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馆藏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56
颗粒名称: 第七章 馆藏文物
分类号: G269.27
页数: 3
页码: 751-75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昌县历年来先后出土的数批重要文物(如鸳鸯池文物),均由省和武威地区文化部门上调收藏。馆藏文物只是县文化馆平时收集起来的,现有450多件。大部分系古遗址和古墓葬出土,少部分征集于民间。
关键词: 文物 永昌县 馆藏文物

内容

永昌县历年来先后出土的数批重要文物(如鸳鸯池文物),均由省和武威地区文化部门上调收藏。馆藏文物只是县文化馆平时收集起来的,现有450多件。大部分系古遗址和古墓葬出土,少部分征集于民间。
  一、石铁器共24件。内有新石器时代5件,即石斧1件,石刀2件,石1件,石锤1件。
  石斧:1985年7月出土于金川峡水库南岸马家湾子遗址,长12厘米,刃宽6厘米,柄宽4厘米,厚0.9厘米,粗质玉石磨成,属齐家文化遗物。
  石刀:1972年出土于乱墩子滩遗址,长9厘米,宽5.5厘米,稍偏一端有两孔,背厚0.4厘米,青灰色石质磨成。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物。
  二、陶器共214件。内有新石器时代的双大耳素面泥质红陶罐、单耳彩陶罐和东汉的陶奁、陶灶、陶樽。
  双大耳素面泥质红陶罐:1985年出土于金川峡水库马家湾子遗址。高12厘米,口径8.9厘米,腹径9厘米,底径4.4厘米,耳长9厘米。属齐家文化遗物。
  单耳彩陶罐:1973年出土于毛卜喇新队遗址。高7.5厘米,口径4.3厘米,腹径5.2厘米,底径4.3厘米,属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物。
  陶灶:1975年出土于乱墩子滩汉墓群。为半椭圆形、绿釉,长20厘米,宽17.5厘米米。上有两个大小不同隆起的灶口,灶面上有水瓢等灶具图纹,东汉遗物。
  陶樽:1975年出土于乱墩子滩汉墓群。泥质绿釉、口沿微撇,长颈鼓腹,八棱台平底。通高33厘米,口径14.5厘米,腹径18.5厘米,属东汉遗物。
  陶井、陶奁、陶仓:1972至1985年,先后从乱墩子、杏树庄、刘正村等汉墓群出土,共20多件,均属东汉遗物。
  三、铜器共65件。内有汉代铜刀1件,铜镜1件,铜斧1件,铁犁1件,铁钟残片1件,元代铁锅1件。
  铜刀:1985年出土于六坝乡五坝村七队。刀长80厘米,刃宽2厘米,背厚0.5厘米。
  铜镜:1973年出土于乱墩子滩汉墓群。镜面光滑,直径11.5厘米,背面正中有纽孔一个,中区和外区有凸起的兽形纹饰。
  铜斧:1978年出土于九坝滩墓群。
  铁犁:1968年出土于西大河水库鸾鸟古城遗址。为汉代早期铁制农具。犁呈等腰三角形,腰长30厘米,犁仓部分有一个直径为12厘米的半圆缺口,犁仓口面为棱形,中间隔开,仓口最宽处7厘米。
  铁锅:1985年出土于者撒寨汉骊靬县古城遗址,属元代遗物。
  四、瓷器共33件。内有明代小口青花瓷瓶及清康熙玲珑碗1对。
  小口青花瓷瓶:从民间征集。瓷质纯洁。白质青花,高34厘米,腹径18厘米,口径3厘米。
  康熙玲珑碗:征集于民间。蓝色花纹,周围有梅花状图案,半透明瓷质。
  五、玉器共3件,内有清代雕刻玉杯1只,从民间征集。杯为桃形,口径8厘米,底座雕成一桃树枝盘曲而成,枝梢及叶花、果实悬附于杯体,雕镂精细,造形奇特。
  六、石雕佛像共4件。其中有圣容寺“圣容瑞像”的佛头、圣容寺小石佛头像和圣容寺石造像及石雕立佛像。
  “圣容瑞像”石佛头(详见第六章第一节)
  圣容寺小石佛头像:通高13厘米,头顶有高耸的发髻,发髻高4.6厘米,面相圆润。神志端庄,发纹及五官雕刻精细。为唐代石雕艺术。
  圣容寺石造像:系北周时期的石雕艺术。佛龛残高120厘米,宽61厘米,佛身高94厘米,宽38厘米,头部残缺。
  石雕立佛像:原放于红山窑乡水泉子村青龙山上,为高佛雕立佛,右臂下垂,佛像净高1.4米,背光残高1.54米,宽0.84米。左臂下垂放于腹前,面形略长而丰满,高螺髻,目直视,衣纹流畅。雕刻手法与圣容寺石造像相同。
  七、钱币共87枚。其中有从三角城遗址出土的沙井文化时期的贝币2枚(共出土130枚,省上调去128枚)汉代至清代的铜钱85枚(有汉代“五铢”,唐代“开元”和日本“宽永”通宝一枚等)
  八、木器共92件。内多数为供器,其中有1958年3月从胡执礼墓中出土并仿制的香炉、蜡台等。
  九、书画共4幅。其中有绢画一幅,长282厘米,宽32.5厘米,画中亭台楼阁鳞次栉比,云雾缭绕,远山隐约,湖水浩渺,松柏榆槐繁茂,花卉山石纷纭。众多人物活动于其间,有坐着步辇的妃嫔,有乘着龙舟的王候,有舒袖狂舞的歌伎,有鼓瑟摇琴的乐师,有群臣朝贺于宝殿之内,有报马驰骋于官苑之外,宫女太监熙来攘往各侍其主,王后妃嫔恋棋叙话,整个画面凡宫廷生活无所不有,寓意深刻。画面笔触工细,但无题款,不知出自何时何人,有待考证。有关方面认为所画为阿房宫图,故起名“阿房宫图”。
  此外,永昌县私人珍藏明代至现代全国有名的书法家和画家的真迹作品者不少。其中原宁远堡乡的张友信收藏最丰富,共计250余幅。其中,有101件经北京故宫博物院刘九庵鉴定是真迹。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