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草药引进与载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9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草药引进与载培
分类号: S567;R283
页数: 2
页码: 834-8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中草药引进与载培情况。
关键词: 中草药引进 载培 永昌县

内容

永昌栽种中草药历史悠久,大多数种于庭院观赏或者调味为主,采集入药量少。常见的有牡丹、玫瑰、芍药、百合、红花、菊花、石榴、二丑、小茴香、麦茴香、桑、槐、杏、桃、椿、榆等。但也有个别品种种植量较大,如麻仁、胡麻、芸芥子、白芥子、菜菔子等。
  1957年,永昌县药材部门从外地引进了银花、榧子、宁枸杞、大黄、黄芪、羌活、牛蒡子、甘草、菊花等籽种和种苗,在朱王堡、宁远堡、双湾、红山窑等地进行试种栽培。由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部分未栽培成功。1971至1972年,再次从外地引进人参、黄连、杜仲、芍药、牡丹、菊花、贝母、当归、党参、生地、连翘、扁豆、白芷、牛膝、沙参、宁枸杞、桔梗、槐子、板兰根、黑大麦等种籽和种苗,发放全县各地,以朱王堡、水源、宁远堡、双湾公社为重点进行试种,并派技术人员下乡进行技术指导。经过多年试种,除人参、贝母、黄连、杜仲外,其余全部种植成功(人参苗在双湾公社院内种活三棵)。据统计,1978年全县种植药材面积达300亩。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