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90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625
页数: 2
页码: 113-11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委员会统战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民主党派工作、宗教工作、民族工作、对台、侨务工作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委员会 统战工作

内容

1982年12月,县委统战部恢复。1992年5月,全县机构改革,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县工商业联合会合署办公,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
  民主党派工作
  2005年,全县有5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近60名成员,黄埔同学会成员4名。各民主党派在县委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参政党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政议政,为全县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族工作
  2005年,全县有回、满、藏、蒙古、裕固、朝鲜、白、壮、土、苗、布依、哈萨克、俄罗斯、土家、东乡族等15个少数民族,405户、1121人。15年中,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少数民族政策,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生产、生活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宗教工作
  1991年后,永昌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开放和恢复宗教活动场所,成立爱国宗教团体组织,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维护”教育活动,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至2005年,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教群众2500多人,经政府依法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11处。
  1991年9月,成立永昌县佛教协会理事委员会,加强对全县佛教工作的领导和宗教场所的管理。1992年、1993年、1995年、2002年先后批准开放五佛寺、大觉寺、云庄寺和圣容寺为佛教活动场所。
  1999年,在全县天主教界进行以“独立自主自办”和“四个维护”为主题的天主教综合治理工作,在城关镇成立天主教爱国会,使“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深入人心,维护全县天主教界的稳定。
  1999年,组织成立永昌县河西堡镇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在城关镇批准设立基督教活动点,加强对基督教活动的管理。
  2002年,批准并修建清真寺1座,并从临夏老王寺聘请阿訇1名,加强全县伊斯兰教的管理。
  对台、侨务工作
  全县共有台属18户,侨眷33户。15年间,县委统战部、县民族宗教侨务办公室按照中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大力宣传《反分裂国家法》和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保护全县侨眷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共接待回永昌县探亲的台、侨胞8人(次)。同时,密切与台、侨属的联系,建立台、侨属登记册,在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台、侨属45人(次)。积极发挥台、侨属同海外亲人的联系,通过宣传永昌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形势,鼓励和引导港澳台同胞投资经商,为全县经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