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民党所属的社会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71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国民党所属的社会团体
分类号: D665
页数: 2
页码: 860-86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昌县国民党所属社会团体的情况。
关键词: 国民党 社会团体 永昌县

内容

三民主义青年团(三青团)民国三十三年(1944)2月14日,始筹建“三民主义青年团永昌县团务筹备员办事处”。同年冬成立“三青团永昌县分团筹备处”,设筹备委员1人。三十四年(1945)正式成立“三民主义青年团永昌县干事会”,设干事长1人,书记1人,下设组训股、总务股、宣传股,辖永昌中学,县级机关及城乡中心小学共11个区队。区队设区队长、区队副各1人,区队下设分队。队员无定数,学生10人左右,机关5.6人均可设分队,分队设队长、队副各1人,团员多系教员、机关公务员、学生等。入团分集体申请登记和个人申请登记入团,所有团员一律发给团员证。三十六年(1947)冬,“三青团干事会”与“国民党县党部”合并。
  同业工会民国三十年(1941)县政府组织县城内的铁匠、皮匠、毡匠、泥水匠、斗行(粮食行)、牙行(牲畜交易)、榨油行等手工业劳动者建立了同业工会。下属各行业亦分别成立工会,如“铁业工会”、“木业工会”等。各行的领导者俗称“行头”。这些工会到1949年9月永昌县人民政府成立时自行消失。
  商会清乾隆时期,永昌县城设东、西两个会馆,是商人集会的场所。民国六年(1917),永昌始设商业公会,系商业界的群众性组织,设正副会长、会董等若干职。十九年(1930)改称商会,由会董制改为委员制,设正副会长、委员若干人。1949年自行消失。
  教育会民国七年(1918年),永昌县设教育会,会长1名,是教师的群众性组织,负责改进教育,谋求教育福利等事宜,机构时存时废。但没有大的活动,于1949年自行解体。
  童子军民国中、后期小学四年级以上和初中学生中的组织。设大队、中队、小队。二十七年(1938),在永昌县各小学成立童子军,发展队员,并由学校教师担任“童训”课程,讲授野营、防空、防毒、救护、体操等军事知识,开展训练活动。后自行解体。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