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古墓葬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永昌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02002022000265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古墓葬遗址
分类号: K878.8
页数: 5
页码: 741-74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永昌县的古墓葬遗址,其中包括了乱墩子滩汉墓群、河西堡汉墓群、永昌王墓、杏树庄汉墓群、毛忠墓等。
关键词: 文物 永昌县 古墓葬遗址

内容

乱墩子滩汉墓群位于永昌县城偏东北直距45公里的永源乡胜利村南部,属东汉墓葬遗址。东临杜家寨,西北连南沙滩。遗址范围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1.5公里。墓堆分布密集,仅从封土可辨者约有千余座,现存夯土墩墓40余座。土墩残高7至8米或1至2米。1956年省考古队配合兰新铁路工程建设调查时发现。墓群地表散布着不少因盗掘而破碎的残砖、灰陶及陶片等马家窟文化遗物。考古队采集到石磨盘、石棒、石刀、石斧、夹砂粗陶片、细泥红陶片等。省政府于1961年将该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2年武威地区博物馆进一步复查;1980年6月清理发掘了墓葬8座。墓形分为土洞墓和砖式墓两种。砖式墓又有双后室墓、单后室墓和前后室墓之别。墓葬多被盗掘破坏。出土文物共91件。主要有陶盅(分五式)、陶仓(分三式)、博山炉(分二式)、陶壶、陶瓶(分三式)、陶碗(分二式)、陶水桶、陶盘(分二式)、陶井(分二式)、陶奁、陶灯、陶熏炉、陶灶(分二式)、陶罐(分三式)、铜钱220枚(汉代五铢钱)以及铜带钩、铜戒指、银镯、骨笄等。1981年省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河西堡汉墓群位于河西堡村,河雅公路东侧永昌电厂、二中、氮肥厂一带。近年来在工厂施工中,发现汉墓多座。墓多砖墓,也有坚穴土坑墓。出土文物有绳纹灰陶罐、陶瓮等。1973年在鸳鸯池遗址的上层发现汉墓1座,出土有灰陶罐、五铢钱、铜版扣、铜刀、汉简、牍多枚,汉简朽蚀过甚,字迹模糊,辨认不清,无法保存。
  姚家湾汉墓群又名刘正沟汉墓群。位于永昌县城东直距约65公里的朱王堡镇刘正沟村一队以东。近年来,多次发现汉代砖室墓葬,出土文物有陶器、五铢钱、货泉、漆器等。墓群分布在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的范围内。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喇叭泉汉墓群位于永昌县城东北直距约63公里的喇叭泉。1973年发现,墓地周长约5公里,墓葬很多。多为砖室墓、有双、单室两种,有的墓室较大。出土有五铢钱、灰绳纹陶罐、陶灶;绿釉陶钟、壶、仓等文物。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杏树庄汉墓群位于永昌县城西直距18公里的焦家庄乡杏树庄村老人头水库以北。1973年发现,出土文物有陶器、铜器等。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昌王墓位于永昌县城南直距约39公里的皇城水库南岸,元时永昌王所筑的斡尔朵城遗址附近。为永昌王阔端之墓,旁有王纪墓2座。现属肃南县皇城区境内。
  高昌王墓位于永昌县城北直距10公里的圣容寺旁。高昌王名纽林的斤,元武宗至大年间(1308至1311年)奉旨西出河西,留永昌镇吐蕃。仁宗时封高昌王。《永昌县志》记载:“延祐年间葬于永昌。顺帝至元间。其子御史大夫贴睦几普化来永昌上坟,奉敕立世勋碑,为虞集所撰。该碑现藏于武威县文管会。王墓于1982年由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忠墓位于永昌县城西南直距10公里的三叉护林站以东2公里处头沟天马池旁。毛忠,西陲人,明天顺七年(1463年)因战功封伏羌伯。成化四年(1468年)讨逆战死,与其祖葬于永昌。现存单室墓1座,封土完好。1982年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郭家墓位于永昌县城西5公里的北海子乡大坝村。系明代副总兵封光禄大夫郭琥墓。现存单砖室墓1座。《永昌县志》记载:“在县北二十五里”。原墓葬在圣容寺南郭家墓坑。清乾隆三十二年迁葬于现址。1982年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家墓系明代伏羌侯毛忠祖墓,共九代墓葬。位于南坝乡永丰村北1里处。墓地树有石碑2个:大碑高217厘米,宽86厘米,厚22.5厘米,碑座长110厘米,宽51厘米,厚30厘米;小碑高180厘米,宽79厘米,厚21厘米,碑座长108厘米,宽50厘米,厚11厘米。1982年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执礼墓为明代嘉靖户部左待郎赠户部尚书胡执礼墓。位于永昌县城南2公里赵家庄村。1958年平地时被挖掘破坏。墓内挖出许多衣物和木制供器;地表有石狮、石马、石骆驼、石鸡、石人等;出土墓志铭一合,志盖方形,宽74厘米,高76厘米,厚14.5厘米,楷书,现收藏于县文化馆(附墓志铭全文于后)。胡墓1982年永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附:
  胡执礼墓志铭
  明故正议大夫总督仓场户部左待郎赠户部尚书雅斋胡公墓志铭
  赐进士及第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
  制诰
  经筵事
  国史
  王牒总裁太原王锡爵撰
  赐进士第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前户工二部尚书东明石星篆
  赐进士第资善大夫都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前刑部尚书泾阳李世达书
  前司寇琅珠王元美氏尝啧啧语予以胡公雅斋之吏行曰是所谓清慎勤三事具足而世未尽知者予曰公自未能知胡公乎仆请尽言之先是胡公巡扶应天会徽郡人相告言丝税事揭竿
  大噪事连一二乡大夫而乡大夫属新忤江陵公遣去者江陵密讽公使蔓其狱公不应立草疏
  言臣已名捕诸倡乱者狱得无蔓已太平吴生仕期会〓坐诽谤江陵论死而南操院欲因以罗
  故翰林沈君典数使使趣胡公会题而胡公闭门谢曰事发在贵部某不敢分公功君典得不坐
  公之力也吏如此何如公所称于是元美谢不及曰子知之则请识之异时当好料理此人嗟乎
  钟期惠施千载有几今元美与予在也而胡公死矣公讳执礼字汝立雅斋其别号世居兰州之
  阿干里祖贡士景华公娶永昌卫司训张景和女生公父
  清泉公清泉公依司训徙家永昌公之为户部左待郎得诰赐祖父如其官祖母张母刘皆淑人公生九龄以文字为当路所赏号奇童十一补博士第子员
  十七中嘉靖乙卯乡试是年丁清泉公优居丧以孝闻已未成进士授四川保宁府推官保宁
  守初以公年少易之已见公执法侃侃奏狱成手中始大驚愧秩满以年格征为刑部主事调
  兵部再调吏部历升至文选郎中典选一年会今上改元更置宰席公絜已提衡其间事先大体以抑塞躁竞扶树端良为务不苟逢事好棘棘取
  名历升右通政提督誊黄太仆光禄太常三寺卿公所条黄诰事宜及奏革马政诸弊今厘入会典中称百世便其为太常从上幸太学奉璋执相事惟谨于是天子知公才可任剧擢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公至则具知吴中谣俗所便于舌及乡缙绅
  之贤不肖咸籍而贮之胸中不轻发发即风驱电迅有所必行必不行吏无敢阑语以便文一
  切避嫌怨者先是吴多逋税公晨朝吏示之籍曰此某某皆贫户耶今与若为令毋急责逋责
  其家伐水田连陌而逋者于是豪若震悚伏田瘦赋累出间亦以此任怨得严声然公之内行
  治布衾蔬食隐约如书生其接人不以位势低昂谦谦有礼事无细巨皆手经而目阅之往往
  戴星视事日旰不食不寝以为常迄公之抚吴三载而忌者不得其毫芒过前后所持徽州太
  平震太狱以江陵之薰灼竟无以夺公而迁为户部右待郎会复命特疏荐予遂大忤得夺俸已转在总督仓场条上五里河诸事议未及行而江陵党族蜚语中公
  公遂移病归归之后图书四壁萧然也无尺书半刺抵政府久之天子用荐者言召还旧官公来而面予语予以其病病之状类有物伏胸中怔怔怦怦卧通夕不安
  枕予谩应曰此非病也昔华亭陆宗伯自山中强起时则有之病乃在厌事公壮年请无厌事
  而练事扌于境寄寂于有此大药刀圭匕筋者也公矍然谢于是益殚心理场务遇事辄争
  争不得辄病而会配陈淑人斋疾危甚公仓皇治后事不胜辛楚遂与陈淑人同日捐讣闻诏赠公户部尚书予祭葬如例嗟乎予始与荐公然不及□用公始言公非病公竟没于病公何不幸而为予知也含
  生之气故无两全清者近薄高者近危此流俗所以非夷齐薄曾史者也而君子较然为此不
  为彼盖雅斋公没后其乡人月旦尽出厚〓外母刘氏婺姑阎氏趋人之缓急生死不翅于身其操行严一介不苟取于恬于世味无裘马声色之嗜而不忌异已言气濡朴粥粥若无能者
  □年位仅止此造物者岂其妬公〓公之独往独来卓卓天壤间者有在也嗟乎予期以此竟
  知公矣公生嘉靖已亥四月七日卒以万历十七年六月十八日年五十有一配陈氏封淑人
  侧室张氏生子三长即大年荫官生聘郭都督琥女次有年次允年具幼未聘女一陈出许甘
  肃总兵雷龙子葬在城南二里古天山北向铭曰公起西碛蔚为名卿旷世而出光我文明弱令下帏公车就征游刃既效中外践更晏婴之俭胡威之清史鰌之直□季之平历撼于权迄以仆升用而不用谁毁谁成我思其人羽葆失行埋玉于斯勒此颂声
  不肖男大年等泣血稽颡谨刊

知识出处

永昌县志

《永昌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本书重点记述了永昌县志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全书约100万字,由33卷组成。卷首设概述、大事记,卷末为附录。主体内容分为自然地理、建置、人口、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电力、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城乡建设、粮油购销、商业、物价、财政税务、金融、综合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物、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党派群团、政务、民政·劳动·人事、司法、军事、民族·宗教、风俗·方言·人民生活、人物,并附彩色照片20幅,黑白照片100幅以及各种图表。

阅读

相关地名

永昌县
相关地名