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林业科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300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林业科技
分类号: S7
页数: 3
页码: 305-307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林业科技、科技项目实施、林业技术推广、林业科技培训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林业 科技

内容

科技项目实施
  “八五”期间1991年至1993年,县森林防护站实施完成“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沙枣尺蠖试验”。1993年,林业局实施完成“森林病虫害普查”,总普查面积(含金川区)20.45万亩,查实虫害发生面积17.73万亩,采集有害昆虫标本136种,害螨标本3种,天敌昆虫46种,病虫标本34种,编写《永昌县森林病虫天敌主要树种害虫名录》,绘制《永昌县森林病虫害分布图》、《永昌县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分布图》。1994年,县林业站在东大河林场、喇叭泉林场、城郊苗圃实施“林地化学除草试验示范”1000亩,同年,朱王堡镇完成“庭院果蔬立体栽培试验示范”项目。1995年,完成“林地化学除草试验示范”项目,筛选出适合本县林地除草的药剂草甘膦,成功掌握施药时期、施药浓度及使用方法。同年,实施“梨黑胫病的防治试验”和“幼龄果树防冻抽干剂试验”。
  “九五”期间1996年,在朱王堡镇流泉村完成“标准化栽植杜梨砧木试验示范”,栽植杜梨砧木7.3万株。同年完成“梨黑胫病防治试验”,总结出割条治腐经验,病疤恢复快,可减少病菌循环侵染。1997年,实施“苹小吉丁虫防治试验”项目和“日光温室棚栽葡萄试验”,修建日光温室4座,培育脱毒葡萄品种京亚藤稔、旱生高墨986株。1998年,在朱王堡镇完成“低产果园改造示范”2000亩。1999年,在白烟墩苗圃实施“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试验示范”2000株,县园艺场完成“日本白叶连翘引种示范”0.1亩,喇叭泉林场实施“老果园改造示范”1000亩,高接换头改造果树2万株。同年,开展“梨黄粉蚜防治试验示范”。2000年,喇叭泉林场实施“俄罗斯乌格兰木大果沙棘引种繁育试验”,繁育大果沙棘1500株。实施“果实套袋增质实用技术试验示范”200亩。东大河林场实施“沙地柏育苗试验示范”2亩。
  “十五”期间2001年,在白烟墩苗圃实施“三倍体毛白杨木质芽接试验示范”1亩共5000株,喇叭泉林场实施“多带一体防风林建设试验示范”,采用小网格、大林带乔灌混交造林2000亩。2002年,县园艺场完成“老果园改造技术试验示范”500亩,喇叭泉林场完成“5万亩死亡沙枣林改造前期试验示范研究”,县森林防护站完成“祁连山水源涵养林落叶松球蚜防治试验示范”,筛选出防治药剂敌敌畏、锌硫磷。2003年,喇叭泉林场完成“金富苹果丰产技术试验示范”200亩。2004年,喇叭泉林场完成“死亡沙枣林改造年度试验示范”2000亩。东大河林场完成“沙地柏嫩枝扦插育苗试验示范”5亩,扦插12.14万株。2005年,喇叭泉林场完成“死亡沙枣林改造年度试验示范”3000亩。
  林业技术推广
  永昌县依托县林业站、乡(镇)林业站、村社农民技术员三级一体科技推广体系,对技术人员实行责任承包、技术承包责任制,全方位、多层次进行林业技术推广。共有县、乡(镇)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1个,科技推广服务人员60多人。
  “八五”期间在东大河林场封育区阳坡,推广汇集径流云杉造林50亩,成活率达85%。在祁连山阳坡推广旱作坑栽落叶松30亩,成活率达80%。在水源镇华家沟村推广钻孔深栽法栽植杨树1.6万株,成活率达95%。在喇叭泉林场推广乔、灌混杂造林400亩,成活率达80%。推广立体栽植果树经济林2626亩。
  “九五”期间在焦家庄乡、新城子镇继续推广梨黑胫病防治技术。在朱王堡镇、水源镇推广高接换头技术,改造低产果园1500亩。朱王堡镇、水源镇推广化学和物理机械结合防治苹小吉丁虫技术500亩。在朱王堡镇汤宁村推广日光温室栽培葡萄986株。1998年,推广果树“土、肥、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丰产栽培技术3000亩。1999年,推广杨树伐根嫁接毛白杨2000株,三倍体枸杞300株。在喇叭泉林场引进红乔纳金接穗3000根,高接换头改造老果园1000亩,嫁接果树2万株。
  “十五”期间推广伐根嫁接毛白杨1900株,推广扦插育苗技术繁育毛白杨13亩、沙地柏2亩。推广核形多角体病毒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沙枣尺蠖300亩。推广多功能超强保水剂造林10亩。在喇叭泉林场推广果实套袋增质技术,实施果树套袋200亩。2001年,推广三倍体毛白杨木芽质技术繁育毛白杨1亩。推广苹果梨嫁接软儿梨、红香酥梨50亩。推广地膜育苗技术繁育二白杨100亩,中华速生杨150亩。引进种条4150株,应用高接换头技术改造低劣质果园2000亩。2002年,推广地膜育苗140.2亩。推广木质芽接技术繁育毛白杨14.5亩。推广高接换头技术改造低产劣质果园2500亩。在退耕还林工程中推广双行带状、大行距、小株距乔、灌混交造林5873亩,并大力推广泥浆浸根、地膜覆盖、ABT生根粉等造林使用技术。2003年,在喇叭泉林场推广果树综合管理、穴贮肥水等丰产技术200亩。在退耕还林中推广双行带状乔、灌混造林2.81万亩、林草间作1万亩。2004年,推广沙地柏嫩枝扦插技术繁育沙地柏5亩,完成造林20亩,栽植沙地柏440株。推广沙化土地枸杞丰产栽培2000亩。推广林草间作造林2000亩。2005年,推广沙化土地枸杞丰产栽培3000亩,在大黄山推广“三水”(径流集水、地膜保水、干旱灌水)抗旱造林技术造林500亩,成活率达80%
  林业科技培训
  “八五”期间共举办培训班、知识讲座78场次,采用现场传授、讲课、典型经验技术介绍等办法培训农民7416人,发放林业科技知识书籍2000册,并经县科委批准,授予农民林果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16人,推荐工程师1人。
  “九五”期间1996年,在全县62个村举办培训班22场次。1997年,县林业局组织编写果农培训教材《果树丰产栽培实用技术》,印刷1万册。1998年,成立林果技术培训小组,每年开展“科技之冬”科技培训。2000年,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讲学和技术指导9场次,培训林果技术员500人。“九五”期间,共举办林果培训班88场次,培训农民1.14万人,发放科技书籍1.2万余册。
  “十五”期间2001年,县林果学会举办林果技术培训班8次,并进行学术论文研讨。2002年起,开展“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技术培训,培训退耕还林农户2000户6000余人。2003年,召开林果学会论文研讨交流会,交流论文37篇。2004年3月,县林业局编制《永昌县农民培训工程(林业部分)实施方案》,确定2004年至2010年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轮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分级培训农民2万人,至2005年,完成农民初级培训1.5万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