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费与储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83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消费与储蓄
分类号: C913.3
页数: 2
页码: 1029-1030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1964年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人民消费水平与储蓄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消费水平 储蓄 永昌县

内容

购买力1964年城乡商品销售额达1494.50万元(含对农民的生产资料零售额118.52万元,不含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下同),人均82元;1975年消费品零售额3083万元,人均109元;1980年3787万元,人均127元;1985年3868.82万元,人均185元;1990年5536万元,人均245元,人均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均增长数:1964年至1975年的11年间为2.5元,1975至1985年的10年间为7.6元,1980年至1985年的5年间为11.5元。1985至1990年的五年间为12元。
  副食品消费永昌城郊原有菜园地200亩,种植洋芋、葱、韭、萝卜、菠菜、白菜、大蒜等,共约产菜28.68万斤:另外,从武威运进黄瓜、茄子、辣椒、西瓜等约1.53万斤,可满足市场需求。1981年城关沙园蔬菜队不再种菜。1983年开始,武威蔬菜逐步进占永昌菜市。到1985年,县城内的瓜菜销售量达505万斤(包括张掖冬白菜约80万斤)。相当于1949年前的17倍。1949年前,县城内有屠户30家,于农历5至11月卖羊肉,腊月至次年4月卖猪肉,每天有几户屠家轮流卖肉,一天上市5只羊或2口猪的肉,约250斤。1980年后,每天上市的猪肉约3000斤,相当于1949年前的12倍,还有羊肉、牛肉等。而1985年县城人口1.18万人,比1949年前增长0.5倍。
  储蓄民国时期,除个别富商,儿乎没有其他人在银行存款。1950年,银行开始储蓄,城乡居民存款0.50万元,人均0.55元。1980年,储蓄存款达
  773.9万元,人均25.90元。1950年至1980年的30年间,人均存款增长46
  倍。到1985年,储蓄存款3576.9万元,人均171元。1990年储蓄存款
  14228.1万元,人均627元。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