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森林资源管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9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森林资源管护
分类号: F326.24
页数: 3
页码: 303-305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森林资源管护、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火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森林 资源管护

内容

森林资源林政管理
  林政及执法管理①林地林权管理。1990年至2005年,依法受理征占用林地2起,分别为2003年西气东输管理工程建设临时占用林地和2005年西部输油管道工程建设临时占用林地,共临时占用林地面积46亩,地类为有林地,林种为防护林,采伐林木3867株,蓄积量112.34立方米。向林地经营单位缴纳林地补偿费1414元,林木补偿费53340元,森林植被恢复费21557元;共依法换林权证26个,其中国有12个、集体14个,面积45576.27公顷。2001年依法颁证19个,其中国有6个、集体8个、个人5个,面积214.877公顷。2004年退耕还林依法颁证648个,其中个人648个,面积745.143公顷。②限额采伐管理。全县林木采伐工作严格按省、市下达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做到凭证采伐、限额管理。1990年至2005年共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256件(份),林木采伐蓄积量11053立方米,其中乡镇单位9653.7立方米,国营单位1399.2立方米。③木材流通管理。主要是木材市场和木材经营加工管理。至2005年底,全县依法清理整顿木材市场、木材加工销售、林区矿点131处,依法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68件。④林政案件统计分析。1990年至2005年,共发生各类案件301起,盗伐林木318.87立方米,盗猎野生动物233只。其中林政案件252起,刑事案件13起,治安案件27起,森检案件9起。共查处281起,处理当事人567人,收缴罚款44441元,赔偿损失款18616元,没收违法所得款3293元,没收木材28立方米,责令补种树木2500株,收缴旱獭皮190张,鹿茸、鹿筋、鹿肾8件。
  森林资源调查管理①一类清查。1991年完成全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全县第二次复查工作,布点226个,完成样点调查,登记卡片678张;1996年完成全省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全县第三次复查工作,分布固定样地173个,其中Ⅱ副总体43个,Ⅲ副总体130个,进行复查,样地复位率100%②专业调查。1991年完成全国治沙调查全县调查工作,对全县75万多亩沙漠戈壁的植被进行调查,采集制作标本50余种,查清全县主要植物54种,并编制全县十年治沙规划和两大国有林场发展规划。1991年6月开始至1993年9月,完成全省森林病虫普查全市普查工作,对国列、省列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及在全市局部地区发生、危害性大,能随树木及林产品传播的病虫进行调查,基本摸清病、虫种类、分布范围、为害程度及其他情况,全市共设线路调查点80个,标准地19个,固定观察点4个,普查林地面积14967.8公顷,绘制《永昌县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分布图》。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完成甘肃省沙漠化土地普查永昌县普查工作,查清全县沙区总面积为161875公顷,编写《永昌县沙漠化土地普查报告》,绘制《永昌县沙漠化土地现状图》。1995年完成《永昌县果树生产调查及发展规划》,经调查,全县1995年果园面积达到27931.3亩,产量达到3962.34吨,亩产量472千克。1997年完成河西五地(市)杨树蛀干天牛疫情永昌县专项普查工作,完成线路调查点(标准地)943个,调查寄主树种15.47万株,完成跟踪访问调查点144个,苗木木材调运点22个,经普查全县未发生天牛疫情。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完成永昌县沙漠化土地监测调查工作,经调查,沙化土地面积89.36万亩,有5.57万亩戈壁变为耕地,沙化土地下降35.87%。2003年完成永昌县林木蛀干性害虫发生情况调查,调查点75个,调查林木面积1604公顷,调查木材850立方米。同年6月开始至2005年1月,完成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经调查,全市造成明显危害的主要生物录列出18种,潜在危害的主要生物录列出12种。2004年完成全县杨树黄斑星天牛疫情专项普查工作,共完成标准地调查点1085个,调查寄主树种21.7万株,查得调进带有黄斑星天牛木材的单位和个人4个,立案对虫害木进行焚烧、加工、薰蒸处理,依法处理责任人4人。2005年完成全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调查面积18.73万亩,标准地80个,查清害鼠(兔)主要种类、分布范围和密度,主要种类有中华鼢鼠、大沙鼠、野兔三种。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林区道路、房屋、通讯、信息网络建设、输电线路、围栏、渠道、防火设备、机井、车辆等方面。1990年至2005年,林区道路建设241千米,其中新建50千米、维修191千米;林业房屋建设13797平方米,其中办公房5949平方米、住宅7848平方米;通信设施架设有线电话10部、无线电话10部;建设信息网络,配置电脑15台,其中2台接通互联网;架设输电线路42千米,其中高压线32.5千米、低压线路9.5千米;建设围栏78.5千米,其中新修59.9千米、维修18.6千米;建设渠道73千米;购置防火设备596台(把、件);配套机井44眼;购置车辆13辆。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根据1991年至1993年金昌市森林病虫普查和2004年金昌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共181种,其中昆虫及螨类133种、病原微生物34种、有害植物11种、有害动物3种。全县林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共46种。林业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45万亩(重复),占有林面积的63.4%,其中:轻度发生面积20万亩,占发生总面积的44.5%;中度发生面积10万亩,占发生总面积的22.2%;重度发生面积15万亩,占发生总面积的33.3%。全县平原绿洲人工林30.4万亩,沙枣尺蠖、杨二尾舟蛾、天幕毛虫等食叶害虫危害25万亩,占平原人工林总面积的82.2%。其中危害严重面积占60%。
  1991年至2005年,全县年均监测、预报有害生物面积9.6万亩,监测预报的有害生物有杨毛蚜、沙枣尺蠖、杨树腐烂病、杨二尾舟蛾、杨毒蛾、天幕毛虫、沙枣木虱、云杉梢斑螟、梨黑胫病、苹小吉丁、落叶松球蚜、叶甲、介壳虫、黄斑星天牛等。年均检疫苗木198万株,检疫的苗木及木材有杨、榆、柳、沙枣、苹果、梨、杏、桃、云杉、毛条、花棒、梭梭、杨材、松材。年均防治面积5.6万亩,防治的主要有害生物有沙枣尺蠖、沙枣木虱、苹果红蜘蛛、梨茎峰、杨毛蚜、苹小吉丁、杨二尾舟蛾、梨黑胫病、梨木虱、黄斑星天牛等。
  1990年至2001年,森检执法工作仅对一些带有危险性和检疫性病虫害的苗木、木材及其产品依法进行除害处理。从2002年起,森检执法工作逐步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至2005年,累计发生检疫案件20起,依法处理20起,处理责任人21人。
  森林防火
  永昌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2004年,重新调整永昌县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成员由县林业局、农牧局、经贸局、财政局、卫生局、交通局、民政局、粮食局、公安局、电信局、广播电影电视局、气象局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在东大河林场祁连山林区建立乡级联防委员会7个、村级联防委员会32个,有义务扑火队33个、义务扑火小组206个、义务扑火队员1.13万人。1991年至2005年,在东大河林场、喇叭泉林场、大黄山林区、校场山林区等处建设护林站点房屋15处209间6330平方米,购置森林防火办公车辆8辆,架设森林防火有线专用电话11部、电话线路11千米,购置防火设备596台(把、件),其中灭火器26台、铁扫帚150把、十字镐100把、防火服20套、铁锨300把。1949年后,县内无森林火灾发生。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