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党员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70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党员教育
分类号: D665
页数: 4
页码: 847-85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永昌县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的情况。
关键词: 党员教育 永昌县 中国共产党

内容

培训1949年9月中共永昌县委成立以后,组织党员学习党的章程和反霸建政、剿匪肃特及发展生产等各项政策。1950年3月,县委成立了学习委员会,组织全县党员结合整风,主要学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及有关政策文件。1951年冬,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对党员进行阶级教育、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1952年,结合整党,对党员进行党纲、党章教育,克服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主义现象。1954至1956年,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等材料,在全县进行《婚姻法》、《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学习教育。同时,从1954年开始,对党员干部进行较正规的文化理论培训。分别设立初级班(理论班)和文化班,参加初级班的学员402人,主要学习《经济建设常识读本》、《政治常识读本》;文化班以学习文化课为主。1956年9月,成立干部政治业余学校,按地区分设4个传授站。设5个初级班,学员715人,学习哲学常识;设1个中级班,学员102人,学习哲学;设4个文化班,学员436人,学习文化课。1957年,学习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配4名专职教员集体备课,巡回讲授。同年“反右”运动开始,党员的学习和培训均围绕政治运动开展。1959年2月,县委成立了党校,配备了专职理论教员,党员和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由党校承担。1960年,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即十二条)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等文件政策,进行纠正错误、战胜困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教育。
  1966年至1970年,县委党校每年坚持举办学习班,对275名农村党支部书记、生产大队长和1209名农村党员进行了集中培训。1971年,全县城乡共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984期,参加学习的党员、干部达4.58万人次,并轮训了大队、生产队干部900多人。1972年冬,举办了2期路线教育学习班、轮训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党员副主任、厂矿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委员共300多人。1974年,举办了3期干部、工人读书学习班,有170名党员参加了学习,主要学习《哥达纲领批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马、列和毛泽东著作。1975年,县委在“五·七”干校设立了读书培训班,对360多名党员分6期进行了培训,学习“全面专政”的理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1979年冬,举办了4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学习讨论会。1980年起,县委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社会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以及有关党的建设的理论。1980年,全县共举办各种党员培训班74期,共培训党员6765人,并办了3期共300多人参加的党课教员培训班。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组织党员学习十二大文献和新宪法有关改革开放的政策文件。1983年下半年至1984年底,举办了3期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学习班,共参加150人,研读《邓小平文选》。在整党过程中,对全体党员进行了党性、党风、党纪和“四有”(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教育。1986年至1990年先后对县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干部、工人党员以及农民党员进行了培训。1986年举办培训班5期,参加452人,1987年举办培训班8期,参加616人,主要进行了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1988年举办培训班7期,参加320人,1989年举办6期,参加385人,1990年举办10期,参加728人。这几年的党员教育,主要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其中,对一般党员重点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对农村基层干部重点是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对新党员重点是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整顿1950年8月,县委、县政府机关及各区乡党员干部进行整风学习,揭露并纠正了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阶级立场不稳、政策观念模糊、强迫命令等不良风气。1952年8月,全县党员集中县城进行整党,每个党员结合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等工作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1956年7月相继整顿了全县基层党组织。1958年1至4月,县委抽调30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4个工作团,分赴东河、西河、清河、金川4个片及部分县属厂矿,对这些地区及厂矿的6个党委、11个总支、126个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21个)进行全面整党。在整党中,共发展新党员876名,受到各种组织处分的党员198名。
  1966年,结合“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在全县农村进行全面整党。计参加10个公社党委,113个大队党支部,906个生产队党小组,3120名党员。整党中,发展新党员1305名,并对所谓犯有各种错误和丧失了党员条件的959名党员分别作了组织处理。其中被开除党籍的315名,留党察看的104名,受党内警告处分的227名,取消预备期党员资格的67名,劝其退党的65名,不予登记的181名。这次整党,由于纳入“文化大革命”,受“左”的思潮影响,错误地处理了大批党员,对错处理的党员于1978年以后,逐步进行了平反纠正。
  1970年10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整党、建党。参加13个党委,2个总支,161个支部,4150名党员。整党中,发展新党员687名(其中农村572名),新建党支部16个,并对不符合条件的党员作了组织处理。
  1984年11月至1987年1月,在全县20个党委,5个党组,9个总支,271个支部,6230名党员(含预备党员176名)中进行了以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做一名合格党员等为内容的教育,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整党中,予以登记的党员6003名;预备党员除外,缓登31名;不予登记的64名;暂不登记17名;受到各种党纪处分的党员46名(其中开除党籍的8名,留党察看的11名,警告和严重警告的27名)。
  纪律检查1950至1956年,纪委查处了130多起违纪案件,处理违纪党员72人。1957至1966年,监委在反右整风、查产斗争中,错误地处理了一批党员干部,有的划为右派分子或严重右倾,或戴上阶级异已分子等帽子,或受批判斗争,或给予党纪处分。1961年5月,县委成立了甄别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对在以上运动中错处理的党员干部进行了甄别复查。1966年以后,原监委的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办理,检查工作结合清理阶级队伍等政治运动进行。1979年1月,复成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由6人组成,书记1名(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副书记1名。1983年10月,县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永昌县纪律监查委员会,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党委双重领导,始设专职书记、副书记和专职委员,内设信访、审理、党性教育3个组;1989年进一步健全内部机构,设立了办公室,案件检查室、案件审理室。在各乡(镇)和县属各部门,各单位也进一步健全了纪律检查机构,共配备了专职和兼职纪律检查干部380多人。1985年,对46名纪律检查干部进行了培训。县纪委共受理申诉案件33件,经过复查落实,维持原处分的15人,减轻处分的3人,撤销处分的15人。1990年,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干部21人进行了立案查处,其中开除党籍的4人,留党察看的7人,给予党内严重警告的4人,警告的5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1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