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86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2
页数: 5
页码: 98-10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委员会组织工作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工作等。
关键词: 永昌县委员会 组织工作

内容

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管理1990年,全县共有党员7072人。15年间,全县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坚持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加强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培养、吸收青年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使党员数量均衡增长,结构、分布明显改善,素质不断提高。制订《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意见》,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三会一课”(支部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和上党课)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通过自我评价、民主评议、组织评鉴、评价和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等五个环节,认真开展党员冬训和党员民主评议工作。
  党员教育1991年至2005年,县委组织部以举办各类培训班为主要方式,坚持对党员及其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平均每年举办培训班40期以上。主要教育培训内容:1991年至1995年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共十四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学,现代科学知识,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经济法律法规。1996年至2000年为中共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报告、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2001年至2005年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共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项目管理,WTO知识,公务员有关知识等。
  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分别开展“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四次大规模的党员及其党员干部教育活动。其中2001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经中央、省、市督查组抽查后,做法和成效得到肯定,永昌县被推荐参加中央“学教”办组织的全国14个县参加的“学教活动试点县经验交流座谈会”。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永昌县被中央确定为全国群众满意度测评试点县,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专门派员莅临指导试点工作。由于测评试点工作组织严密,工作到位,达到预期目的,永昌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990年,全县有基层党委19个、党组5个、党总支13个、支部304个。2005年,有基层党委24个、党组9个、党总支29个、支部458个。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5年间,县委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关键性工程来抓,切实加强乡(镇)、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乡村阵地建设,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993年,抽调8名机关干部到村委会挂职(3人任村党支部副书记,5人任村委会副主任)。1994年,选派10名懂经济、会管理的中青年干部到村委会挂职,并从县直机关抽调31名干部,和省、市抽调的机关干部一起到村委会帮助工作。1995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和《永昌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1995~1997)三年规划》。1997年,按照《中共永昌县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工作的决定》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进“五好”村、“六好”乡(镇)党委建设。1998年,制定并开始实施《永昌县1998~2000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同年,县委组织部会同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制定《永昌县1998~2002年农村党支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办法》。2000年,县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联合筹资近30万元,先后3次为全县111个村配备电教设备。7月,在朱王堡镇召开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安排部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2001年10月,从各乡镇选派28名党支部书记,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以驻村挂职的形式,进行为期15天的考察学习。12月,选派10名乡镇党委副书记到上海市参加西部开发干部研讨培训班学习。2002年后,市、县组织部门共筹集建设资金80多万元,用于改善乡村及社区办公条件。2003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通知》,明确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同年,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5月组织召开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暨“双培双带”工程分片现场会。2004年,永昌县被省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称号。
  非公经济、企业和社区党组织建设1991年后,县委采取区域联建、行业连锁、企企联合、挂靠村(居)、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以创建“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反映好”的“五好”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培育非公经济组织党建示范点2个。对有条件成立党组织的企业,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使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建联系点、联席会、议事会等制度,调整社区党组织设置,撤销河西堡镇、城关镇的社管办党总支和居委会党支部,成立2个社区党工委、10个社区党总支、49个社区党支部。
  机关党组织建设县委十分重视机关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领导干部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好民主生活会,并结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内容,狠抓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为目标,狠抓政治理论学习,对党员进行党性实践教育,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干部工作
  1991年后,县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切实按照中央一系列关于干部工作的法规文件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构建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全县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
  选拔导向和人员编制县委坚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任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并注重把善于抓项目、敢于搞改革、用心抓落实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同时,结合历次县、乡机构改革,确定各乡镇、各部门领导干部职位设置和人员编制。2002年,按照机构改革精神,组织人事部门对各乡镇、各部门人员进行定岗、定责、定编(简称“三定”),确定全县机构改革和人员编制方案,对各单位人员编制、岗位职责、领导职数做了明确规定。在调整配备干部时,严格掌握和执行“三定”方案,从未发生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现象。2005年底,全县共有县级干部41人,科级干部592人。
  制度改革和监督管理1991年后,坚持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等制度。对干部的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监督,初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和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监督机制。把公开选拔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干部群众的公认度。结合县、乡机构改革和班子换届,调整、交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领导干部,重视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加强和改进干部考察、考核工作。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可靠依据。继续推行干部下基层锻炼挂职制度。2004年,县委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票决制。
  1995年,制定《永昌县党政群机关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永昌县事业单位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永昌县企业单位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永昌县科级干部考核办法》、《永昌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1995~1997)三年规划》和《永昌县干部培训(1995~1997)三年规划》,为干部管理和教育逐步走上规范化奠定基础。1997年,制定《永昌县企业干部选聘管理办法》,将已改制企业的干部任免权下放到董事会,未改制企业的干部任免权下放到企业主管部门。1999年,进一步完善《永昌县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暂行办法》。2000年,按照省、市委关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通知精神,制定《永昌县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实施意见》,并对县供销社、就业局、国资局、永昌三中、骊靬宾馆5个单位的6个科级干部职位组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2001年,在全县公开选拔骊靬宾馆经理1名、女副乡镇长3名、乡镇计生站长3名、县农技中心副主任1名。2002年,对3个乡镇的女副乡镇长、计生站长和县农技中心副主任7个科级干部职位,以及教育、卫生系统的9个科级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2003年,对团县委、科技局、乡镇农技中心等副科级职位,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公示等一系列严密的程序,选拔出9名年轻干部。2004年,制定《永昌县科级干部交流实施意见》、《县委全委会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票决办法(试行)》和《县委常委会干部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票决办法(试行)》。2005年8月开始,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管科级干部后备库,选拔后备干部240名。其中科级71名,副科级169名。
  在监督管理上,根据《永昌县科级干部考核制度》对科级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干部谈话诫免制度、回复函询制度、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收入申报制度、领导干部向党组织回复群众反映本人有关问题制度等,充分发挥制度在监督干部中的作用,有效提高了监督的整体效能。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