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农妇商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70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农妇商组织
分类号: D665
页数: 5
页码: 850-85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工农妇商组织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工人组织、农民组织、妇女组织、商会组织等。
关键词: 群众团体 永昌县 工农妇商

内容

一、工人组织
  永昌县总工会1952年11月成立永昌县工会筹备委员会。1957年1月,永昌县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总工会成立。年底,全县建起基层工会组织44个,发展会员2148人(其中女24人)。1958年9月撤销总工会。1963年7月恢复,至年底,恢复基层工会14个,入会会员1758人。1966年9月28日,总工会再度并入了永昌县群众团体办公室,取代了县总工会组织。1973年8月,总工会恢复。1981年2月,原金川镇办事处所辖工会划给金昌市。1985年底,全县基层工会发展到113个,会员3988人。基层工会均由同级党政领导干部担任负责人。百人以上的厂矿企业单位配备专职工会干部。1990年县总工会以下有直属工会28个,系统工会11个,基层工会107个,共有会员5871人,占全县职工总数的88.23%。
  历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永昌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代会)于1957年1月21日至24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62名,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关于《充分动员和发挥全体职工的一切积极力量,为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的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和今后工作任务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兼职主席1人。永昌县总工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1963年7月21日在县城举行,参加代表52人。会议听取讨论了永昌县自1962年1月筹备恢复工作以来的情况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传达省总工会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支援农业。大会选举产生了二届委员会,选出兼职主席1人,选出出席省总工会四次代表大会代表2人。第三次工代会于1973年8月15日至18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05人,讨论通过了第二次工代会筹备小组工作报告,选举了三届工会委员会,委员19人,在三届一次全委会上,选出常委7人和主任、副主任。第四次工代会于1978年12月21日至25日在县城举行,会议传达了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选举了四届工会委员会,委员19人,在四届一次会上,选出常委7人,选出了主任、副主任。第五次工代会于1982年3月24日至27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26人,会议听取了“发扬广大职工主人翁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五届工会委员会,委员19人。在五届一次会议上,选出常委9人,选出主任、副主任。第六次工代会于1985年7月19日至20日在永昌县城召开。出席代表98名,听取了五届工会委员会《团结全县职工为全面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指出:要认真贯彻全总“九大”、“十大”的方针任务,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为发展生产,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业务文化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为加速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而努力工作。大会选举产生了六届委员会,选出委员19人,一次会议上,选出常委8人,主席1人,副主席2人。第七次工代会于1987年1月6日至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20人。会议听取审议了六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了决议。传达了省工会“七大”会议精神。选举了永昌县第七届工会委员会,选出委员19人。七届一次会议上选举常务委员9人,选出主席1人,副主席1人。
  七届工代会以来,全县企业单位大多建立了职工代表会制度。职工代表会是企业里的最高权力机构,凡企业的重大决策均需经职代会讨论决定,如重要方案的提出、审议或否决,生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定,集体合同的鉴定,民主选举行政领导人员,民主评论,职务任免等。1990年召开职代会的单位68个,共召开职代会89次。
  二、农民组织
  农民协会1950年,在民主建政过程中,全县27个乡、116个行政村、433个自然村,分别成立了农会、分农会和农会小组,农会会员达4885人。1950年2月26日至28日,举行了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21人。大会通过了《永昌县农民代表大会章程》和《农民代表大会组织规程》。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5人组成的永昌县农民协会。年底会员人数达2.96万人。1951年7月11日至14日在县城召开了农民协会第二届会议,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农民协会第二届委员会。至1952年,农会会员增至4.63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3%。1953年3月,土改复查工作结束后,农民协会停止了活动。
  贫下中农协会1963年7月15日至20日在县城召开了永昌县第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会议要求各公社尽快建立贫下中农委员会,并决定县级不设专职机构。1964年12月21日至29日,在县城召开了永昌县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71名,县委作了《在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下,坚决依靠贫下中农,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促进农业生产新高潮》的报告,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贫农下中农协会组织条例》(草案),通过选举,选出由15人组成的永昌县贫农下中农协会第一届筹备委员会,选出主席、副主席。1966年9月28日,永昌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并入永昌县群众团体办公室。1973年8月,恢复贫协筹备小组,9月8日至12日,永昌县贫农下中农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333名,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7名委员组成的永昌县贫下中农协会第二届委员会,选出主任、副主任。是年,对全县基层贫协组织进行整顿,各公社、大队、生产队的贫协组织增至1009个,贫协会员发展达4.87万人,至1967年底,有会员5.81万人。贫协主要职能是监督本地行政工作,据1977年统计,派出管理学校的代表321人,管理商店、粮站的代表188人,管理知识青年点的代表378人,管理医疗单位的代表393人。1977年以后,贫协组织尚存,活动基本停止。据1979年统计全县会员数为6.01万人,占贫下中农总人数的81%。1981年,贫协组织自行解体。
  三、妇女组织
  县妇联1950年春,永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筹委会成立,1951年相继为县属5个区配备了妇女干部10人,在31个乡逐步建立了妇联组织。1952年底,在各行政村设妇女代表会,各自然村设妇女代表小组。1954年,全县8个区,48个乡,各配备妇女干部1至2人。1957年9月,民主妇女联合会更名为妇女联合会。1958年,各公社设妇女工作委员会。1961年底,为全县25个公社(镇)配备了妇女干部。1964年全县由25个公社镇合为12个,并在各公社建立了妇联会。1966年9月,妇联并于新成立的群众团体办公室,1971年11月,县革委会政治部设立青年妇女组,负责青妇工作。1972年,各公社妇联恢复,全县配备妇女干部14人。1973年5月3日,恢复县妇女联合会。领导全县妇女工作。1976年,14个公社(镇)有妇女干部17人。1983年,各乡镇择优招聘了一批妇女干部,全县11个乡(镇)均设有妇联,有妇女专干11人。1990年,全县乡(镇)均设有妇联,一般7至9人组成,设专职妇女干部1人,委员兼职。村民委员会均设妇代会,一般由5至7人组成,设不脱产主任1人。村民小组设妇代小组,一般3人组成,设小组长1人。县属机关企事业单位设妇女工作委员会,一般3至7人组成,设兼职主任1人。1990年,全县有女职工2954人,占全县职工总数的30.2%。女职工中有女干部514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女干部11人。
  妇女代表大会永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1年9月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0余名。大会号召妇女翻身解放,参加减租反霸,向封建势力作斗争,大力宣传《婚姻法》,提倡妇女参加劳动,搞好家庭副业,支援抗美援朝并积极参加农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一届委员会。选出常委8人;选出出席甘肃省妇代会代表1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5年3月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200名。会议号召妇女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提出解决男女同工不同酬和抚幼工作问题。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二届委员会,选出常委9人,主任1人。1957年9月,永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改称永昌县妇女联合会。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7年12月28日至31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45人。大会作了报告,总结了两年零九个月的妇女工作成绩,检查“右倾”保守思想,明确今后工作任务,动员广大妇女掀起建设社会主义高潮。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妇女联合会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9人,三届一次会议上,选出主任、副主任。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9年8月20日至23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20人。讨论了三届妇联执行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妇女联合会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1人和出席省四届妇代会代表8人。在四届一次全委会上选出主任1人。第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64年6月7日至12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107名。县妇联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选举了县妇女联合会五届委员会,委员17人,在五届一次全委会上选出主任、副主任。第六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3年5月3日至7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352名。其中党员117名,团员98名,知识青年代表4名,少数民族代表2名。会议通过了《以‘批修整风’为纲,加强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妇女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战斗作用》的工作报告和《倡议书》。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妇女联合会六届委员会,委员39人。还选出了出席武威地区妇代会代表和出席省五届妇代会代表8人。六届一次会议上,选出常委9人和主任、副主任。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9年5月11日至14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350名。大会作了《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组织浩浩荡荡的妇女大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挺进》的工作报告,确定了妇女工作的中心任务,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妇女联合会七届委员会,委员39人,在七届一次会上选出常委9人和主任、副主任。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2年4月15日至17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286名。大会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妇女联合会八届委员会,委员39人,选出出席金昌市第二届妇代会代表103人。在八届一次会上,选出常委7人和主任、副主任。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5年10月4日至6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210名。大会认真讨论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时期妇女工作的任务,动员妇女投身于四个现代化建设,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和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大会通过了妇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永昌县妇联九届委员会,委员31人,在九届一次会议上,选出常委7人和副主任2人。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8年10月11日至13日在永昌县城举行,参加代表210人。会议听取通过了妇联会《发扬“四自”精神,积极投身改革,为振兴永昌经济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由27人组成的永昌县妇女联合会第十届委员会。十届一次会议上选出常委7人,主任、副主任各1人。
  四、商会组织
  县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1951年3月2日,由25人组成县工商联合会筹备委员会。6月,组织工商业者成立店员公会。12月23日,召开了第一届工商界会员代表大会,工商联正式成立,委员21人,候补委员2人。1954年5月,工商联设立学委会。1954至1955年,工商联鼓励私营工商业者,认购经济建设公债9286万元(合新人民币9286元)。1956年初,工商联配合县人民政府,对全县私营工商业者实行公私合营,实现了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以后,工商联基本停止了活动。1961年恢复工商联,设委员7人。1964年4月,召开了工商联合会会员代表会议,出席代表40人,列席代表14人,选出委员13人,组成新的工商联合会。“文化大革命”中工商联停止活动。1989年8月召开了永昌县工商联第五届委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3人组成的五届执行委员会,并选出主委1人,副主委1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