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图书、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6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图书、档案
分类号: G279.275.5;G279.275.5
页数: 2
页码: 765-766
摘要: 本节记述了自清末至1990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发展情况,包括情况。
关键词: 图书 档案 永昌县

内容

图书发行民国时,永昌只有县城东大街一家私人小铺出售图书,名为“文化服务社”,后称“荣兴文化社”,销量极少。1952年,创办国营新华书店,有工作人员3人,业务上受武威地区新华书店领导。1953年,书店增加人员,扩大业务量。1959年,年发行量46.13万册,销售额7.91万元,1960至1962年,发行量下降,1963年为20.37万册,销售额5.92万元。“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图书被查封,但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发行量很大,一般在100万册左右,销售额10万元左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书发行量逐年增加。为适应新形势,新华书店扩建门市部和书库,并在河西堡镇、朱王堡镇各设零售门市部1处。在新城子、红山窑、焦家庄、南坝等6个基层供销社设图书专柜代销图书,在偏僻地区由个体户代销图书。至1981年,发行量达129.3万册,销售额53.73万元。1982年金川矿区书店经营业务移交金昌市后,发行量为91.79万册,销售额为27.47万元。1985年发行量为115.32万册,销售额为47.73万元,1990年发行量为124.7万册,销售额为125万元。图书种类也由1959年前的753种增加到1985年的3125种,1990年的4396种。畅销图书的结构也具有明显的时代变化,据统计资料表明:1950至1965年通俗文艺读物和通俗科技读物较多;“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列、毛泽东著作和政治性读物较多;1978年以后,文艺作品和各类学习资料供不应求;1980年至1990年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图书与日俱增。
  图书阅览民间时期,永昌县没有专门的图书储藏、借阅机构,只有所谓“书香之家”有少量藏书,互相借阅传抄。1950年建立了文化教育馆,馆内设图书室。初建时只有图书报刊300多册(份)。1960年,藏书增加到3500多册,又增加了政治、文学、农业技术、医药卫生、文艺体育等几大类图书。1962年,全年借阅人数1.2万人次,借阅范围,由县城机关、职工、中小学生扩大到街道居民和城郊农民。“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停止借阅,至1973年恢复。1977年,有图书阅览室4间,书库6间,借阅室2间,资料室3间。1978年,图书业务走向了正轨。1981年正式成立图书馆,编制5人。1985年,图书藏量增加到7.3万册,杂志增加到350万种。图书借阅量分别为7.85万人次和3万册次,1990年图书藏量达84296册,杂志增加到900种,图书借阅量分别为54443人次和590046册次。图书种类达到13286种。图书馆开设图书借阅室、报刊借阅室、儿童阅览和资料室各1处。图书馆工作人员,分别走出去,帮助农村、机关恢复建立图书室,到1990年,全县共有农村图书室11个,共藏书一万多册;县城机关、厂矿、学校图书室12个,藏书2.62万册。其中永昌一中图书馆藏书9000册,县委宣传部图书室藏6000册,职工俱乐部藏900册,党校藏6500册,县志办公室藏书1000册,文教局藏2000册,县医院藏800册。全县城乡总计藏书(包括县图书馆)12万多册。
  档案
  收集与保管利用永昌县民国时期和民国以前的文书档案今已无存。1956年4月,县委、县政府建立了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相继在一些县级机关单位建立起档案室。1958年11月,成立县档案馆,编制3人。次年,档案馆接受了党、政、军、群众团体机关档案,成为统一的综合档案馆。馆内共藏档案862卷,有关资料1200本(册)。1962年5月,档案馆撤销,业务归县委秘书室管理。1964年1月恢复档案馆。藏全宗档案16项,3083卷,有关资料1725册。“文化大革命”中档案馆再次撤销。1980年1月重新恢复档案馆,12月成立档案局,编制6人,与此同时,机关单位、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恢复和建立档案室(柜)。县上培训了一批兼职文档工作人员,使全县档案工作走上了正轨。截止1990年,县档案馆共藏文书档案22个全宗,12000卷,古代和现代重要文献资料25大类,4215本(册)。全县11个乡镇已建立起综合档案室11个,108个村民委员会建立起档案专柜152个。乡镇综合档案室共保管各类档案6750卷。县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立起档案室73个,设立档案专柜237个,共保管各类档案1.68万卷。日益齐全完善的档案材料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着重要信息和决策依据。1958年,县委河西堡大炼钢铁指挥部档案资料室由甘肃省地质六队汤中立等人,向有关部门提供了省煤炭工业局145地质队唐车福在龙首山白墩子沟采集的核桃大一块含孔雀石的矿石标本,从此开始了测试、勘探金川铜镍矿的工作,继而建立了举世闻名的镍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项事业利用档案资料的范围逐步扩大。1982年以来,档案馆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服务提供档案343卷,为制定经济科技发展计划提供档案654卷;为编纂县志、党史、组织史等提供档案3078卷;为落实党的经济政策、干部政策、统战政策和处理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提供档案2200份(册);为解决草原边界等问题,提供档案378卷。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