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税务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6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税务体制改革
分类号: F812.42
页数: 2
页码: 231-232
摘要: 本篇记述了永昌县税收征管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历两步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制,税务体制改革的情况。
关键词: 永昌县 税务 体制改革

内容

20世纪80年代起,税收征管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历两步利改税和改革工商税制。1994年,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要求,对税收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一是流转税的改革:改革后的流转税制由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组成。在工业生产领域和批发零售商业普遍征收增值税,对少量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不实行增值税的劳务和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新的流转税制统一适用于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取消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工商统一税。二是所得税的改革:将国营、集体、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采用33%的比例税率;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的所得税合并为个人所得税。调整了部分应税项目的税率、费用扣除标准和计税方法。三是其他税种的改革:取消盐税(并入资源税)、集市交易税、牲畜交易税、烧油特别税、奖金税和工资调节税;取消对外资企业、外籍人员征收的城市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统一实行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将屠宰税、筵席税下放给地方。这次改革,在总体税制结构上经过合并、弃留、改革和新设,税制体系大大简化,税种设置和分布更为合理。
  为保证中央税收与地方税收的严格划分,国务院决定省和省以下各级地方设立国家税务和地方税务两套税务机构。1994年8月,永昌县国家税务局(简称县国税局)和永昌县地方税务局(简称县地税局)分别挂牌办公。为适应新税制的需要,县国税局和县地税局都对税收征管制度和征管方式进行改革,并逐步完善。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征管,细化责任,完善纳税服务,净化税收环境。
  1996年,县国税局“以票管税”全面推开。1997年,对增值税企业实行分类管理。1999年,县国税局制定《管户、管税、管查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制定责任追究制,实行专管员分片、划段管理,税收任务落实到纳税户、专管员。采取分管合查的办法,既体现管户制下的管事制,又体现片管或段管制下的分工协作。2000年,根据省、市国税局的安排,全县国税系统开展“税收征管质量年”活动,在户籍管理、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计算机应用、税务稽查、优化服务、规范业务、责任追究等各个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和量化。2002年,进行征管、机构、人事“三位一体”的税收征管改革。县国税局被称为“金税工程”的“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征管格局基本确立。2003年,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简称CTAIS)正式运行。
  1995年7月,县地税局在征管基础好,税源集中的河西堡镇和城关镇推行“三自纳税”(即由纳税人自行计算税款,自行填写缴款书,自行缴纳税款)为主要内容的征管改革试点工作,1996年1月在全县全面推行。12月,县地税局确定征管模式为“征管、稽查”两分离,把具体的税收工作事务分为征管、稽查、监控、服务四大系列。1997年3月,县地税局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核心内容的征管新模式。同年,完成全县办税服务厅、农村税务所和县局职能股(室)微机的配置,运用远程通讯手段在全县联网。1999年1月,县地税局计算机税收征管与市地税局联网。2000年4月,社会保险基金改由地税系统征收。2003年1月,启用社会保险费征管应用系统。2004年,启用Tssrudio税务一体化税收征管系统。2005年,对个体工商业户的定额统一使用市地税局研发的个体工商业户定额评估系统,进行计算机核定定额管理。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