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46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3
页码: 1110-1112

内容

本志系1983至1990年在中共永昌县委领导下,县人民政府主持下,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编纂而成。其内容贯通古今,重点记述了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新编《永昌县志》经历了筹备、资料搜集、总纂、评稿、审订等程序。1982年6月由县委、县政府主持成立了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及县志办公室,开始调集人员,解决经费及有关问题。1983年县志办公室着手翻印旧县志,并发了关于征集地方志资料的通知、通告。1984年8月召开第一次永昌县志工作会议,决定县境内各乡镇、县属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包括中央、省、市厂(场)矿)编写部门志,为县志提供资料。遂开展了大量的、全面的资料搜集工作。部门志编写过程中,县志办公室多次举办编写人员培训班、评稿会,并深入到各编写单位审阅稿件和具体指导。截止1989年共完成部门志80部,共收集资料总数达1200万字(包括部门志),为县志总纂奠定了基础。
  1985年9月,召开第二次永昌县志工作会议,开始县志初稿试写。1986年下半年投入总纂,1988年底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并分送市、县有关单位和有关领导广泛征求意见。1989年4—8月全部完成“修改稿”。
  1989年9月底,由县委、县政府主持,召开了《永昌县志》稿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永昌县志编纂委员会委员、顾问及全体编写人员,邀请甘肃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田真、薛方昱,兰州大学张大可、冯绳武、刘光华,西北师范大学郭厚安、吴廷桢、樊修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张德芳、郝树声,甘肃省文史馆赵世英、甘肃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室陈泽奎、金昌市政府、市志编委会唐立贵、金昌市委党校康怀远、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刘洪勃,甘肃省地质六队黄保全等专家、学者共16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各专家、教授对县志修改稿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修志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对县志稿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评稿结束后,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再次修改,于1990年完成了“送审稿”,交县志编纂委员会初审。县志编委会先后两次召开会议,分工把关,进行了初审。继而上报县委、县政府复审,县委、县政府亦先后两次召开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联席会议,分配任务,把关复审,于1991年3月上旬结束复审,4月中旬上报金昌市终审,而后交付出版。
  本志编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两种倾向,即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某段历史。因此在内容安排上,本着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原理,按自然地理、人口、建置、经济、教育、文化、政治、人物、社会等次序排列。突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突出生产力的发展,突出经济(经济部类占全志的48%),并以经济发展为主体,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兴旺发展,突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突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体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历史事实。
  本志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历史资料可以给人以启迪,但现实资料更是各级干部决策的依据。因而设章立节摆脱旧志轻视经济的旧观念,充分考虑到当代各项事业的发展。如现代工业、国营商业、电力、广播、电视、医药卫生、乡镇企业等这些旧志没有的门类,均给予了充分的记述。
  本志切实地记述了永昌的自然风貌、风土民情、历史沿革、生产发展以及政治文化等,充分反映永昌县的地方特色,形成了本志的个性。
  本志横陈现状,纵述历史,以体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具体内容安排上基本以现代社会分工为依据,以类系事,事以类存,类为一志,作到具体明晰,系统记述,上至事物的发端,下至事物的终结(未终结者以志书下限为止),既陈前因后果,又讲发展过程,既写成绩,也写失误;不溢美,不隐恶,反映兴衰起伏的历史变化;客观划分阶段,不主观杜撰规律,按照事物自然呈现的阶段记述。
  旧志对地理位置用星野标定,不准确而且费解;对地质、气候、土壤、地下水等自然要素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甚至不予记述;山脉、河流只作静态记述;经济只记物产、田赋,不记生产发展,等等。本志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力求反映自然全貌。不仅用图表储存了大量的数字,以照片记录史实,而且在内容上依现代科学分类记述。如地理位置用经、纬度标定;记地质从地壳运动到地层构造;记气象从光照、气温、地温到降水;记水文从地表水到地下水;记土壤从种类到品质;经济内容既写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又写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自始至终摒弃迷信,尊重科学,体现发展规律,使整部志书成为一部具有自然科学价值与社会科学价值的新型地方志。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