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48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军事
分类号: E289
页数: 6
页码: 199-20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昌县军事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县人武部、民兵、预备役、驻军、人民防空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军事

内容

第一节 县人武部
  永昌县人民武装部(简称县人武部)是永昌县的军事领导机关,又是县政府的兵役机关,受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1991年至1994年11月,县人武部隶属地方编制,称甘肃省永昌县人民武装部,编制21人,内设办公室、军事科、政工科,下辖10个乡镇人武部和5个企业人武部。1994年12月,归军队建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永昌县人民武装部,隶属金昌军分区管理,设部长、政委各1人,下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2005年,编制现役军官7人、士官1人,实有干部9人。下辖乡镇人武部10个、企业人武部5个,编配专职干部29人。
  1991年至2005年,部长先后由吴自升、卢来记、聂兴祥、姚发岐、杨等怀担任;政委先后由樊生胜、钟世发、李建军、丁茂峰、许军、高林忠担任。
  正规化建设
  1991年后,县人武部确立正规化建设“五个一”的奋斗目标,即:建设一个过硬的党委班子、建立一流的正规化管理机制、建设一流的正规化营院、锻造一支军政兼优的后备军、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加大正规化建设步伐。1999年,县委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实践出以党管武装专题述职制度为突破口,促进基层武装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新途径,经金昌军分区总结推广,在兰州军区全面开展起来。2001年7月,召开全县基层党管武装第一书记述职会议,其经验在总政治部《群工简报》上转发。
  1998年后,县人武部对危旧房屋进行改建,完善民兵武器仓库、训练基地、车库等各类办公设施建设。2002年10月,军分区对全县基层武装部、营连部规范化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均达到规定标准。2003年5月,建成集商业网点和干部住宿楼于一体的综合楼。2004年3月,对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整修,投入资金20多万元,统一基层人武部、民兵营(连)部的建设标准。2003年至2005年,朱王堡镇、水源镇、南坝乡、农垦公司等乡镇、企业先后改建办公楼,对人武部的办公设施和营连部建设进行更新完善,县人武部先后多次派人前往检查指导,对营连部建设先进单位给予经济援助和物质奖励。
  兵员征集
  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兵员征集工作均按1984年修订的兵役法实施,每年兵员征集工作的方法、步骤大致相同,具体操作上略有差异。征兵工作一般程序为:①召开会议,布置任务。按照“前期准备、宣传动员、体检政审、复查定兵、交接起运、小结讲评”六个阶段,县政府拟制工作计划,召开征兵工作会议。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征兵体检、政审、定兵和其他纪律规定,进行责任分工,研究抓落实的具体措施。成立征兵办公室,开设征兵工作值班电话和投诉电话,解答群众难题,接受群众监督。县公安局、卫生局也相应成立政审和体检领导机构。②进行宣传动员。把征集兵员的时间、条件、方法、步骤及政策界限等,向群众和征集对象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给各乡镇下发动员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和“致应征对象公开信”。配合电视台制作“公民应征入伍”宣传动员专题片,扩大宣传效果。通过深入群众宣讲、适时组织群众座谈等方式,增强公民依法服兵役、廉洁征兵的自觉意识。③体格检查。县人武部抽调卫生医务人员成立新兵体格检查站,组织体检人员进行培训,补充体检设施和医疗设备,基本达到了体检站“封闭条件好、标志明显规范、医疗设备齐全”的要求。体检时组织适龄青年到体检站,进行封闭式体检,报名青年身体有明显缺陷的,经目测后予以淘汰,当日体检结果及时上封并由专人保管。体检严格按照国防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应征公民体检标准》进行。1991年至2005年应征公民的身高、体重分别为男性160厘米以上,体重47公斤以上;女性155厘米以上。城市青年增加性病(USR)检查。④政治审查。对体检合格准备参加政审的人员名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兵办公室组织人员到其所在单位和公安派出所,对其政治表现、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进行审查。对被羁押、受审查、起诉、审判及处罚者,或正在服刑及依法剥夺政治权利者,不予征集。政审过程统一由公安、教育、征兵办公室人员实行联合政审。⑤定兵、交兵。县征兵领导小组组织兵役机关、征兵办公室人员,并吸收接兵干部参加定兵会议,对应征青年逐个审查,定兵。兵员确定后,由县兵役机关向接兵人员办理新兵交接手续,完成新兵交接工作。新兵起程前,召开欢送大会,欢送新兵起程入伍。
  1991年至2005年,全县共征集新兵1941名,年均征兵129名,没有发生过因质量问题而被退回者。
  拥政爱民
  1991年后,县人武部坚持“双向服务、双向共育”的原则,认真贯彻创建河西“双拥模范走廊”的指示,确保双拥共建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先后协调驻军、组织民兵骨干军训初、高中学生2.5万余人(次),在各中学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2000年至2005年,先后13次为贫困群众进行捐助,捐资15300余元,捐助衣物320余件。在东寨镇上四坝村建立希望小学,资助部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每年资助2000余元帮助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在入户助民致富活动中,县人武部和基层民兵连队共结对帮扶240余户村民。2001到2003年,组织全县民兵和驻军共3万余人次参加县城绿化建设,植树10万余株,造林面积近600亩,在各乡镇建起“国防林”、“民兵林”。2002年,在县城东区国道312线两侧,建起占地500亩的全县第一片“国防林”。1994年至2006年,永昌县先后五次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县”。
  第二节 民兵 预备役
  民兵整组
  1991年后,县人武部进行民兵整组工作,按照训用一致、训战一致的原则,重点加强了民兵应急分队、民兵技术分队和民兵专业分队的建设,实行基地化、规范化训练。对金融、卫生、税务、交通、邮电等企事业单位的民兵进行调整,新组建防化、道路抢修等12个民兵专业分队。各乡镇在人员集中、交通便利、经济基础好的村组建基军民共建防洪坝干民兵连,基层民兵连队建设基本达到制度健全、设施配套、活动经常的要求。完善了战备预案、方案,实行民兵训练基地化,分专业、兵种对民兵队伍进行训练,施训率100%。
  民兵训练
  199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和金昌军分区在永昌县召开民兵基层建设经验交流会,表彰了42个基层民兵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1994年,县人武部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民兵训练基层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7月1日,民兵应急分队参加金昌军分区组织的全市民兵“7.1”处突实兵维稳演练。1999年,县人武部研制的激光打点器在省军区组织的科技练兵成果展示会上荣获二等奖,被推荐参加兰州军区科技练兵成果展。2000年,河西堡民兵应急连在金昌军分区组织的民兵应急分队拉动演练中,取得汇报表演课目第一名。2000年7月,举办全县第一届“兴武杯”民兵军事大比武。2001年6月28日,组织全县民兵进行军事大会操,接受军分区和县委领导的检阅。2003年8~9月,全县4个专业技术分队、1个对口专业分队、1个应急分队和25名专职武装干部,共328人在县民兵训练基地参加军政训练,经考核,各项成绩均达到良好以上水平。2004年6月,民兵应急分队拉动演练及防暴队形变换课目汇报获得全市民兵训练表演优秀课目奖。6月26日,县人武部组织的服预备役退伍军人应急征召演练。2005年9月,县人武部组织一期为期15天的民兵迫击炮训练,9月29日参加金昌军分区“民兵基层建设暨训练观摩会”汇报表演,受到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预备役
  预备役制度是中国现阶段实行的一种国防制度。“兵役法”规定:“凡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应征服现役的以外,均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预备役人员平时在自己的岗位上生产或工作,接受一定的军事训练,国家一旦需要,即应召到军队服现役。退出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士兵和军官,以及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到达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后30天以内,必须到当地县、市人武部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2005年,全县服预备役退伍军人为1049人,其中普通兵857人,各类专业技术兵192人。
  第三节 驻军
  84899部队
  1986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84899部队移防河西堡镇。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1994年4月24日,前往兰新公路永昌段执行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通信施工任务。同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支援地方建设先进单位”。1997年6月,赴青藏高原执行光缆施工任务。7月,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8月,奉命前往青海格尔木执行光缆施工任务,在援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中,被兰州军区评为先进单位并记集体三等功一次。9月7日完成施工任务返回,受到群众热烈欢迎。1998年8月,因军队编制体制调整,84899部队裁减后移防84815部队营区。
  68008部队
  2000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8008部队移驻河西堡镇原84899部队营区。至2005年,先后与驻地十余所学校和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共建关系,与河西堡镇河东堡村、鸳鸯池村结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子,与4名在乡老复员军人结成重点优抚对象帮扶对子,5名官兵担任驻地学校国防课外军事辅导员。先后出动官兵300余人次,车辆6台次,为金昌火车站、河西堡汽车站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出动官兵700余人次,车辆14台次,为喇叭泉林场、312国道、212省道、驻地河东村植树15.5万余株。2004年3月,参加河西堡镇河东村绿化灌溉渠工程,完成长300米、宽2米、深1.5米的开挖任务。2005年9月,参加金昌市供水管道工程,完成长500米、宽1.2米、深2.8米的开挖任务。先后为受灾群众捐款5000余元,为保护母亲河工程捐款9890元,为7名贫困学生捐款7800元。成立智力助民服务队,开展科技助民、智力助民活动,送科技、送知识下乡,主动提供闲置房屋和优惠政策,与6户农民签订租房合同,帮助村民发展养殖业和服务业。出动官兵3000余人次,为金化集团卸矿渣和煤3万余吨。2003年4月,8名战士与火车站巡警巡逻,参与保卫铁路干线活动,每年派出官兵50余人(次)为河西堡镇中学、永昌四中、永昌职中、农垦中学等学校军训学生,在军民共建活动中发挥了作用。2004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
  武警县中队
  武警县中队的全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甘肃省总队金昌市支队永昌县中队,主要担负处置突发事件,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社会治安,逮捕和押解人犯,看守监所,警卫党政领导机关,执法、护法、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重大任务。1997年4月,县委、县政府拨款55万元,修建1栋3层拥军楼,改善武警官兵的办公和生活条件。1998年8月13日,县邮电局招待所发生特大火灾,武警中队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奋战1个半小时,扑灭大火,救出群众十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1999年7月12日,县红光园艺场发生洪灾,武警中队参与抢险救灾,经过一天奋战,救出群众3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第四节 人民防空
  1984年3月,永昌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改称人民防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隶属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理。1987年,县人防办公室划归县人武部管理。1994年12月,县人武部归军队建制后,县人民防空办公室复归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理。
  1991年至2005年,市、县财政和县人防办自筹资金对早期人防工事进行维修和加固清理。2002年7月起,全县将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正式纳入城市建设的规范程序之中。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