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政府烈士传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3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华苏维埃政府烈士传略
分类号: K827
页数: 2
页码: 1037-1038
摘要: 本节收录永昌籍中华苏维埃政府烈士并记述其生平传略。
关键词: 苏维埃政府 革命烈士 永昌县

内容

张仲科(1918至1937),永昌县城人,木匠。红军西路军创建永(昌)山(丹)革命根据地期间,先后被选为永昌县城东南隅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代表。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主席,他和铁匠出身的苏维埃政府委员冯怀义,组织县城内外的铁工、木工等工匠四、五十人,在东街南家院红军兵工厂协助红军熔铸马尾弹壳,锻打长矛大刀,修理受损枪械,碾配研制火药;组织木工砍伐树木,协助守城部队架设城堡防御围栏,做了大量宣传、组织工作。红军撤离时,张仲科和苏维埃区(县)委员,青年大队长王思福随部队到水磨关后,即离队去祁连山沟躲避敌军。不料被敌人发现,解除了张、王的武器。于1937年元月上旬,被绑架交给敌军执法队,遭到敌人轮番悬梁吊打,刑讯逼供,受尽了酷刑。后又转押武威骑五师师部,于同年3月两人同被杀害于武威新城南城壕。
  王思福(1918至1936年)永昌县城贫民,1936年12月5日任苏维埃永昌区(县)委员,负责军事工作,兼任青年大队长,青年大队是区苏维埃政府的一支最活跃,最有生机的骨干力量。主要承担维护地方社会治安,为红军作向导,潜入敌占区侦察敌情,搜集情报,征集运输粮食物资。在战场上或行军中抢救抬运病员等方面任务。王思福在青年大队中处处身先士卒,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红军撤离后和张仲科同遭敌人杀害。
  冯怀义,北海子乡小坝村铁匠。1936年12月5日任苏维埃永昌区(县)委员。负责民政工作。他和区(县)政府主席张仲科组织铁匠、木匠,协助红军制造和修理武器,红军撤离后,于1936年12月28日10时,冯怀义与李万、徐交,被国民党骑五师执法队杀害于县城西街,遇难时约27岁。
  李万,永昌县城居民,为红军积极办事,与冯怀义同遭杀害。遇难时约27岁。
  徐交(1900至1936年)永昌县城居民,苏维埃政府青年大队骨干,与冯怀义同遭杀害,遇难时36岁。
  张德文,永昌县城修鞋匠。1936年12月5日任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委员,负责财政工作。红军撤离后,遭敌搜捕,刑讯拷打致残。释放后不久逝世。
  李天福,武威县人,系地主陈世堂家中长工。曾任梅家寺苏维埃政府委员,红军撤离后,陈世堂对曾监视过他的行踪的李天福怀恨在心,唆使他人,秘密用乱石将李砸死在许家崖。死时约18岁。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