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8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宣传工作
分类号: D625
页数: 6
页码: 102-10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委员会宣传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宣传思想工作概况、理论教育活动、理论著述等。
关键词: 永昌县委员会 宣传工作

内容

1991年后,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全面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项主要任务,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宣传思想工作概况
  理论武装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武装各级党员干部的首要任务,突出“三项工程”(突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工程”,突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这个“基础工程”,突出青少年这个“希望工程”),建立完善“三项制度”(建立完善县委中心学习组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乡镇党委、县级各大党委中心学习小组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各部门、各单位政治理论学习考核制度),重视加强“三个阵地”建设(重视发挥县、乡两级党校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集中培训工作,积极组织理论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对谈;重视以广播电视为主的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开办理论学习专栏节目,营造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促进工作的良好氛围;重视各系统、单位的理论学习、宣传阵地建设),采取“三种好形式”(采取邀请专家学者到永昌现场讲授、开展理论对谈的好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质量和水平;采取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专题报告会等好形式,推动理论学习深入发展;采取利用电教开展理论教育的好形式,把党员理论教育落到实处)。在狠抓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产生一批指导实际工作、服务永昌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
  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对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生产实践以及成功经验进行深入宣传,在全县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重大会议和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宣传报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精心组织“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两个务必”作风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促进和推动各项专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坚持把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头戏”,加强同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的联系与协调,采编反映永昌改革与发展新举措、新成就的新闻稿件,积极宣传永昌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新气象、新成就,扩大永昌的对外影响力。1992年,为了把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上来,确保“三大工程”的顺利完成,多次邀请新华社甘肃分社、甘肃日报社、甘肃电台等新闻单位的记者到永昌县采访报道,在《新华每日电讯》、《甘肃日报》等中央、省级报刊、电台报道了永昌发展经济的生动实践,在县内外营造了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2004年,反映致富项目入户工程的新闻报道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开创永昌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的先河;不断加大对外宣传阵地建设和外宣品制作力度,广播电视硬件、软件建设有长足发展,广播电视节目、栏目的形式进一步丰富,宣传质量和宣传水平不断提高;筹建开通集党的建设、宣传信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商务动态等内容为一体的“永昌宣传文化网”,完成《丝路明珠——永昌》对外宣传画册、宣传邮册和宣传专题片的编印制作,出版发行汇集对外宣传永昌新闻精品佳作的宣传书籍《记者眼中的永昌》,扩大永昌的知名度,为外界了解永昌、投资永昌、建设永昌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紧密结合永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同时期各行各业的工作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创新工作形式,设计工作载体,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在机关,主要抓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认真组织开展了整顿机关作风、“三讲”、“五算五比五看”、营造“三个环境”大讨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以双文明评议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教育、维护社会稳定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农业实用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德治村”、“依法治村”工作,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企业,针对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的系列思想教育活动,重视下岗职工的思想教育、抓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培训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五爱”、“四有”为主题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活动、“雏鹰行动”和“以德治校”工作。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讲,集中进行网吧专项整治,形成党政群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重视在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召开永昌籍在校大学生代表座谈会,激发他们为家乡的现代化建设争光添彩的学习热情。加强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县革命烈士陵园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昌市国防教育基地;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宣传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进行巡回报告,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永葆先进性的工作积极性。
  精神文明创建坚持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创建活动为重点,精心设计载体,积极开展活动。文明城镇创建工作方面,主要围绕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旅游景点、公共场所、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县城街道拓宽改造和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定期开展专项治理和集中整治活动,改善城镇形象,提升城镇品位。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方面,坚持以“四村”建设为重点,以“十星级文明户”为抓手,开展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新农村活动,组织开展创建卫生村镇活动、文明乡镇竞赛活动以及五好文明户、卫生示范户、绿化美化庭院示范户、科技致富示范户等评选活动。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以文明村为发展动力、以小康村为发展目标,从道路硬化、庭院经济、沼气推广、住宅改造等入手,加强高标准小康住宅的规划与建设,积极引导群众创建以暖廊房、卫生厕、安全水、沼气能源等为主要标志的美好家园,农村人居环境、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文明行业创建以“营造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推进优质服务”、共铸“诚信永昌”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诚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进家庭主题宣传活动、“三化”达标创优、“双十佳”争创评选、行风评议、“百名十佳”争创评选活动及文明单位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良好的行业新形象。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三下乡”(文化、科技、卫生)、“西部助学工程”、“学雷锋、树新风”、“扶贫济困、情暖永昌”等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文化艺术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每年结合春节、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纪念日,组织开展社火表演、元宵灯展、焰火晚会、文艺演出、影视展播、职工歌咏比赛、民间曲艺调演、书画摄影作品展、广播操比赛、篮球赛、排球赛、乒乓球赛、中国象棋赛、青年歌手大奖赛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改善农村文化活动条件,全县各乡镇、村均建起文化站(室),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成为农民群众农闲时节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切实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2004年完成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分设,2004年至2006年相继建成4个示范性乡镇文化站和1个县级宣传文化中心,并充分发挥其阵地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带动和促进全县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文联工作,定期召开县文联全委(扩大)会,广泛开展文学笔会和采风联谊活动,促进全县文艺事业的不断发展。坚持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立足本县,突出特色,狠抓精神产品创作,积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实践,深入生活。出版《神矢》、《蓬随风转》、《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永昌圣容瑞像寺》、《永昌宝卷》、《永昌史话》、《金昌民间俗曲》等一批优秀作品,有多件文艺作品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成功组织举办“省‘情系陇原’艺术团赴永昌慰问演出”活动,舞蹈《骊靬古韵》参加全省调演并获奖,舞蹈《骊靬随想》参加2005年甘肃电视台举办的金昌市电视文艺晚会“与时代同行”专场演出,受到省、市领导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重视和加强对骊靬文化的研究宣传,创办《骊靬》文学刊物,成立骊靬文化研究会,出版发行《骊靬书》、《骊靬——千古之谜解》、《骊靬探丛》等文化研究专著。中央电视台、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甘肃电视台、香港《文汇报》、《甘肃日报》等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到永昌采访报道,在国内外掀起新一轮骊靬文化热潮。
  理论教育活动
  1991年至1995年,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七中全会、十四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和县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精神为重点,通过开展经济工作大讨论、举办培训班、组织报告会、座谈会、撰写理论文章等形式,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陈旧、胆子不大、闯劲不足的传统观念,促进全县人民思想大解放,增强振兴永昌经济的信念和决心,推动全县经济工作快速发展。同时,针对苏联“8.19”事件后的加速演变,深入开展反和平演变的宣传教育,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稳定人心。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一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宣传活动,狠抓特色理论的学习,组织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邓小平文选》。以“二五”普法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
  1996年至2000年,坚持把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作为理论宣传教育的重点,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双学”活动,开展学习、宣传、弘扬张家港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认真抓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群众的工作,在县级及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组织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穷则思变、穷而思进”专题教育活动和“学习党章、增强党性”为主题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西部大开发,我们怎么办”为主题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使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精神深入人心,使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2001年至2005年,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县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简称“学教”活动)为契机,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宣讲对谈与举办培训班相结合、理论研讨与撰写体会文章相结合等方式,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为“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认真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在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实践‘三个代表’,争创一流业绩”党性实践活动,举办多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文明市民守则、公约及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班;狠抓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教育,在全县兴起学习WTO基本知识的热潮,兴起学习党的十六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兴起学习江泽民“5·31”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认真组织开展“以德治村”试点工作,广泛开展“八项教育”、“六项活动”和“三项治理”,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全县党政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中实施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提倡机关干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经济、法律、业务和公用知识,开展学电脑、学外语、学讲普通话“新三学”活动,建立落实日读、周学、月论、季查、年考的“五步”督学机制,全县干部职工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机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深入开展“以德治校”工作,通过在全县中小学实施“八项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科学文明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三项活动”(十佳文明学校评选活动、十佳文明教师评选活动、十佳文明学生评选活动)、抓好“三项建设”(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形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教风,文明守纪、尊师勤学的学风,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体系。突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党委中心学习组的龙头作用,通过组织专题学习、开展理论宣讲对谈、举办理论报告会、研讨会、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坚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组成张祯、徐克贤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全县范围内进行巡回报告,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理论著述
  1996年,编印《弘扬张家港精神学习材料》3000册。2000年,编印《全县三讲教育问答50题》。2001年,“学教”活动期间,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等部门编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件汇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问答100题》及《“三个代表”指航程》、《歌唱西部大开发》等材料。2003年,编印宣传册并制作宣传专题片《丝路明珠——永昌》。2004年,编印《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永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优秀论文选》,建立开通“永昌宣传文化网站”。2005年,编印《抗日战争中的永昌人》2000册,《记者眼中的永昌》1000册。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