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的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71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清朝、民国时期的机构
分类号: D625
页数: 3
页码: 876-87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清朝、民国时期的行政机构。
关键词: 清朝 民国时期 行政机构

内容

县衙清雍正三年(1725),改卫为县,置县署,又称县衙。县衙设知县、县丞、主薄、教授(雍正三年改设都谕)、典史各1人,驿2人。知县总管全县民政、司法、财赋、教育等事宜。县丞协助知县处理政务,掌管文书;主簿主管钱粮;典史掌管巡捕、刑狱;教谕主祭祀、教育;驿丞分驻县城和水泉堡,司驿站递送事务。
  县衙内设有三班六房。三班即壮班、屯班、皂班。壮班、屯班、供县衙差遣催交全县粮税及传唤使役,皂班专供站班、听候跟随和巡捕盗贼,每班有“首爷”三、四人,“将爷”七、八人,“掌管”十余人至三十余人,统称“衙役”。六房即吏房,掌民政;户房,管财赋;兵房,管军务;刑房,管司法;工房,管工商行业;礼房,管文教风化。房设“稿爷”一至二人,下有“先生”、“学生”若干人。
  县置协镇公署,设副将一员,置都司署,设都司一员,总管全县各营堡千总、把总及军务;设守备二员,分驻宁远营和水泉营。
  县政府民国三年(1914),改县衙为县行政公署,隶属甘凉道;改称知县为县知事,总管全县民政、司法、财赋、教化诸事宜。内部仍沿用“三班六房”旧制。但将户房分为户、仓、场、屯四户。撤销兵、工、吏三房。仓房管公粮收存,户房管税捐征收,场房管草束收存,屯房管地亩和粮草计征,刑房管刑事案件,礼房管学校教育。并设警备队(后改为警察所)、劝学所。民国十六年(1927年)七月,改县行政公署为县政府,改知事为县长,下设秘书、一科(民政)、二科(财政)、三科(教育)、四科(建设)和司法公署。十七年四月改警察所为公安局。二十八年(1939)改兵役股为兵役科,增设户籍室、会计室、合作室。将原“六房”改称六股:征收股(仓房)、财政股(户房)、草束股(场房)、屯垦股(屯房)、民政股(刑房)、教育股(礼房);三班改为义务警。二十九年(1940)科、股合署办公。三十年(1941),成立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县长兼处长。三十一年(1942)成立国民兵团,三十二年与兵役科合并为军事科。三十四年增设地政科。至三十八年(1949)上半年,县政府内设有: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建设科、军事科、地政科、秘书室、会计室、户籍室、合作室、收发室。秘书协助县长处理日常政务,军法承审员审理特别刑事案件。各科设科长1人,室设主任1人,教育科设督学2人,合作室设指导员2人,科员、办事员、雇员若干人,连同工友(勤杂人员)共42人。民国时期县知事、县长更迭情况见表226。
  清朝至民国初期,县以下没有基层政府,农村中按灌溉的自然区域民众推举“总甲”1人,全县有总甲130余人,替县署(府)催粮派差,管理民间事务。
  民国十六年(1927),永昌县下设6个区(二十年改为五个区),区设区长1人,区员(又称助理员)1至2人,区丁2人,二十三年(1934),推行保甲制度,逐步代替“总甲”。
  二十七年区下设联保,联保设主任、副主任各一人,全县共设联保10个。二十九年(1940)改区为乡(镇),设乡(镇)公所,每乡(镇)设正副乡(镇)长各1人;干事3至5人,分担文书、财务和其他事务;乡丁2至4人;乡队副1人,专管壮丁训练。
  参议会1949年前国民政府地方性咨询组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底永昌县设临时参议会。三十三年六月,县第一届参议会正式成立,参议长朱新荟,副参议长1人,参议员7人。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二十日举行一届六次会议。参加参议员9人和各界人士18人。会议议题是:农村春耕籽种差缺请政府及早筹划贷款解决;改进地方教育;健全乡村保甲机构;完成乡村道路建筑,便利交通;继续整理地籍。
  民国三十七(1948)年六月十二至十五日,举行了县二届参议会二次会议。参议长王悦贤、副参议长1人及参议员8人出席了会议。议程是:关于上次会议提案执行情况,接受人民请愿案件,派议员监视交纳公粮等。
  历届参议会的议员一般由各乡(镇)民代表会选举产生。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