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政研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91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政研工作
分类号: D625
页数: 2
页码: 114-11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委员会政研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政策研究、体制改革工作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委员会 政研工作

内容

1988年9月,县委农村工作部改名为中共永昌县委政策研究室。1985年7月,县政府成立永昌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92年5月,县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与县委政策研究室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2005年12月,县政府机构改革,撤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
  政策研究
  1991年后,永昌县政策研究工作紧紧抓住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各年度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广泛调查,悉心研究,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15年间,共撰写各类调研材料和领导讲话稿263篇,在中央、省、市报刊、杂志发表56篇,获市级奖励7篇。出刊县委内部刊物《永昌调研》56期,收集汇编书刊8种,发行800册,编写近20万字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摘编改革动态及农村政策60条。
  体制改革工作
  机构改革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基本政策原则,县体改办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积极组织、配合参与《永昌县县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永昌县县级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永昌县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对全县党政机构及其人员编制进行压缩、精减,通过改革,县委、县政府各部门强化和增加宏观管理职能,下调、转移微观管理职能,理顺各种关系,提高了工作效率。
  农村体制改革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的要求,初步建立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依法有偿转让、转包、出租为内容的土地流转制度,有效指导全县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加大农村小城镇综合改革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制度改革。
  企业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企业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目标,分类指导,重点突破,因企施策,采取“规范完善、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嫁接改造、破产淘汰”等多种形式,对企业进行改革、改组和改造,取得实效。
  住房制度改革按照国家房改政策,制定《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居民住房购房提供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住房装修贷款。在全县建立住房建设商品化,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
  科教体制改革科技体制的改革上,优化科技组织结构,分流人才,转换机制,引导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经济建设,以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着力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民营科技型事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上,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鼓励多形式、多渠道筹资办学,狠抓基础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农村,建立起“5963”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五条保障线(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互助、优抚安置),九项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救灾工作分级管理负责、救灾储备粮、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社会统养、五保供养以乡镇统筹、基层党组织与贫特困户结对子帮扶、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六大服务网络(救灾救济、五保供养、优抚安置、养老保险、婚丧服务和残疾人福利),三级管理机构(县、乡、村)。在乡镇推行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工作。在城镇,进一步健全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职工社会养老统筹和医疗制度改革,覆盖面逐年扩大。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