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7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学校体育
分类号: G812.5
页数: 2
页码: 803-804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民国初期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境内学校体育发展情况况。
关键词: 体育事业 学校体育 永昌县

内容

民国初期,学校始设体育课。民国十三年(1924),受当地驻军的影响,县城学校开始有了篮球活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云川镇中心小学开始给学生讲授体育课,开展了球类和田径运动,主要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铅球、田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和跳高、跳远等。二十八年(1939),召开了全县学生运动会,主要项目是田径、篮球、排球。对全县城乡中心小学的体育活动起了推动作用。
  1949年以后,人民政府积极提倡体育锻炼。1952年,全县中心学校普及第一套广播体操。1954年试行《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简称劳卫制),并几次进行了统一测试。推动了全县各类学校的体育活动。
  从1964年开始,首先由永昌一中举办一年一度运动会,随之,县直属中小学也以学校为单位,每年进行1次或2次运动会;继而,农村学校每年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举行学生运动会。1974年10月全县试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6年实行每周两节体育课,每天1次早操和课间操,每周2次课外体育活动(即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制度。1979年试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体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1981年调查,执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后,城镇学校达标率达52.3%,农村学校达标率达30%左右,坚持两课、两操、两活动的学校在90%以上。1981年,永昌一中被定为田径传统项目学校,同时县体委对其它一些重点项目也作了部署;永昌一中训练棒球、垒球,永昌二中训练排球,八一农场中学训练足球,全县学校都抓田径。到1983年,全县初中以上学校共建立起各类项目代表队58个。青少年中有23人达到了三级和少年运动员级标准。1980年以来,县上每年举行1次中学生运动会;各级学校在“五·一”、“六·一”、“十·一”节,均以不同形式和规模,举行中小学生运动会,学校体育工作更加活跃。
  至1985年底,永昌县先后选送到大专院校体育专业实习的13人,中等专业学校学习体育专业的30多人。并向省运动队输送田径、垒球、篮球运动员4名。全县现有专业体育教师27人,其中,大中专体育专业毕业生16人。全县完全中学和城镇小学一般都设立了体育教研组。经过十年的巩固和发展,到1990年,全县140所中小学均加强了体育教学,充实了师资力量,扩大了活动项目,丰富了活动内容;改善了基本设施。在抓好原开展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1986年至1990年输送大专院校学生5人,中等专业学生80人。向省级以上输送体育专业人才6人,全县现有体育教师87人。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