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9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分类号: F306.3
页数: 3
页码: 280-282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县农机推广部门采取试验示范宣传等形式,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多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工作,农机技术推广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农机 技术推广

内容

1991年至2005年,县农机推广部门采取试验示范宣传等形式,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多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工作。
  节油技术
  1990年前后,引进手扶拖拉机负压节油阀、简易柴油节油器以及金属清洗剂(以水代油清洗零部件,节约保养用油)。1992年,引进CYBH—101柴油乳化机1台,开展“以水代油”柴油乳化节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1993年又引进2台,在机耕秋翻的链式拖拉机上进行试验。后未能推广。
  脱粒技术
  1991年,全县拥有各类脱粒机319台。1997年,脱粒机增加至1618台。此后,联合收割机作业面积逐年扩大,机械脱粒粮食作业减少,脱粒机拥有量及作业量逐年下降。2005年,全县有脱粒机758台,以小型脱粒机为主,在朱王堡、水源等乡镇使用。
  分层施肥播种技术
  小型脱粒机
  1990年,引进青铜峡2BF—9型分层施肥播种机,种植示范面积762亩。1991年,全县分层施肥播种机达141台,完成播种面积1.2万亩,主要机型有高台2BF—9型、武威2BF—7型、宁夏2BF—7型、酒泉2BF—7型。1994年,增加到702台,播种面积6.3万亩。2005年,全县共有分层施肥播种机2692台,主要在朱王堡、水源、南坝等乡镇应用。
  联合收获技术
  1991年6月,引进北京4LZ—2.5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桂林—3号背负式联合收割机进行生产考核、试验示范,完成示范收割面积3558亩。1992年,又引进吉林四平东风4型联合收割机试验示范。1993年开始,农民自筹资金购置联合收割机,到1995年达20台。1996年全国实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后,联合收割机快速增多。2005年,全县共拥有486台,其中有410台参加跨区作业,创收1040万元。
  机械深施化肥技术
  1993年,县农机推广站研制的2BF—1型手扶拖拉机配套施肥机67台投入春耕生产示范作业。1995年,又研制与小型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2FLD—2型化肥深施机10台,试验推广。1999年,朱王堡镇勤奋农机厂生产的2BF—9型播肥机(俗称冲肥机、抄抄犁)试验示范后,受到群众欢迎,化肥深施机拥有量逐年增加。2005年,拥有2995台,化肥机械深施面积达51.2万亩。
  综合机械化技术
  1994年,县农机推广站承担省农机局“10万亩灌溉农业区综合机械化技术推广”课题,在实施面积上采取机耕、机械耙耱、机播、化肥深施、高茬收割、机械脱粒打碾等机械化作业技术指导全程服务,机械作业在85%以上。实施区亩节约劳力4~5个工日,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增32.7千克。1995年,新增课题实施面积10万亩,示范推广至1996年。1996年10月,通过省农机局、省科委、省经贸委等部门验收,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地膜穴播技术
  1997年,市、县财政投资110万元,引进酒泉、张掖产7~8行小麦铺膜穴播机74台,人力单体式穴播机54台,种植地膜穴播小麦1.7万亩。1998年,在水源、南坝、新城子示范种植100亩。后因该项技术地区适应性等问题未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县农机局将2台小麦铺膜穴播机改装成铺膜机,在水源乡西沟村西大滩种植地膜甜菜,示范面积100亩,增产20%~30%。
  深松技术
  深松技术是采用大型拖拉机悬挂全方位深松机进行伏秋机耕,耕深达40厘米以上,可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降低蒸发量,达到抗旱增产目的。1998年县农机局引进庆阳1SQ—340全方位深松机,在红山窑乡秋耕作业中试验示范。2005年,共拥有14部,完成深松面积4万亩。深松技术逐步由西河地区向东河地区延伸。洋芋种植挖掘技术
  2001年,县农机局引进临2BMF-2洋芋施肥播种机,在新城子镇赵定庄村进行试验示范。该机具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垄面整形、覆土等作业工序,小时生产率达1亩~1.5亩。2004年,又引进3台,对排种勺、开沟器、翻土板进行改装,在红山窑、焦家庄完成示范面积560亩,2005年达到600亩。此外,2001年、2003年分别引进与14.7千瓦以上四轮拖拉机配套的临洮产4UM—550型洋芋挖掘机在红山窑、焦家庄等乡镇试验示范。该机一次挖净率达98%以上,破碎率小于1%,小时生产率1.5亩~2亩。
  牧草收割技术
  2003年,引进酒泉9GXD—0.84旋转式单圆盘割草机13台、酒泉9GW—1.6往复式割草机1台,以东寨镇上四坝村为示范点,进行了两种机型适应性等方面的生产考核及试验示范,完成示范面积3150亩。其中单圆盘割草机对苜蓿各种生长情况下的适应性强,配套动力广,小时生产率达3亩~4亩,往复式割草机工作平稳,安全性好,小时生产率达6亩~10亩,但对密度大、倒伏严重的苜蓿适应性较差。
  胡萝卜及露地蔬菜机械种植技术
  2003年,县农机中心自行设计研制与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胡萝卜种植机1台,在焦家庄乡红庙墩村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面积0.8亩。该机可一次完成开沟、起垄、垄面整形、播种等作业,省工、省时、省力,但因播种方式不合理造成出苗不齐全、不均匀,未能推广。2004年,城关镇金川东村、焦家庄乡河滩村的农户自行研制的胡萝卜开沟起垄机开始应用,部分农户采用人拉式播种机播种胡萝卜。2005年,农机中心对胡萝卜种植机进行改制,在焦家庄乡红庙墩村进行露地蔬菜机械开沟、起垄、施肥三道工序的试验示范,试种7亩,达到省工、省时、省力的目的。
  联合耕播技术
  2005年,农机中心引进南昌春翔牌1GQN—230BF(16)旋耕施肥播种机,在六坝乡五坝村进行联合耕播试验示范,试种面积20亩,基本满足种植要求。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