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政法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89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政法工作
分类号: D625
页数: 4
页码: 110-11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委员会政法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国家安全、铁路护路联防、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队伍建设等。
关键词: 永昌县 委员会 政法工作

内容

县委政法委员会成立于1982年6月,是县委领导全县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政法委员会书记在2001年之前由县委副书记兼任,2001年后设为专职,并任县委常委。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是协助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简称县综治办),成立于1991年9月,与县委政法委合署办公。县委“610”办公室是永昌县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县委政法委。县委政法委员会内设县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维护稳定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严打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国家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15年来,政法、综治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全县大局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目标,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意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了全县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打”整治1983年、1996年、2001年,中共中央先后部署“严打”整治斗争。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县政法部门结合实际,在全县安排阶段性专项斗争,重点打击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带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以及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犯罪活动,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以“破大案、挖团伙、追逃犯、抓禁毒”工作为重点,通过开展“百日严打”、“冬季行动”和重点整治等行动,对故意杀人、贩毒、非法贩运爆炸物品、诈骗、重大抢劫、盗窃、伤害、非法拘禁儿童、使用爆炸物品敲诈勒索、破坏电力设施等重大案件予以有力地打击,维护了社会秩序。先后破获1996年“4·14”特大跨省区盗车团伙案,周定智等系列团伙盗窃案;1997年“7·12”宋子良杀人案及盗掘沈再思古墓案,“7.18”任彦、刘在昆杀人劫车案,石埃彦诈骗金昌石油公司40吨汽油案;1998年“7·22”马明、孙文抢劫杀人案;1999年杜升、邹志清等非法贩运爆炸物品案;2003年“1·15”梁吉成使用爆炸物品敲诈勒索案,“4.26”李继忠、韩俊礼重大抢劫、伤害案和“9·30”常成善故意杀人案;2004年“2·21”劫车杀人案,“6·02”故意杀人案,“7.18”霍继智、霍继波抢劫案和崔伯英等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案件等重大案件,有力地打击了各类刑事犯罪分子。至2005年,县委、县政府,共表彰“严打”斗争先进集体7个、先进工作者46名。
  禁毒1993年底至1994年,河西堡地区毒品犯罪呈蔓延势头,县委、县政府及时做出《关于禁毒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决定》,开展“全力扫毒”专项行动。筹资修建戒毒所,遏制了毒品犯罪的势头。1999年,县公安局成立禁毒大队。2000年,成立永昌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2001年,永昌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无毒县”,2004年晋升为“二级无毒县”。2005年4月,共建立社会帮教小组377个,帮教成员1508人。新城子、红山窑、焦家庄、六坝、南坝、水源、朱王堡等7个乡镇达到一级无毒乡镇,城关镇达到二级无毒乡镇,河西堡镇、东寨镇达到三级无毒乡镇。至2005年,共破获毒品违法案件121起,缴获海洛因1948.7克、鸦片7478.05克。
  治安防控1998年,永昌县开始建设群众联户联防治安防控体系。2003年,以抓城镇防控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在城关镇、河西堡镇10个社区设立警务室,可防性案件发案率得到有效遏制。2004年6月,成立社会治安联防指挥部,在县公安局设立办公室,各乡镇成立联防指挥所,在城关镇、河西堡镇分别组建由治安警、刑警、交警、武警等20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并安排20名城镇复退军人组成2个保安机动巡逻队,从城镇下岗再就业人员中给城镇10个社区聘用综治员114名,给8个农村派出所聘用综治员24名,统一工作标识,在城镇和农村乡镇政府驻地开展联防巡逻。2005年4月起,在朱王堡镇朱王堡、新堡子、流泉村开展以“预防农电设施被盗、预防入院盗窃牲畜、预防入室盗窃钱物、预防火灾事故发生、预防邪教赌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群防群治工作,建立以乡镇领导干部包村、派出所民警包片、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巡逻人员包日的“五包”工作机制。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于6月9日在朱王堡镇召开全市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现场会,之后在全县确定21个示范村为重点整体推进。至2005年,全县111个村全面组织实施了此项工作,基本实现了社会治安“预防早、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1991年后,建立各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及时化解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各种矛盾纠纷隐患。重点调处因企业改制、征用土地、城镇拆迁、职工下岗就业、林地草场、水事纠纷等方面出现的一些上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重点有1997年因灌水矛盾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因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占地在东寨镇和焦家庄乡引发的群众集体阻挠施工事件,焦家庄乡农户因放牧与永昌羊场发生的草原纠纷,新城子镇农民聚众到肃南县皇城草原乱挖药材引起的群体性事件。
  创建活动1997年,以朱王堡镇三沟村和水源镇为试点,创建“安全文明(村)小区”。1999年,全县有安全村54个、安全小区9个,10个乡镇及91个单位列入治安模范单位。2005年4月,开展创建“平安永昌”活动,印发《永昌县创建“平安永昌”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平安乡镇、村、社区、单位、学校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当年命名平安乡镇1个、平安村11个、平安社区2个、平安学校3个、平安企业3个,命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6个。永昌县被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委命名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国家安全
  1997年8月,永昌县国家安全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2004年5月,办公室改设在县委政法委。同时,在10个乡(镇)和有涉外接待业务的县招商局、文化局、水利局、东区管委会、永昌大酒店等5个单位组建国家安全领导小组,确定信息联络员,建立工作制度。
  铁路护路联防
  1997年4月,根据省、市要求,铁路护路联防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招聘护路队员22名,组成3个联防队进驻宗家庄、东大山、青山堡3个车站,开展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至2005年,全县设有宗家庄、东大山、青山堡3个护路联防队,有队员18名,担负兰新铁路32千米的护路联防工作,涉及沿线2个乡镇、9个行政村、32个社、1个农场和3所中小学。
  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
  县内“法轮功”邪教组织滋生于1997年,与此同时,一些冒用宗教名义的邪教组织如“门徒会”等也在永昌县蔓延发展,涉及全县10个乡镇。邪教组织用歪理邪说蛊惑、蒙骗群众,从事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现实危害。1999年,中共中央作出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决定后,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安排部署,成立永昌县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代称“623”办公室。2003年6月,更名为县委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代称“610”办公室,与县委政法委合署办公,专门组织协调开展此项工作。
  队伍建设
  在全县政法队伍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教育、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项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教育和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开展“公正执法树形象”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等活动。县委政法委聘请6名社会监督员,公、检、法、司机关聘请117名社会监督员,对政法系统各部门的工作和领导干部、干警队伍进行社会监督。2005年底,政法部门共有干警254人,其中公安局139人、检察院37人、法院61人、司法局17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