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人武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4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人武部
分类号: E289
页数: 3
页码: 199-20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人武部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正规化建设、兵员征集、拥政爱民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军事 人武部

内容

永昌县人民武装部(简称县人武部)是永昌县的军事领导机关,又是县政府的兵役机关,受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1991年至1994年11月,县人武部隶属地方编制,称甘肃省永昌县人民武装部,编制21人,内设办公室、军事科、政工科,下辖10个乡镇人武部和5个企业人武部。1994年12月,归军队建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永昌县人民武装部,隶属金昌军分区管理,设部长、政委各1人,下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2005年,编制现役军官7人、士官1人,实有干部9人。下辖乡镇人武部10个、企业人武部5个,编配专职干部29人。
  1991年至2005年,部长先后由吴自升、卢来记、聂兴祥、姚发岐、杨等怀担任;政委先后由樊生胜、钟世发、李建军、丁茂峰、许军、高林忠担任。
  正规化建设
  1991年后,县人武部确立正规化建设“五个一”的奋斗目标,即:建设一个过硬的党委班子、建立一流的正规化管理机制、建设一流的正规化营院、锻造一支军政兼优的后备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加大正规化建设步伐。1999年,县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实践出以党管武装专题述职制度为突破口,促进基层武装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途径,经金昌军分区总结推广,在兰州军区全面开展起来。2001年7月,召开全县基层党管武装第一书记述职会议,其经验在总政治部《群工简报》上转发。
  1998年后,县人武部对危旧房屋进行改建,完善民兵武器仓库、训练基地、车库等各类办公设施建设。2002年10月,军分区对全县基层武装部、营连部规范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均达到规定标准。2003年5月,建成集商业网点和干部住宿楼于一体的综合楼。2004年3月,对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整修,投入资金20多万元,统一基层人武部、民兵营(连)部的建设标准。2003年至2005年,朱王堡镇、水源镇、南坝乡、农垦公司等乡镇、企业先后改建办公楼,对人武部的办公设施和营连部建设进行更新完善,县人武部先后多次派人前往检查指导,对营连部建设先进单位给予经济援助和物质奖励。
  兵员征集
  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兵员征集工作均按1984年修订的兵役法实施,每年兵员征集工作的方法、步骤大致相同,具体操作上略有差异。征兵工作一般程序为:①召开会议,布置任务。按照“前期准备、宣传动员、体检政审、复查定兵、交接起运、小结讲评”六个阶段,县政府拟制工作计划,召开征兵工作会议。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征兵体检、政审、定兵和其他纪律规定,进行责任分工,研究抓落实的具体措施。成立征兵办公室,开设征兵工作值班电话和投诉电话,解答群众难题,接受群众监督。县公安局、卫生局也相应成立政审和体检领导机构。②进行宣传动员。把征集兵员的时间、条件、方法、步骤及政策界限等,向群众和征集对象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给各乡镇下发动员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和“致应征对象公开信”。配合电视台制作“公民应征入伍”宣传动员专题片,扩大宣传效果。通过深入群众宣讲、适时组织群众座谈等方式,增强公民依法服兵役、廉洁征兵的自觉意识。③体格检查。县人武部抽调卫生医务人员成立新兵体格检查站,组织体检人员进行培训,补充体检设施和医疗设备,基本达到了体检站“封闭条件好、标志明显规范、医疗设备齐全”的要求。体检时组织适龄青年到体检站,进行封闭式体检,报名青年身体有明显缺陷的,经目测后予以淘汰,当日体检结果及时上封并由专人保管。体检严格按照国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应征公民体检标准》进行。1991年至2005年应征公民的身高、体重分别为男性160厘米以上,体重47公斤以上;女性155厘米以上。城市青年增加性病(USR)检查。④政治审查。对体检合格准备参加政审的人员名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兵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其所在单位和公安派出所,对其政治表现、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审查。对被羁押、受审查、起诉、审判及处罚者,或正在服刑及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不予征集。政审过程统一由公安、教育、征兵办公室人员实行联合政审。⑤定兵、交兵。县征兵领导小组组织兵役机关、征兵办公室人员,并吸收接兵干部参加定兵会议,对应征青年逐个审查,定兵。兵员确定后,由县兵役机关向接兵人员办理新兵交接手续,完成新兵交接工作。新兵起程前,召开欢送大会,欢送新兵起程入伍。
  1991年至2005年,全县共征集新兵1941名,年均征兵129名,没有发生过因质量问题而被退回者。
  拥政爱民
  1991年后,县人武部坚持“双向服务、双向共育”的原则,认真贯彻创建河西“双拥模范走廊”的指示,确保双拥共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先后协调驻军、组织民兵骨干军训初、高中学生2.5万余人(次),在各中学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2000年至2005年,先后13次为贫困群众进行捐助,捐资15300余元,捐助衣物320余件。在东寨镇上四坝村建立希望小学,资助部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每年资助2000余元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在入户助民致富活动中,县人武部和基层民兵连队共结对帮扶240余户村民。2001到2003年,组织全县民兵和驻军共3万余人次参加县城绿化建设,植树10万余株,造林面积近600亩,在各乡镇建起“国防林”、“民兵林”。2002年,在县城东区国道312线两侧,建起占地500亩的全县第一片“国防林”。1994年至2006年,永昌县先后五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