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饲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7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饲草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241-242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饲草、人工种草、饲草料加工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饲草

内容

人工种草
  “八五”、“九五”期间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永昌县提倡在农区种植牧草,种植的品种主要是一年生牧草箭舌豌豆、毛苕子(以清河地区复种为主)和豆科牧草草木樨、禾本科牧草老芒麦等,苜蓿种植数量较少。1991年至1995年,全县种草面积由8.34万亩逐年降为5.41万亩。草木樨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一年生牧草的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至4.5万亩之间。1996年至2000年,全县种草面积数量较少,其中1996年为1.4万亩,2000年降为1.086万亩。
  “十五”期间2000年后,县委、县政府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畜牧业的高度,把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来抓,全县牧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县草原站引进多个牧草品种,在清河、东河、西河三个区域进行试验推广,筛选出多年生牧草鲁梅克斯、紫花苜蓿中的阿尔岗金、神农、苜蓿王、牧歌、赛特、禾本科牧草细茎冰草及一年生牧草青贮玉米、燕麦、白箭舌豌豆,在全县推广种植2.20万亩。2002年,牧草种植面积增加到5.22万亩。2003年,青贮玉米在西河地区首次试种成功,全县牧草种植面积达8.5万亩。2004年,县委、县政府成立草产业办公室,制定《永昌县草产业三年发展规划(2004~2006年)》,全县当年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0.41万亩,其中商品草3.76万亩,种草面积万亩以上的乡镇有朱王堡镇、水源镇、东寨镇、六坝乡。2005年,全县青饲料种植面积9.99万亩。
  饲草料加工
  青贮氨化饲草县内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主要用于农村炊用、取暖或饲喂牲畜,秸秆利用不充分。1990年开始,县草原站推广青贮氨化技术,通过青贮玉米秸秆、甜菜叶,氨化麦秸秆,以提高秸秆的利用效果,解决农区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问题。当年,青贮氨化饲料3740吨。1995年,建成青贮氨化窖(池)9001个,其中水泥池5240个,当年青贮氨化饲料3.25万吨。1996年,青贮氨化窖(池)累计达到2.89万个。县草原站购买25台小型铡草机,分配到各乡镇,青贮氨化饲料7.15万吨。1997年,青贮氨化窖(池)累计达到2.96万个,青贮氨化饲料10万吨。1999年,青贮氨化饲料9万吨。之后,随着农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青贮氨化饲料以青贮玉米为主,稳步发展,重点是清河地区。
  混合饲料1991年前,饲料加工以粉碎、切短等粗加工为主,配混合饲料加工,生产数量较少。1993年,有饲料加工点35个,年加工各类饲料2773吨。1995年,有饲料加工点37个,年加工各类饲料6355吨,其中配合饲料569吨,混合饲料1263吨,粗饲料4523吨。1996年,加工各类饲料9125吨。1997年后饲料加工点数量没有增加,部分饲料加工点因机械老化、破损,处于停产状态。
  草颗粒饲料2000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型饲草料加工生产企业相继建成,饲草料加工已从简单的粉碎、铡短等粗加工向加工生产草粉、草颗粒等深加工方向转变。2002年,甘肃中农草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永昌县注册并开工建设5万吨苜蓿草产业项目,当年一期工程完工,建成1万吨高密度草捆和2万吨苜蓿草颗粒生产线。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经营牧草种植、加工、销售,牧草种子、饲料产品研究、开发、生产、销售,草坪工程设计、施工,草产业新技术研究、咨询、服务、推广,牧草机械及加工设备、农药、化肥、农副产品的批发零售。同年,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在朱王堡、水源两镇经营加工饲料。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