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信访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90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信访工作
分类号: D625
页数: 1
页码: 1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人民政府信访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机构、制度建设与工作情况等。
关键词: 永昌县 人民政府 信访工作

内容

机构
  1991年,中共永昌县委、永昌县人民政府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共有人员编制6人。1996年,改为县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对外仍称中共永昌县委永昌县人民政府人民来信来访办公室,人员编制3人。2005年12月,更名为永昌县信访局,改为县政府部门管理机构,归口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管理,以县政府办公室管理为主,为正科级机构。
  来信来访情况
  1991年至2005年,县信访办公室受理来信来访2046件(次),年均137件(次)。其中来信883件,年均59件;来访1163批(次),年均78批(次)。其中反映建议类22件(次),揭发控告类155件(次),申诉类272件(次),求决类1313件(次),其他类56件(次)。15年间,信访量呈“高—低—高”变化趋势。1991年至1994年,年均信访量142件(次),主要反映是机构改革、旧城改造而涉及的房屋拆迁等问题。1995年至1998年,年均信访量65件(次),信访活动平稳,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突出特点。1999年至2000年,年均信访量174件(次),信访量增大,群众所反映的问题趋于复杂。其主要上访原因:一是由于天气干旱,水量锐减,水库蓄水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发生农业与工业抢水矛盾,东、西河及城关群众大批集体上访。二是城市拆迁改造中,拆迁户上访反映拆迁补偿费太低或安置不满问题,发生个别拆迁户越级赴省进京上访事件。三是因西气东输工程、永山高等级公路、金武公路征地发生的矛盾纠纷,涉及到六坝、东寨、水源、朱王堡、城关、焦家庄和红山窑等乡镇。四是城关镇北海子村三社、黄家学村三社和中庄子村三社群众对县政府于1992年县城改造时用户口换土地安置拆迁户做法不满而发生上访问题。
  制度建设与工作情况
  1999年开始,全县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驻永有关单位签订《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其中乡镇信访工作考核成绩自2002年开始列入全县综合目标管理责任进行奖惩。2001年,永昌县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各乡镇及县直、驻永有关部门和单位亦相应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2003年,按照全国统一安排部署,全县开展群众重点上访问题专项治理工作。2004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度》、《信访问题领导包案责任制度》和《信访问题挂牌督办制度》。2004年底至2005年,全县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众性事件。2005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信访问题突出单位定期通报制度和领导谈话制度》。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