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革命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58
颗粒名称: 第八章 革命文物
分类号: G269.27
页数: 5
页码: 753-757
摘要: 本章记述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于1936年11月18日攻占永昌县,为时43天,留有许多革命遗址和遗物。
关键词: 文物 永昌县 革命文物

内容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于1936年11月18日攻占永昌县,为时43天,留有许多革命遗址和遗物。
  一.革命战斗遗址
  红军总部指挥部位于县城东南隅驴市街十字口天主教堂。1936年11月,红军军政委员会(总部)设此,总指挥徐向前等西路军领导人常在此开会,指挥战斗。内有廊房13向,现保存完好。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沿沟滩战斗纪念地位于县城西10公里的焦家庄乡南沿沟滩。1936年12月,红军某部与敌人曾在此进行过激烈的战斗。现在仍保存着红军烈士的集体墓葬。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寨郭家上磨战斗纪念地位于县城东10公里的东寨城西南甘新公路南侧。1936年红西路军前进剧团70多人在此地与敌人进行了极为艰苦的战斗。现存庄院墙两段,高约2米。
  宦家庄革命纪念地位于新城子乡西湾村宦家庄。现存民房一间。1936年红西路军某部政治部驻此。墙壁上有署名大沽政治部的标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一致联合打日本!”“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人民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停止内战,一致联合抗日!”“人民抗日红军是救国救民的军队!”“汉回蒙蕃联合抗日!建立抗日国防政府!”等。
  百子洞纪念地位于县城北3华里武当山半山腰,洞深4米,宽3米。1936年冬红西路军失利后,重要指挥员肖永银等人夜行路过住宿一夜。
  二.革命遗物
  1984年8月31日修建县城东街供销社时,发现了一批武器。经鉴定,系1936年红西路军修械部队所掩藏(修械部队当时住这里)。有轻重机枪主件和部件,步枪主件和部件,以及子弹共31个类型716件。其中仅仿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座和部分步枪尚属完整,大部分部件和修械工具锈蚀严重,这些遗物现均藏县文化馆。
  三.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时期,县政府于1943年在北海子雷台之上将古塔表面砌砖一层,上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并把天师殿改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堂,内供永昌籍抗日阵亡将士147人的牌位,表示悼念。
  1951年县人民政府在城外东南角修建了烈士陵墓,纪念1950年在皇城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63年迁东门外北侧。1984年7月至1985年10月,县政府拨专款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红西路军烈士和皇城剿匪烈士的忠骨。
  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县城北门外校场山,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平方米,座北向南。西与北海子公园毗邻,东与电视差转台相望。陵园正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门额书“革命烈士陵园”,背面书“浩气长存”。陵园依地势分高低三层,下层正门两侧各建5间廊式陈列室和工作室;中层比下层高3米。砌台阶十数级。革命烈士纪念碑居中。纪念碑分碑座碑身,座高1.5米,身高8.1米,上书徐向前元帅于1988年所题“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周围置汉白玉栏杆,碑两侧建仿古木亭各1座;上层比中层高1.5米,正中为烈士纪念堂7间,“革命烈士纪念堂”匾额为原红西路军老战士,现全国政协委员魏传统同志所书。西侧为红西路军烈士墓,东侧有墓18座,为皇城剿匪中牺牲的人民解放军烈士。陵园内外均植松柏桃杏诸树。每逢清明节,市、县级党政机关、驻军、学校、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及广大群众都来扫墓,缅怀革命烈士。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