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农业机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8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农业机械
分类号: S22
页数: 16
页码: 273-288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农业机械已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机械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农业 机械

内容

1991年后,农业机械已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至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拖拉机31373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97万千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达4亿元,净值3.19亿元。
  耕地、播种、收获三个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90.8%、61.2%、51.4%,农业运输、粮食脱粒打碾、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牧草收割、洋芋种植挖掘、胡萝卜种植等也逐步实现机械化作业。全县农机经营收入达到13571.4万元,纯收入4904.5万元。县级农机化管理、技术推广、培训、安全监理机构健全,农机具加工、制造、维修、零配件供应等农机化服务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第一节 农业机械装备
  农业机械主要包括耕作机械、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植保机械、畜牧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半机械化农具等十四大类。
  耕作机械
  农用四轮拖拉机
  主要包括拖拉机(14.7千瓦以上为大中型拖拉机)和与其配套的农机具。
  拖拉机1991年,全县拥有拖拉机14395台,其中小型拖拉机13964台。1994年后,大型链式拖拉机逐步被小型拖拉机替代,铁牛—55和东方红—28等大中型轮式拖拉机运输作业也被汽车、农用运输车取代,拥有量逐年减少。2003年,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后,有8户农民享受国家补贴,购置36.8千瓦轮式拖拉机1台、51.5千瓦以上四轮驱动轮式拖拉机7台。2005年,全县拥有拖拉机31373台,其中农用大型拖拉机149台、中型轮式拖拉机1829台、小型拖拉机29544台。大型拖拉机主要机型有东方红—802等链式拖拉机,福田—500、704、8482,东方红—754,X904等轮式拖拉机;中小型轮式拖拉机有长春—150,新乡—180,东方红—150、170、180、200、220、250、300,丰收—180,盐城—180、200、250,潍坊—200,时风—180、200等;手扶拖拉机主要机型有常州、无锡东风—12等。
  配套农机具与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主要是耕地机械、整地机械、种植机械等。1991年,各类配套农机具21577台(部)。1994年后,大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发展缓慢。2003年后,与中型拖拉机配套的农机具增长较快。2004年和2005年,有6户农民享受国家补贴资金购置新增液压翻转犁5部、旋耕施肥播种机1台、深松旋耕机2部、旋耕机3部。2005年,全县拥有配大中型拖拉机的农机具1056台(部),各类配套农机具拥有量达到95596台(部)。
  耕地机械包括犁、旋耕机、深松机。犁主要有单铧手(气)动翻转犁,双铧液压翻转犁,1L—420轻型四铧犁,1LF—430B、1LF—435B液压翻转犁等,1G—100型等旋耕机,1SQ—240、340深松机,1SZ—200深松旋耕机等。
  整地机械包括耙、镇压器等。主要用于平地碎土、压地保墒。耙仍采用轻型圆盘耙和钉齿耙,镇压器有V型、六棱形铁制滚子等。
  种植机械包括播种机、施肥机、铺膜点播机、洋芋种植机等。谷物播种机多使用1012行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牵引式单箱播种机及与中小型四轮拖拉机配套的9~11行悬挂式分层施肥(种肥分离)播种机,拥有量13114台,其中分层施肥播种机2692台。主要机型有宁夏产2B—12及永昌恒源、聚源产2B—12/14,内蒙古磴口2BF—9、武威2BF—9、酒泉2BF—9/11及永昌金元农机厂产2BF—9/11型等。
  化肥深施播肥机,1992年应用后拥有量逐年增加,到2005年拥有2995台。
  洋芋种植、玉米铺膜点播机等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
  排灌机械、收获机械、场上作业机械
  排灌机械以农用水泵为主,有深井泵、离心泵、潜水泵,以使用深井泵居多。2005年拥有农用水泵1341台。
  收获机械主要是中型谷物联合收割机和小型机动割晒机。1996年前,收割机械主要是手扶拖拉机及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张掖产4GL—130/160机动割晒机。1996年后,小型机动收割机拥有量逐年下降,联合收割机拥有量逐年增加,到2005年拥有中型谷物联合收割机486台。主要机型有:新疆4LD—2A、山东双力4LZ—2、郑州富浪4LZ—2、山东福田4LZ—2(金旋风)、山东福田4LZ—2(D型金旋风)等。
  场上作业机械主要是脱粒机、扬场风机、打碾机具。场上机械作业量也因联合收割机的普遍应用而减少。脱粒机主要在清河地区以脱粒带田小麦为主,场上机械打碾则集中在红山窑、新城子等乡镇。至2005年,全县拥有小麦脱粒机758台。
  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运输机械、半机械化农具
  畜牧机械主要是饲料粉碎机、铡草机和小型牧草收获机。饲料粉碎机以小型为主,各乡镇普遍应用,主要机型是勤奋牌9F—530等,2005年拥有1702台。2000年后,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增大,2001年喇叭泉林场引进单圆盘割草机1台试割牧草,2003年经农机补贴又引进酒泉铸陇机械厂生产的与小四轮配套的9GXD—0.84旋转式单圆盘割草机13台,在东河、清河等地推广。2005年,全县有单圆盘割草机17台,9GW—1.6型往复式及双圆盘割草机各1台。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粮食、油料加工机械等属于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类,主要有磨面机、榨油机、洋芋加工机械设备等,在全县已普及应用。2005年,拥有磨面机655台,榨油机94台,洋芋制粉加工机械设备8台(部)。
  运输机械农用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已成为农业运输的主要工具。农用汽车由1991年的278辆增加到2005年的421辆,同期小型拖拉机由13964台增加为29544台。2005年,全县拥有农用三轮运输车3930辆,农用四轮运输车1047辆。
  半机械化农具1991年后,人畜力半机械化农具拥有量逐年下降,使用的半机械化农具主要是植保机械——人力喷粉(雾)机、人力玉米点播机等。2005年,拥有人力喷粉(雾)机38420台、人力玉米点播机1075台。
  第二节 农机技术推广
  1991年至2005年,县农机推广部门采取试验示范宣传等形式,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咨询服务和多种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工作。
  节油技术
  1990年前后,引进手扶拖拉机负压节油阀、简易柴油节油器以及金属清洗剂(以水代油清洗零部件,节约保养用油)。1992年,引进CYBH—101柴油乳化机1台,开展“以水代油”柴油乳化节油新技术的试验示范。1993年又引进2台,在机耕秋翻的链式拖拉机上进行试验。后未能推广。
  脱粒技术
  1991年,全县拥有各类脱粒机319台。1997年,脱粒机增加至1618台。此后,联合收割机作业面积逐年扩大,机械脱粒粮食作业减少,脱粒机拥有量及作业量逐年下降。2005年,全县有脱粒机758台,以小型脱粒机为主,在朱王堡、水源等乡镇使用。
  分层施肥播种技术
  小型脱粒机
  1990年,引进青铜峡2BF—9型分层施肥播种机,种植示范面积762亩。1991年,全县分层施肥播种机达141台,完成播种面积1.2万亩,主要机型有高台2BF—9型、武威2BF—7型、宁夏2BF—7型、酒泉2BF—7型。1994年,增加到702台,播种面积6.3万亩。2005年,全县共有分层施肥播种机2692台,主要在朱王堡、水源、南坝等乡镇应用。
  联合收获技术
  1991年6月,引进北京4LZ—2.5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桂林—3号背负式联合收割机进行生产考核、试验示范,完成示范收割面积3558亩。1992年,又引进吉林四平东风4型联合收割机试验示范。1993年开始,农民自筹资金购置联合收割机,到1995年达20台。1996年全国实施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后,联合收割机快速增多。2005年,全县共拥有486台,其中有410台参加跨区作业,创收1040万元。
  机械深施化肥技术
  1993年,县农机推广站研制的2BF—1型手扶拖拉机配套施肥机67台投入春耕生产示范作业。1995年,又研制与小型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2FLD—2型化肥深施机10台,试验推广。1999年,朱王堡镇勤奋农机厂生产的2BF—9型播肥机(俗称冲肥机、抄抄犁)试验示范后,受到群众欢迎,化肥深施机拥有量逐年增加。2005年,拥有2995台,化肥机械深施面积达51.2万亩。
  综合机械化技术
  1994年,县农机推广站承担省农机局“10万亩灌溉农业区综合机械化技术推广”课题,在实施面积上采取机耕、机械耙耱、机播、化肥深施、高茬收割、机械脱粒打碾等机械化作业技术指导全程服务,机械作业在85%以上。实施区亩节约劳力4~5个工日,平均亩产比前三年增32.7千克。1995年,新增课题实施面积10万亩,示范推广至1996年。1996年10月,通过省农机局、省科委、省经贸委等部门验收,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地膜穴播技术
  1997年,市、县财政投资110万元,引进酒泉、张掖产7~8行小麦铺膜穴播机74台,人力单体式穴播机54台,种植地膜穴播小麦1.7万亩。1998年,在水源、南坝、新城子示范种植100亩。后因该项技术地区适应性等问题未得到推广应用。1998年,县农机局将2台小麦铺膜穴播机改装成铺膜机,在水源乡西沟村西大滩种植地膜甜菜,示范面积100亩,增产20%~30%。
  深松技术
  深松技术是采用大型拖拉机悬挂全方位深松机进行伏秋机耕,耕深达40厘米以上,可增加土壤蓄水能力,降低蒸发量,达到抗旱增产目的。1998年县农机局引进庆阳1SQ—340全方位深松机,在红山窑乡秋耕作业中试验示范。2005年,共拥有14部,完成深松面积4万亩。深松技术逐步由西河地区向东河地区延伸。洋芋种植挖掘技术
  2001年,县农机局引进临2BMF-2洋芋施肥播种机,在新城子镇赵定庄村进行试验示范。该机具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垄面整形、覆土等作业工序,小时生产率达1亩~1.5亩。2004年,又引进3台,对排种勺、开沟器、翻土板进行改装,在红山窑、焦家庄完成示范面积560亩,2005年达到600亩。此外,2001年、2003年分别引进与14.7千瓦以上四轮拖拉机配套的临洮产4UM—550型洋芋挖掘机在红山窑、焦家庄等乡镇试验示范。该机一次挖净率达98%以上,破碎率小于1%,小时生产率1.5亩~2亩。
  牧草收割技术
  2003年,引进酒泉9GXD—0.84旋转式单圆盘割草机13台、酒泉9GW—1.6往复式割草机1台,以东寨镇上四坝村为示范点,进行了两种机型适应性等方面的生产考核及试验示范,完成示范面积3150亩。其中单圆盘割草机对苜蓿各种生长情况下的适应性强,配套动力广,小时生产率达3亩~4亩,往复式割草机工作平稳,安全性好,小时生产率达6亩~10亩,但对密度大、倒伏严重的苜蓿适应性较差。
  胡萝卜及露地蔬菜机械种植技术
  2003年,县农机中心自行设计研制与东风—12型手扶拖拉机配套的胡萝卜种植机1台,在焦家庄乡红庙墩村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面积0.8亩。该机可一次完成开沟、起垄、垄面整形、播种等作业,省工、省时、省力,但因播种方式不合理造成出苗不齐全、不均匀,未能推广。2004年,城关镇金川东村、焦家庄乡河滩村的农户自行研制的胡萝卜开沟起垄机开始应用,部分农户采用人拉式播种机播种胡萝卜。2005年,农机中心对胡萝卜种植机进行改制,在焦家庄乡红庙墩村进行露地蔬菜机械开沟、起垄、施肥三道工序的试验示范,试种7亩,达到省工、省时、省力的目的。
  联合耕播技术
  2005年,农机中心引进南昌春翔牌1GQN—230BF(16)旋耕施肥播种机,在六坝乡五坝村进行联合耕播试验示范,试种面积20亩,基本满足种植要求。
  第三节 农机化作业水平
  1991年后,农业机械装备总量逐年增加,在农业生产的耕、耙、播、收、运输等过程中普遍应用。化肥深施节本增效技术开始推广,机械深施化肥面积逐年增加。到2005年,全县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63.18万亩、43.89万亩、36.85万亩,耕、播、收三个主要环节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分别达到90.8%、61.2%、51.4%,其中大麦、小麦的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41.48万亩、35.43万亩,分别占大麦、小麦播种面积的98%、83.7%。机收面积中联合收割面积34.5万亩,占大麦、小麦播种面积的81.5%。深施化肥面积达51.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4%。全县农田运输、粮食脱粒打碾、排灌、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牧草收割、洋芋种植挖掘等农机作业也逐步推广应用。
  第四节 农机经营
  农机经营形式以个体为主,经营收入包括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及其他收入。1991年后,农机经营形式已进入农机作业的耕、播、收、农副产品及饲料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农机加工制造、维修、零配件供应销售等方面也得到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等经营效益由1991年的2949.44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3571.4万元。全县外出参加跨区机收的联合收割机由1996年的10台发展到2005年的410台,跨区作业收入由1997年的114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1040万元。
  第五节 农机服务
  1991年后,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健全。2005年,有县级农机化管理、技术推广、培训、安全监理等职能服务机构。其中县农牧局所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负责农机化管理、技术推广及培训工作,农机监理站负责辖区内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服务工作。各乡镇设有农机管理站,负责本乡镇农机化管理、推广、安全监理等服务工作,业务工作由县农机中心指导实施。
  机构沿革
  1990年5月,县农机训练班更名为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和县农机推广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并纳入全县成人教育序列。1996年12月,撤销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成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挂农业机械管理局牌子),列为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隶属县政府领导。县农机校和农机监理站合并办公,隶属农机局领导。2002年4月,撤销县农机局,保留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挂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牌子)和县农机监理站,归口县农牧局管理。
  农机化管理服务
  农机常规作业管理服务配合各乡镇开展春耕、夏收、秋翻等主要农时季节的农机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农业机械适时参加农田作业,完成机械化作业面积,逐步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
  联合收割跨区作业服务重点开展技术、市场信息咨询、跨区作业证的核发登记等服务工作,组建跨区机收作业队,设立跨区接待站,确保夏收顺利进行。
  农机市场检查管理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农机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机械维修网点管理工作对开办的农村机械维修网点进行资格审查,核发“全国农村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开展农机维修质量的监督检查。
  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落实依照《甘肃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负责农机补贴专项资金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包括编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购机申请、审核、登记、建立购机补贴档案以及补贴机具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农机培训
  2002年,永昌县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和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并,有教职工6人,教室187平方米,实习教具、图书室70平方米,训练驾驶员教练场地3000平方米,年培训能力600人次,承担全县农机培训及农机化技术咨询、普及等服务工作,以培训拖拉机驾驶员、农业机械修理工为主。教学方法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期限120天,小型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期限60天。1991年初训拖拉机驾驶员2232人,1994年后初训人数逐年下降。1999年后,农用运输车驾驶人员自觉接受持证培训的人数增多。至2005年,共培训大中型拖拉机驾驶员104人、小型拖拉机驾驶员15771人、农用三轮运输车驾驶员1082人、农用四轮运输车驾驶员746人、农机修理工100人。
  农机安全监理
  监理机构1992年,县级机构改革中县农机监理站被列为差额预算单位,实行“经费包干,差额自负,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管理办法,即县财政包干拨付职工技术职务工资,对工资中的各种津贴、补贴、奖励工资及公务费由单位从预算外监理规费收入中自补,财政补贴基数由县财政局核定。2005年,有职工18人。内设业务、财务、事故处理、宣教、档案等室,下设清河、河西堡两个分站,东河、西河两个安全巡视查车小组。
  监理范围及内容负责河雅公路7000米处以南的县境内各乡镇、农场及厂矿企事业单位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理。1999年前,主要负责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员的安全监督管理。1999年12月,《甘肃省农机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对农用运输车及其驾驶员实施安全监督管理。200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颁布实施后,不再对农用运输车及其驾驶员进行安全监督管理。2005年10月,农用运输车及其驾驶员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移交县交通征稽所。监理内容包括对农机的检验(分初次检验、年度检验、临时检验)、牌证管理和异动登记(转籍、过户、变更)。驾驶员管理主要内容为培训考证、年度审验、异动登记(转籍、变更)、驾驶证的补、换发及违章驾驶员的处罚。
  农机安全监理申请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户、领取号牌和行驶证,按规定到农机监理部门申请初次检验。检验合格的核发号牌和行驶证,同时开展农业机械报户建档工作。对实行牌证管理的农业机械及其配套农机具,主要从发动机、传动、行走、转向、制动、灯光以及挂车等部分检查机车农具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同时检查行驶证、号牌、档案是否完整。对驾驶员主要是进行本人安全驾驶、遵纪守法、事故教训等情况的工作总结,由乡农机管理站或单位负责做出鉴定,农机监理机关进行审核。
  农机监理费管理农机监理费为行政性收费,实行一级收费、分级使用的管理体制。其中65%留县(市、区)农机监理站使用,15%留地区(市、州)农机监理所使用,20%由省农机监理总站统筹安排使用。
  农机检审验1991年至1995年,拖拉机检验率、驾驶员审验率均保持在90%以上,其中1994年审验率达96.3%。1996年后,拖拉机拥有量逐年增加,而营机户主动申请报户的拖拉机逐年减少。2005年,全县拖拉机户在册台数7900台,持证人数3661人,检验、审验率分别为19%、30%。
  安全宣传县农机监理站坚持“防重于治、教重于罚”的原则,采取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张贴宣传标语及安全画、公示收费标准、定期刊登宣传专栏、墙报等措施,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普及农机安全生产知识。1991年至2005年,共征订《中国农机安全报》1.3万份,组织开展读报用报活动65场次,印发《永昌县农机监理情况》简报、《拖拉机驾驶员须知》、《农机事故案例》、《安全在我心中》等宣传材料1.08万本(份),刊登宣传专栏20期,张贴宣传标语700余条。
  1991年至2005年,共发生农机事故81起,其中一般事故66起、重大事故14起,重伤47人,死亡14人,直接经济损失5.13万元。
  农机服务网点
  1991年,全县有农机服务户4户,从业人员8人,农机修理厂(点)113个,从业人员236人,乡村农机人员16812人。此后,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农机加工制造、维修、供应、农副产品加工等服务网点以及农机作业服务专业户不断增多。2005年,全县有农机加工制造厂(网点)15个,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的有勤奋农机制造厂、金元农机制造厂、恒源农机公司,主要生产与小型拖拉机配套的播种机、施肥机、犁、拖车以及饲料粉碎加工机械等产品。农机服务专业户110户、从业人员310人,农机修理厂(点)157个、从业人员522人,农机供应网点48个、从业人员61人,乡村农机人员32404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