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管理
分类号: D630.3
页数: 3
页码: 206-2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干部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干部录用、干部考核、职称评聘、干部调配、机关作风建设等。
关键词: 永昌县 人事 干部管理

内容

干部录用
  1991年至1999年,永昌县补充录用干部的渠道主要是分配大中专毕业学生,招聘乡社干部和回乡知识青年。2000年至2005年,补充录用干部的途径除分配一些紧缺急需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事业单位补充干部主要从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党政机关主要通过参加省级公务员统一考试来补充录用干部。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是补充干部的主要渠道之一。1991年至1999年,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按所学专业分配到需求单位。2000年至2005年,因压缩编制、精减人员、高校扩招,给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就业途径主要是市场配置,双向选择。1991年至2005年,全县共接受本科生及大中专毕业生4214人,其中非师范类1973人、师范类2241人,已就业的本科生及大中专毕业生2571人,其中非师范类1084人、师范类1487人。
  招聘干部1991年后,永昌县坚持“公开招考、择优录用”的原则,把具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经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确定聘用人员,并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乡镇招聘干部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聘用期内,不转户口,保留责任田。聘用期满不再续聘或中途解聘的,仍回原工作或生产岗位。乡镇招聘干部在聘期内,因工作需要或实际困难,可以在本乡镇进行岗位轮换,也可以在本县乡镇之间交流,还可以选调到县以上国家机关任职。1996年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招聘干部36名,1997年乡镇畜牧兽医站招聘干部25名,1998年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招聘干部22名。1991年至1999年,共有89名招聘干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其中1996年有45名民办教师和招聘教师转为国家正式教师。2005年8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印发〈乡镇机关招聘干部向国家公务员过渡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全县133名乡镇招聘干部以过渡审批的方式成为国家公务员。
  聘用干部根据《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实施办法》,“五大”毕业生就业安置主要采取聘用制的办法,由用人单位考察,主管部门审核,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审查后报市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审批。1991年至2005年,全县从“五大”毕业生中聘录用干部257名。
  公务员录用1993年10月,国务院颁布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完善,以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录用干部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县、乡党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工作人员,均须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务员录用考试,由省人事厅统一审批录用。至2005年,全县招考录用国家公务员68名,其中乡镇司法助理员6名、公安系统41名、法检系统9名、乡镇机关12名。
  干部考核
  干部管理工作注重干部的宏观管理,在不断充实壮大干部队伍的同时,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狠抓干部的考核与培训工作。考核工作中不断完善考核程序和办法,将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对全县各级各类干部统一配发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平时考核手册”,由单位负责对干部的日常考核,人事部门对日常考核情况不定期抽查,每年年底对干部统一考核。1991年至2005年,共有18名干部因考核不称职被诫免或延迟晋升职务(职称)。
  职称评聘
  1991年后,永昌县将竞争激励机制引进职称评聘管理中,将年度考核同晋升、评审、聘任、续聘、解聘等结合起来,逐步改进宏观管理办法。在市职称改革办公室下达的职务限额内,经过测算、调整,下达全县事业单位职务数额,保证各单位正常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为新建和扩编单位核定职务数额;对破格晋升、外省引进、军队转业等部分人员下达专项限额;对优秀专家、延长退休年龄的高级职称人员在聘任时,不占用单位限额。在事业单位中建立和推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册》,将各单位编制、职工人数、专业技术人员总数及职务限额、评聘情况、高中级人员增减变化情况集中反映在管理册上,实行定期填报审核制度。组建和调整各类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按照评审工作规程和办法,每两年对各类初评会进行一次换届调整和复核。2005年,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68人,其中高级职务70人,中级职务938人,初级职务1676人,未聘职务384人。
  干部调配
  永昌县在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干部交流调配制度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和完善干部调配管理办法,于2000年4月出台《永昌县人事调配管理暂行办法》。2002年11月,经进一步修订完善,出台《永昌县干部职工人事管理办法》,2005年颁布《永昌县国家公务员交流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交流调配的范围、对象和具体办法。在干部调配中,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政策,坚持以工作需要为主,注重发挥干部的专业特点,兼顾生活困难,在编制限额内按编配人,保证干部职工在部门、行业之间的合理分布及内部结构的合理配置等基本原则。在调配程序上一律采用报批制度,由本人提出书面请调报告,经调出(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同意并出具同意调出(入)的公函,同时填报《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调动审批表》,报人事局审核并经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后,按规定程序办理调动手续。为更好地坚持“凡进必考”原则,2000年4月,县政府出台《永昌县机关事业单位调入人员考试选用办法(试用)》,先后为城关一小、二小考试选调教师72名,为其他事业单位考试选调工作人员32名,为机关单位考试选用工作人员27名。1991年至2005年,县内干部调配交流958人(次),县内调出干部166人,县外调入干部127名。
  机关作风建设
  永昌县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永昌县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处理违纪人员,先后有26名干部因违犯工作纪律按自动离职予以处理,14名干部被给予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在全县推行政务公开,各级各单位均统一制作悬挂政务公开栏,公开工作人员照片、姓名、职务、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及时限要求,实现公开、公正、高效目标。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