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71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分类号: D625
页数: 6
页码: 864-8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从1954年6月到1987年1月共召开了十一届会议。
关键词: 政务 永昌县 代表大会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从1954年6月到1987年1月共召开了十一届会议。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6月28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7人,会议传达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维护宪法(草案)的决议;选举了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3人。
  第二次会议于1955年4月28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11人。会议听取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1954年农业生产情况和1955年农业生产任务的报告并作了决议;听取了县兵役局关于兵役法修正草案的传达报告;选举产生了16人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和县人民法院院长。
  第三次会议于1955年11月9日至14日在县城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农业合作化问题。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56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7人,列席代表16人。会议听取、审议了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出由23人组成的人民委员会和县长、副县长。县长为康志隆副县长2人。大会对1957年全县各项工作任务作出了决议。
  第二次会议于1957年6月26日至2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97人,〓席代表6人。会议学习、传达了甘肃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听取、审议了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了1956年财政决算和1957财政预算报告的决议,通过了关于完成农副业生产计划和在各行各业继续广〓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
  第三次会议于1957年12月25日至27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93人列席代表18人。会议听取、讨论并批准了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1958年作计划;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会议作了继续开展全民整风运动的决议;讨论修定了经济建设十年远景规划(草案);并就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揭批资产队级右派分子的问题,加强财政收入的问题。办好学校教育、扫除文盲,培养农业科学技术人才,发展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的问题,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的〓导,支援农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业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做出了相应的决议。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58年6月10日至1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11人,列席代表10人。大会听取、审议、批准了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1958年至1960年全县农、林、水、牧业的计划指标;会议选出县长康志隆和副县长2人及县人民法院院长;会议作了撤销6名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的一切行政职务的决议和发展工业农业,贯彻执行总路线精神的决议。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62年7月27日至3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18人,列席代表28人。会议听取了县委向大会作的政治报告;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传达了周恩来总理1962年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24人、县长张治帮、副县长2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通过了坚决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做好抗旱生产和节约度荒,及早妥善地安排群众生活;精兵简政,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坚持民主集中制,改进工作方法,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加强战备和治安管理五项决议。收到代表提案61件,交县人民委员会办理。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两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63年6月11日至15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8人大会听取了县委政治报告;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1962年财政决算、196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传达了省二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关于1963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选出21人组成的县人民委员会、县长张治邦、副县长1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选出出席省三届人代会代表6人。会议作了狠抓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千方百计力争农牧业双丰收和1963年生产粮食6000万斤;继续广泛深入地向全县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加强婚姻法的宣传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进一步安排好城乡人民生活,积极进行生产自救,恢复和发展生产,继续作好压缩城镇人口和精简职工等决议。收到代表提案70件,交县人民委员会办理。
  第二次会议于1964年12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19人,列席代表23人。大会传达了省第三届人代会精神;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1963年财政决算与1964年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增选副县长3人,补选县人民委员会委员3人;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开展三大革命运动,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重新组织革命的阶级队伍,彻底粉碎资本主义势力和封建势力的猖狂进攻;团结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掀起新的革命生产高潮,争取国民经济进一步全面好转;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大胆地放手发动群众,同一切违法乱纪的现象作坚决顽强的斗争;各行各业都要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和大寨的革命精神,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农业生产,为争取全县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全面好转而奋斗等决议。收到代表提案57件,交县人民委员会办理。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65年8月19日至2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7人,列席代表25人。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县财政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生产建设为中心,更加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先进经验;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的新发展,力争全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1400万斤;在总路线光辉照耀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励,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更大胜利而努力的三项决定。大会选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人,县长张治邦、副县长3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因“文化大革命”影响而未按期召开。1968年4月7日经甘肃省革命委员会批示,于5月7日召开了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委员29人,由9人组成了常务委员会,主任田庆仁,、副主任5人。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于1978年7月12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26人,列席代表23人,特邀代表2人。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并形成了相应的决议。大会讨论制订了全县1978年至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选举了革命委员会委员24人,革命委员会主任李治、副主任6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0年12月27日至1981年1月4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10人,列席代表22人。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革命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1979年、1980年国民经济执行情况、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和1979年财政决算、1980年财政预算与1981年财政概算的报告;大会决定改永昌县革命委员会为永昌县人民政府,并根据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所规定的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的精神,于1981年1月4日选举产生了永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县人大常委会)委员11人,主任王宗仁,副主任3人,选举梁有功为县长、副县长4人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通过了5个报告,并作了相应的决议。收到代表提案132,经审查后交县政府办理。
  第二次会议于1982年1月10日至15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60人,列席代表33人。大会听取、审议并批准了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1981年财政决算、1982年财政预算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选出了出席金昌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64人。收到代表提案77件,经审查交县政府办理。
  第三次会议于1983年1月20日至24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31人,列席代表46人。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报告和1982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1983年计划安排报告,并形成了相应的决议。会议作出了任免决议,补选了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人和人民法院院长。收到代表提案68件,交县政府办理。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1月8日至1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91人,县属各单位的负责人和县首届政协委员93人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了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198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1984年财政概算报告,并作出了相应的决议;选举产生了15人组成的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永忠,副主任2人,县长曾继伟,副县长4人和县人民法院院长、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了关于对尽快解决人畜饮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解决河西堡环境污染;加强河西堡地区集镇建设;大抓种草种树,改变永昌面貌的四项决议。会议收到代表意见90条。交县政府办理。
  第二次会议于1985年2月2日至6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81人,县属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县政协委员共111人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和1984年财政决算、1985年财政预算报告,并形成了相应的决议;接受永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永忠、县人民政府县长曾继伟等3人的辞职请求;补选了人大常委会主任索玉成,县长曹长庚;通过了关于加快县城建设、整顿市容和加强乡村道路建设的议案并作出了决议,交县政府实施。会议收到代表意见80条。
  第三次会议于1986年1月16日至1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47人。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和县政协委员115人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了本届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和1985年财政决算、1986年财政概算报告。并作出了决议;新增选了本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人,委员3人;选举了出席金昌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4人。对加强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议案作出决议,交县人民政府执行。收到代表意见76条。
  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了三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1月4日至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98名,县属各部门主要领导和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通过了永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永昌县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永昌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概算报告和永昌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形成了相应的决议。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重视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选举出主任索玉成,副主任3人,委员11人。选举曹长庚为县长,选出副县长4人,选出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代表们提出议案65件,交县政府办理。
  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2月1日至5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97名,县属各部门主要领导55名和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永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87年财政决算和1988年财政概算报告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并形成了相应决议。补选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增选、补选了金昌市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次会议于1989年1月21日至24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91名,县属各部门主要领导52名和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了县政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永昌县198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198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及1988年财政决算和1989年财政预算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
  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已召开一次会议。
  第一次会议于1990年2月14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71名,县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政协委员列席了会议。大会听取、审议通过了永昌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永昌县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永昌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讨论确定了永昌县今后三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奋斗目标,审查批准了永昌县1990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方案。并形成了相应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永昌县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主任索玉成,副主任3人,委员10人。选举曹恩泽为县长,选举副县长4人,选出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大会号召,要团结全县广大干部和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经济。要切实抓好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城镇集体经济,努力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坚决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