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6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气候
分类号: P463.3
页数: 8
页码: 48-55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永昌县境内气候特征情况,包括分区气候、主要气象要素的情况。
关键词: 气候 自然环境 永昌县

内容

永昌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干燥多风,光照充足,温差悬殊,四季中春暖回缓,夏无酷暑,秋温骤降,冬无严寒。
  分区气候
  受地形影响,县境内分三个气候区:川区温和极干旱及温凉干旱气候区;浅山区温寒干旱及寒冷半干旱气候区;山区寒冷湿润及高寒很湿润气候区。惯称川区气候,浅山区气候,山区气候。
  川区包括朱王堡镇、水源镇和河西堡镇、六坝乡团庄等地,海拔在1400米至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8℃至7.6℃,最热月(7月)为19.5℃至24.6℃,最冷月(1月)为﹣10.6℃至﹣10.4℃。无霜期136天至150天,年平均降水量145毫米至180毫米,年日照时数2959小时至2962.7小时。
  浅山区包括城关镇、焦家庄乡、东寨镇、六坝乡部分地区和新城子镇、红山窑乡的农业种植区,海拔在1700米至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至7.0℃,最热月(7月)为14.5℃至19.5℃,最冷月(1月)为﹣13.1℃至﹣10.4℃。无霜期115天至145天。年平均降水量170毫米至320毫米,年日照时数2285.5小时至2959小时。无明显夏季,冬季长达214天,其余季节只有151天。
  山区海拔在2500米至4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0℃至1.2℃,无霜期小于110天,年平均降水量320毫米至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小于2285小时。无夏季,冬季长272天,春秋二季相连。雨量丰富,气候湿润。
  主要气象要素
  日照永昌县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959小时,年日照百分率在67%以上。太阳辐射强,辐射量大。一年中日照以夏、秋季最多,冬、春季最少。
  气温1971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气温为5.0℃,极端最高气温35.1℃,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28.3℃,出现在12月。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6℃。气温日较差大,一年中以春秋两季日较差最大,最大日较差为29.2℃。从气温变化看,全县气候逐渐向变暖的趋势发展,1961年至1970年年平均气温为4.7℃;1971年至1980年年平均气温为4.8℃;1981年至1990年年平均气温为5.0℃;1999年至2000年年平均气温为5.3℃;2001年至2005年年平均气温为5.8℃。2001年至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比20世纪60至70年代偏高1.0℃,比20世纪80年代偏高0.8℃,比90年代偏高0.5℃。另从最高气温与邻近市、县对比分析,永昌县比山丹、武威、民勤,平均分别偏低3.5℃、4.5℃、6.0℃,是夏季河西地区避暑的最佳气候区。全年平均无霜期144天,最长无霜期169天,最短无霜期111天,初霜从9月上中旬开始,终霜在5月下旬结束。
  降水1971年至200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201.7毫米,最多年为278.5毫米,最少年为110.5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66天。冬季降水较少,最大降雪量13.6毫米,年平均降雪天数36天。年平均积雪日数为28天,最大积雪深度11厘米。
  风 县域盛行偏西风,大风(8级以上)以春季最多,加之冬春季降水少、气候干燥,沙尘天气时有发生。年平均风速3.0米/秒,平均大风日数25天,平均最大风速20.0米/秒,最多风向频率W/18,最大风速28米/秒。8级以上大风最多年有40天,平均每年8天,沙尘暴出现最多年为12天,平均每年4至5天。
  蒸发 县内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1990.2毫米,接近降水量的10倍。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1991~2005)

《永昌县志(1991~2005)》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等部分组成,以述、记、志、图、表、录为主要体裁,以志为主,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顺序排列,全面记述了1991年至2005年永昌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