投资达6.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落户企业130多家,其中工业企业4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啤酒麦芽加工、面粉加工、羔羊肉加工、饲草加工、金属冶炼及金属粉末加工等为主导产业,以莫高股份金昌啤酒原料分公司、天寿特种面业有限公司、中农草业公司、德赛羊业公司、长庆金属粉末公司、陇浙炉料公司、天源矿业公司等为重点企业,生产铬铁、硅铁、碳化硅、镍粉、钴粉、火柴、塑料编织袋、农机具、啤酒麦芽、苜蓿草粉、草颗粒、特种面粉、羔羊肉、矿泉水等30多个品种的乡镇工业体系。2005年,示范区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89310万元,完成企业增加值17580万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36044万元、工业增加值9555万元。实现经营收入77660万元,实现利润4280万元,上缴税金970万元。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