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6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人口
分类号: C924.21
页数: 6
页码: 61-66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1年~2005年甘肃省金昌县人口发展情况,包括人口总量、人口构成、人口分布、人口变动几方面情况。
关键词: 人口 永昌县

内容

第一节 人口总量
  2000年11月1日零时,永昌县登记的总人口为247000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与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时的227574人相比,共增加19426人,增长8.54%,平均每年增加1880人,年平均增长0.80%。2005年,全县总人口为255200人,自然增长率5.79%。
  第二节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
  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10个乡镇登记的人口中,男性129309人,占52.35%,女性117691人,占47.65%。性别比为109.87(以女性人口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上升2.16个百分点。2005年总人口中,男性134296人,女性120904人,性别比111.08。
  年龄构成
  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10个乡镇登记的人口中,0岁至14岁的人口为61555人,占24.92%;15岁至64岁的人口为175380人,占71.0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65人,占4.07%。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岁至14岁人口比重下降1.4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3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永昌县是以汉民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有回、满、藏、土、白、壮、苗、蒙古、裕固、朝鲜、哈萨克、俄罗斯、布依、东乡、土家族共15个。
  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10个乡镇登记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5582人,占99.4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18人,占0.57%。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8990人,增长8.38%;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38人,增长44.69%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10个乡镇登记的人口中,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4852人,占1.96%;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24879人,占10.07%,接受初中教育的71305人,占28.87%;接受小学教育的89623人,占36.28%。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由631人上升为1964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8346人上升为10072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23174人上升为28868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36600人下降为36285人。
  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10个乡镇登记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32055人。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粗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5.45%下降为12.98%,下降12.47个百分点。
  第三节 人口分布
  200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10个乡镇登记的常住人口分布如下:城关镇36954人,河西堡镇53533人(包括青山农场726人),新城子镇24610人,东寨镇19659人(包括红光园艺场、东寨农场、玉皇地农场、永昌县工业开发区,计4767人),朱王堡镇28408人,水源镇21016人,红山窑乡24252人(包括黑土洼农场1261人),焦家庄乡20885人,六坝乡13252人,南坝乡4431。
  第四节 人口变动
  自然变动
  1991年至2005年间,全县总人口由229572入增加到255200人,共增加25628人。年平均出生率12.909%,死亡率4.662%,自然增长率8.1445%,年平均增长1708人。
  机械变动
  1991年至2005年间,迁入人口年均3676人。1992年迁入人口最多,为6159人,2002年迁入人口最少,为1796人。迁出人口年均3998人,1992年迁出人口最多,为5739人,2002年迁出人口最少,为2441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